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晗
此條目的参考文献需要进行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1年10月) |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复制粘贴而来, (2021年10月26日) |
韩晗(Han Han),男,1985年4月出生于湖北黄石。当代中国最活跃的青年学者与随笔作家之一,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2] 硕士生导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庙岭分校(UNC-Chapel Hill)亚洲学系访问学者、 美国中部及西南部亚洲研究协会会员、 [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后,兼任四川大学符号传媒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武汉大学文艺生产与消费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抗日文艺期刊研究(1931-1938)”主持人,[5]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 2017年12月,韩晗独立署名的英文新著Literature Journals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China(1931-1938)由国际学术出版巨头施普林格(Springer Nature)出版。
韩晗 | |
---|---|
出生 |
1985年4月出生 湖北黄石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布拉格之夜 |
职业 | 随笔作家,文学学者 |
知名于 | 当代中国最活跃的青年学者与随笔作家之一,文学博士,三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得主, 现当代文学与文学传播学, 散文随笔创作 |
知名作品 |
《大国小城》 《寻找失踪的民国杂志》 |
目录
个人简历
1985年4月1日,愚人节,韩晗出生于湖北黄石,属于红三代。
韩晗在机关大院长大,聪慧早熟,四五岁时就能顺利地读书看报。
8岁那年,韩晗患了病毒性心肌炎,住院半年,休学三年。这几年中,韩晗爱上了古董,家门的文物市场,成了小韩晗流连忘返的地方,至今这个习惯不变。他在散文记载:
高考那年,恰逢非典。收到西南民族大学入学通知书的那天,韩晗刚好完成了自己的长篇小说《寂寞城市》,这本书用平淡的语调,叙述了非典时期上海青年的感情悲剧,18岁的作者感叹道"爱情变成了博爱,就没有了意义;爱情变成了占有,也就没有了价值。任何价值都存在于取和舍之间,任何缘分也就伴随着执着和了悟自生自灭。"
写完后,韩晗心怀忐忑,将这本书交给了父亲的同事、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曹树莹老师,征求意见。
这本书得到了好评,并于2004年1月出版,韩晗一时成为当地名人。2006年,《寂寞城市》的纸质版被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永久收藏。
少年得志,韩晗并不敢丝毫懈怠。
一考入西南民族大学,韩晗就在武汉开往成都的T246号列车上给自己定下了"四年规划";首先出版四本书,其次考入一流大学的研究生院,第三是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由于校内少数民族的贫困同学较多,有一定稿费来源的韩晗谢绝学校各类奖学金,2007年,在西南民族大学的申请下,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决定授予韩晗"成都市十佳大学生"称号。
自2003年起,已在大陆、台湾两地独立出版学术著作《文化的撒旦和上帝》(2006)《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2009)《新文学档案:1978-2008》(2011)《话语的秩序:文化当代性诸问题批判》(2010)与《可叙述的现代性:期刊史料、大众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体制(1919-1949)》(2011)《寻找失踪的民国杂志》(2012)等六部(种),以及长篇小说《寂寞城市》(2003)与散文作品《蝴蝶飞出地平线》(2004)《大国小城》(2006)《侧影年华》(2009)《布拉格之夜--一个作家的蜜月札记》(2013、2014)与《十年一梦》(2014)等五部。其中,《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新文学档案:1978-2008》)一书被台湾佛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与延安大学共同选定为"现当代文学史"专业课程"必读(推荐)书目"。2011年,受邀担任台湾"秀威文哲丛书"(Works of Showw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总主编。
自2004年以来,在《人民文学》《读者》《中国民族》《中华儿女》《中华英才》《山花》《长江文艺》《散文选刊》《作品》《滇池》等刊物发表散文小说数百篇,并在《光明日报》《读书》《文艺报》《中国图书评论》《国外社会科学》《新文学史料》《江汉论坛》《Nordic Journal of China-West Studies》(芬兰)《逢甲人文社会学报》(台湾)《二十一世纪》(香港)等重要期刊刊发论文、评论六十余篇,部分论稿曾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出版年鉴》与《中国文学年鉴》等权威学术选刊以及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所公开出版的集刊、选本全文转载、选编或首发,或为《红旗(文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与《2010-2011、2011-2012中国书业年度报告》等中央级参考文献所载选,并被《近代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以及法国巴黎高等社会人文研究院(EHESS)、美国芝加哥大学(UChicago)、中国南开大学、日本关西大学(KansaiU)、台湾中央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等世界各地高校、研究院所之硕博论文引用、评述近百余次(排除自引)。曾获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理论一等奖、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批评家奖、中芬天使学术论文奖等奖项。并主持、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奥委会合作项目、北京市教育厅中学语文教材编写项目、中国出版集团横向委托项目与中央高校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
