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馬利地理位置  
來源網站CIA
馬利
來源網站CIA  

馬利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li;法語:La République du Mali),另譯馬里,首都巴馬科,位於非洲西部內陸國,與阿爾及利亞尼日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幾內亞塞內加爾茅利塔尼亞接壤。面積約12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933萬。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語言為班巴拉語。通用貨幣為西非法郎[1][2][3]

  • 遍地黃金 人人淘金 窮到剩黃金?—非洲第三大黃金出口國
  • 政變後的恐怖陰影仍持續籠罩著國家—旅遊警示。
  • 傑內古城—尼日河谷的寶石、世界上最大的泥磚建築。[4]
  • 廷巴克圖—以學術聞名的古城;宗教、文化和商業中心。[5][6]
  • 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

目录

歷史沿革

建國簡史

撒哈拉沙漠的岩畫顯示,公元前10,000年的撒哈拉沙漠是土地肥沃、野生動植物豐富之地。此時馬利北部就已有人居住。公元前300年,已有大型的聚落,傑內(Djenné)是西非最著名、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公元6世紀,由於黃金和奴隸貿易帶來可觀的利潤,從而促使了西非地區的帝國的崛起。

公元8~16世紀先後成為迦納帝國(Ghana Empire)、馬利帝國(Mali Empire)、桑海帝國(Songhai Empire)的核心地帶,隨著帝國的崩潰和黃金、鹽和奴隸貿易的衰落,失去戰略意義的馬利地區,分解成為多個小王國。

法國人於19世紀中葉抵達馬利,於1895年遭到法國殖民,改名為法屬蘇丹(French Sudan),成為法屬西非(French West Africa)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民族自治風潮盛行,1946年法屬蘇丹率先成立地方議會,成為法國海外領土,為法蘭西聯盟(Union française)之成員國。 1958年法屬蘇丹成為法蘭西共同體(French Community)中的自治國。1959年與塞內加爾合併成立馬利聯邦(Mali Federation)。1960年6月馬利聯邦脫離法國獨立,8月塞內加爾退出聯邦,9月22日馬利共和國正式成立。[1][2][3][5][7]

國家象徵

馬利的國家名稱源於公元13至16世紀馬利帝國。[2]

國旗

1958~1959年法屬蘇丹時期的旗幟是以法國三色旗為基礎,配上名為「Kanaga」的黑人。

1959~1960年馬利聯邦時期的國旗,改為泛非顏色(綠、黃、紅),並於中央放置Kanaga。

目前馬利國旗啟用於1961年,刪除旗面正中央的Kanaga,主因為多數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教義不允許偶像崇拜。綠色象徵肥沃的土地;黃色象徵蘊藏的礦藏;紅色象徵為爭取獨立的烈士所流下的鮮血。

馬利與塞內加爾的國旗顏色相同,差別在於塞內加爾脫離聯邦後以綠色星星代替Kanaga;與幾內亞的國旗顏色相反。[1][2][8][9][10]

地理環境

面積約124萬平方公里,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境內約65%的土地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形。

北部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中部則屬於半沙漠地形,地勢平坦,為熱帶沙漠氣候,乾旱炎熱;南部是有著稀疏草原的丘陵地形,為熱帶草原氣候。

6~10月為雨季,11~5月為旱季。旱季最高溫可達50℃。終年高溫的卡伊有著「非洲壓力鍋」之稱(pressure cooker of Africa)。

流經馬利境內的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是兩條最大河流。尼日河被視為馬利的命脈,它提供食物、飲水、灌溉和運輸。

礦藏有磷酸鹽高嶺土岩鹽鋁土礦鐵礦石水力發電資源豐富。[2][3][11][12][13]

經濟

經濟概述

 
馬利旅遊警示圖
來源網站/travelersafrica

馬利是非洲第三大黃金出口國、撒哈拉以南最大的棉花產地。

經濟以礦業、農牧漁業為主體,80%以上的財政收入來自黃金和棉花的出口,這使得財政狀況易受到國際價格及收成狀況而有所影響。

土地約65%是沙漠或半沙漠之影響,主要經濟活動限於尼日河流域,多數人民從事農、牧、漁業。

主要種植棉花、小米、玉米、稻穀、花生等經濟作物,但糧食無法自給,政府採取對穀物生產提供補貼,以降低對進口食品的依賴及價格波動所帶來的衝擊。

畜產品以牛、羊為主,是第三大出口產品。

工業基礎薄弱,以農產品加工為主。

旅游資源豐富,除了首都巴馬科、水城莫普提外,傑內古城廷巴克圖阿斯基亞陵邦迪亞賈加拉陡崖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最佳旅遊季節為11~1月。 受到伊斯蘭激進份子武裝攻擊之影響,多國發出旅遊警示,目前不建議前往該地區旅遊。

目前馬利政府著重於發展農業、加強基礎建設、開發石油探開及開發礦產,並逐漸恢復至2012年政變前的水平。[2][3][14]

過去一擲千金 現在窮的剩黃金

馬利帝國的曼薩穆薩一世(又稱曼薩‧穆薩Mansa Musa)被認為是史上首富,他的財富是難以估量。

據信於1324~1325年間,他率領6萬人的車隊前往麥加朝聖,車隊如同沙漠中移動的城市,看不到盡頭。途中他大肆揮霍並慷慨分發了許多財寶,最著名的當屬,他的朝聖隊伍抵達埃及的3個月內,揮霍了大量的黃金,直接導致黃金持續貶值,使的埃及的經濟遭受嚴重的打擊,多年後才恢復。

現今馬利政府開放人人皆可淘金,但國民卻仍處於貧窮的狀態。 這肇因於多數人民是被金礦主所雇用,經過層層剝削後所得僅能溫飽。

目前政府透過發展鐵礦石開採,使外匯收入自黃金中分散出來。[2][3][15][16][17]

社會

社會概況

馬里人口約1933萬,絕大多數人口居住於南部。

主要民族為班巴拉人(Bambara, 33%)、富拉尼人(Fulani/Peuhl 13.3%)、索寧克人(Sarakole/Soninke/Marka 9.8%)、塞努福人(Senufo/Manianka 9.6%)、馬寧卡人(Malinke 8.8%)、多貢人(Dogon 8.7%)桑海人(Sonrai 5.9%)、圖瓦雷克人(Tuareg)等。

多數人民信仰伊斯蘭教,另有原始部落宗教(泛靈論)、基督教

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語言為班巴拉語(1972年形成文字),另有各民族之語言。

馬里人認為是生產得力助手並視為家庭成員。[2][3][18]

政變後的恐怖陰影

疑種族仇殺 西非馬利再傳屠村近百人死

政變後的混亂導致馬利北境超過半數領土遭蓋達組織、激進及分離主義叛軍佔領,武裝衝突造成超過20萬以上難民逃往阿爾及利亞、茅利塔尼亞、布吉納法索和尼日等國。法國與部分非洲國家,應過渡政府要求出兵協助平叛、打擊恐怖組織,基本上政府軍控制北方地區。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2013年派遣維和部隊聯合國馬利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MINUSMA)前往馬利北部維安。政府與北部武裝團體於2015年簽署了和平協議,緩解敵對狀態。

而恐怖組織仍以游擊戰方式盤據中、北部地區,突襲政府軍及維和部隊,已造成數百名士兵死亡;煽動多貢人與富拉尼人衝突,並傳出多起屠村事件。迄今危機仍未解除。[1][2][3][19][20][21]

政治與外交

政體

馬利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採用雙首長制(Semi-presidentialism)。總統是國家元首,由人民直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擁有任命總理並組閣的權力。

採行一院制,最高立法機關為國民議會,擁有立法和監督權,採行多黨制;議員由人民直選產生,任期5年。

司法機構分別為:憲法法院、最高法院、上訴法院、行政法院、重罪法庭及一審法院,另有巴馬科地區法院、商業法院、治安法院和勞動法院。[1][2][3]

政情概述

 
圖瓦雷克叛軍宣稱阿扎瓦德地區(虛線以北)將從馬利獨立
來源網站opinionator

莫迪博·凱塔(Modibo Keïta)為首任總統。1968年穆薩·特拉奧雷(Moussa Traoré)發動政變上台。1991年阿馬杜·圖馬尼·杜爾(Amadou Toumani Touré)發動軍事政變並遵守承諾,還政於民選政府。1992年由非洲團結正義黨阿爾法·奧馬爾·科納雷(Alpha Oumar Konaré)當選總統,成立第三共和國,並於1997年連任。2002年由前軍政府領導人杜爾當選總統,2007年連任,其施政方針為加強北方發展及減少國內貧窮,執政期間政局整體穩定。

2012年3月22日馬利部分軍人以1月北方阿扎瓦德地區的圖瓦雷克人分離主義者發動武裝發動叛亂,而政府無法有效應對為由,發動政變推翻杜雷政權;政權由「全國民主暨國家重整委員會」(CNRDR, Comité national pour le redressement de la démocratie et la restauration de l'Etat)接管。4月在「西非經濟共同體」(ECOWAS, 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領導下進行密集的調解工作,最終簽署協議,將政權移交馬利國民議會,由議長迪翁昆達·特拉奧雷(Dioncounda Traoré)領導過渡政府盡速舉行民主大選,並處理北部危機。

在布吉納法索、阿爾及利亞協調下,臨時政府與北部武裝團體於2013年6月簽署和平協議,並舉行總統大選,由易卜拉欣·布巴卡爾·凱塔(Ibrahim Boubacar Keïta)當選,馬利內部危機稍緩;2014年政府與北部武裝團體在阿爾及爾啟動和談,在國際調解下,於2015年6月正式簽署了和平協議。凱塔於2018年再度連任。[1][2][3]

外交

現為聯合國(UN)、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非洲聯盟(AU)、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之成員。

目前外交策略以區域發展、爭取援助、拓展南非歐盟的關係。

與布吉納法索有邊界爭議,經國際法庭仲裁後,目前兩國關係修復,雙方高層往來頻繁。[1][2][3][22]

世界遺產

馬利境內有4個世界遺產

分別為1個為複合遺產(Mixe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邦迪亞賈加拉陡崖(多貢族地區)Cliff of Bandiagara(Land of the Dogons);3個被列入瀕危的世界文化遺產傑內古城(Old Towns of Djenné)、廷巴克圖(Timbuktu)、阿斯基亞陵(Tomb of Askia)。[23]

目前有8項入選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4][25]

馬爾卡拉的面具及木偶的呈現 (Coming forth of the masks and puppets in Markala)
阿爾及利亞、馬利與尼日圖阿雷格社區的Imzad習俗與知識 (Practices and knowledge linked to the Imzad of the Tuareg communities of Algeria, Mali and Niger)
馬利和布吉納法索色努佛社群的巴拉風文化 (Cultural practices and expressions linked to the balafon of the Senufo communities of Mali, Burkina Faso and Côte d’Ivoire)
柯勒度告秘密社團:馬利的智慧儀式 (Secret society of the Kôrêdugaw, the rite of wisdom in Mali)
坎加巴村的聖屋,七年一次的卡瑪布隆屋頂重修典禮 (Septennial re-roofing ceremony of the Kamablon, sacred house of Kangaba)
在古魯坎富加宣讀的「曼登憲章」 (Manden Charter, proclaimed in Kurukan Fuga)
桑科蒙:桑科湖集體捕魚儀式 (Sanké mon, collective fishing rite of the Sanké)
雅阿拉與迪卡文化場域 (Cultural space of the Yaaral and Degal)

視頻

非洲的馬里曾是黃金之國,千年前絕對是土豪文明!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1.5 1.6 馬利共和國 Republic of Mali. 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 2018年 [2019-11-27] (中文). 
  2.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AFRICA MALI. CIA. 2019-10-02 [2019-11-27] (英语). 
  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马里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9年7月 [2019-11-27] (中文). 
  4. 厭煩了千遍一律的大城市,來這看看,還有全世界最大的泥磚建築. 每日頭條. 2019-05-05 [2019-12-03] (中文). 
  5. 5.0 5.1 Mali travel guide. worldtravelguide. [2019-12-03] (英语). 
  6. Islamic Manuscripts from Mali: Timbuktu-an Islamic Cultural Center.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19-12-03] (英语). 
  7. History. lonelyplanet. [2019-12-03] (英语). 
  8. Mali. FOTW. 2014-01-25 [2019-11-29] (英语). 
  9. 在惡搞國旗嗎?不~火柴人真的存在過~. ETtoday新聞雲. 2015-04-29 [2019-11-29] (中文). 
  10. Flag of Mali. flagpedia. [2019-11-29] (英语). 
  11. James Marr. City of Myths, River of Dreams: Overland from the Barbary Coast to the Gulf of Guinea. Troubador Publishing Ltd. 2013-08-01: 117 [2019-12-03] (英语). 
  12. Mali-Geography. globalsecurity. [2019-12-03] (英语). 
  13. Mali Geography. worldatlas. [2019-12-03] (英语). 
  14. Terrorism - Mali travel advice. GOV.UK. [2019-12-03] (英语). 
  15. 這個國家窮的只剩黃金,人人淘金年賺6億,卻吃不起糧食. 每日頭條. 2017-08-21 [2019-12-03] (中文). 
  16. 窮得只剩下黃金了?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人就來自這個國家. 每日頭條. 2019-08-24 [2019-12-04] (中文). 
  17. 史上首富:盛世王朝的繁荣和衰败. BBC News 中文. 2019-03-14 [2019-12-04] (中文). 
  18. 马里. 中国领事服务网. [2019-12-02] (中文). 
  19. Mali attack: Behind the Dogon-Fulani violence in Mopti. BBC. 2019-03-25 [2019-12-02] (英语). 
  20. Why France is focused on fighting jihadists in Mali. BBC. 2019-11-27 [2019-12-02] (英语). 
  21. 馬利驚傳「獵人屠村」!包圍村莊進屋攻擊 至少100多人死亡. ETtoday新聞雲. 2019-03-24 [2019-12-02] (中文). 
  22. Frontier Dispute (Burkina Faso/Republic of Mali).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2019-12-02] (英语). 
  23.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2019-12-02] (英语). 
  24. Mali and the 2003 Convention. UNESCO. [2019-12-02] (英语). 
  25. 無形文化遺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12-0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