韩晗亮出了当代青年文坛与学术界独树一帜的旗号,成为近年来崛起的"八零后"卓越代表学人之一。自2003年以来,韩晗先后接受了海内外近百家媒体的专访,其言论受到社会与学术界的关注与争议。先后被新浪网称为"晚生代学者型青年作家",2004年与张悦然、阮次山等十人入选"《中国图书商报》十大畅销新秀",2005年4月《青年文学》杂志称赞韩晗为"80后的另一种经典",2006年他与洪战辉、徐本禹等入选教育部、团中央与人民网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百强",2007年又被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授予"成都市十佳大学生"称号,2008年8月全国青联机关刊物《中华儿女》杂志誉其为"思想的神童"、国内著名文化期刊《意林》杂志在2009年第8期将其与薄瓜瓜、李禾禾等两人同时誉为"金牌才子",2010年11月,韩晗又与落落、饶雪漫、当年明月等人一同入选"报喜鸟新锐艺术大奖文学艺术新锐人物十强",2011年6月,韩晗被中共西南民族大学党委、西南民族大学校友总会遴选为"西南民族大学六十位杰出校友"之一,2011年,作为唯一一位中国"80后"学者,韩晗的个人事迹与爱因斯坦、范仲淹、陈省身等文化名人一道,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一书所遴选;2011年8月,韩晗走进"中国励志第一刊"《中国青年》杂志,该刊盛赞韩晗"作为一个年轻的学者和作家,韩晗展示了与众不同的一个世界",成为该刊主推的第一位"八零后"学者。至此,韩晗成为了目前国内唯一一位个人事迹先后三次登上"团中央三大刊物"(《中国青年》、《中华儿女》与《青年文学》)的青年文化领袖。
专访韩晗
韩晗,身高1.9米,来自南方,虽与张悦然、郭敬明等80后作家一同"出道",却风格迥异。他的文字厚重踏实,曾在大陆、台湾两地独立出版学术作品五部,第一部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即被台湾佛光大学列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必读书目"。
20岁时,他的论文刊登在《人大复印资料》上,22岁,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5岁,他成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之一。台湾《中央日报》和《欧洲时报》都评价韩晗"具备敏锐的批评视角与扎实的学术功底"。自2005年至今,韩晗已经连续三次以最年轻获奖者的身份问鼎中国戏剧文学奖一等奖。
2011年,西南民族大学又授予韩晗"60年校庆杰出校友奖",26岁的他与著名学者降边嘉措、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等人一同荣膺此嘉誉。
韩晗在博客的自我介绍别出一格:"与散文、戏剧、城市、文学史、当代、民国期刊有关。曾生活在成都、香港、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以及武汉。沉迷于钢琴、基督教、青花瓷、旅行,但未玩物丧志。热爱桌球、Cabernet、单反相机、铁观音以及古建筑。梦想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交天下友,尝遍世界美食。发愿今生今世读书二十载、著书三十部,教书四十年。 治学唯求文史哲博而不专,愿敢为先驱,不推崇精英。写作只愿天地人言之有物,但求重心声,非追赶文体。无一专业、无一特长、无一领域,著书立说三无主义。"
最后一句尤其有趣:所谓博士头衔,沽名钓誉,忝列中国作协,名不副实。
青年学者
进入中国传媒大学,韩晗继续挑战自己。
读研第一年,韩晗在国内发表了各类论文、随笔近20篇,论文还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2008年,韩晗的学术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在台湾出版,台湾《中央日报》评价说:"其出版不但填补了大陆学界'新时期文学'系统性研究成果的空白,更是台岛第一部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系统专著。"2011年4月,此书入选"凤凰网"十大好书榜,成为"学术畅销书"。
此时的韩晗,已经顺利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樊星教授。他不但活跃于各类国际研讨会上,而且还扎入民国珍稀期刊与文学体制的研究当中,在权威刊物集中发表了十余篇论文。
2011年6月27日,从遥远的赫尔辛基又传来好消息,韩晗的研究论文在黄保罗、高师宁与李向平等著名学者的推荐、评议下,一举获得了"第一届中芬天使学术论文奖",其论著即将在欧洲著名学刊《The Nordic Journal of China-West Studies》上刊发,充分显示其不凡的研究功力。
"虽然我出生于革命家庭,但我并未做官,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在研究领域还是一个新兵,前面有许多路要走,很漫长、很枯燥。"韩晗说,"我愿一辈子做研究,挖掘历史真相。"
作为80后的韩晗,喜欢星巴克的咖啡,也喜欢喝酒品茶,闲时还会邀请朋友打打桌球,读书时的寒暑假都拿来旅行,北上丹东,南下缅甸,拍摄过数千张珍贵的照片,并出版摄影散文集《大国小城》。
他否认自己小资:"什么叫小资?我从来不读时尚杂志,从来不关心港台明星的新闻八卦,谁撞车谁离婚谁被偷拍谁生孩子谁又兔唇,这与我毫无关系。我有一大帮朋友都是搞娱乐的,我常笑谈,有他们站在中国娱乐的最前沿足够了,再加上一个我,未免有些多余。"
他更关注的是文化,他研究过星巴克作为西方文化的元素之一,对东方文化的侵略。
别人喝咖啡,聊聊天;他喝杯咖啡,也可以写出一篇论文。
成为时尚
韩晗非常喜欢读旧书。"不管什么书,不管是谁收藏过,只要有阅读价值的,到了我的手上我都会虔诚地收藏。因为在我看来,它们无疑都是知识的因缘,都是文化的传诵,都是穿越时空之后,弥留在耳边的钟鼓之声。"
为此,韩晗还结识了不少卖旧书的店主,其中包括一个小摊贩。这个小贩留着长发,穿着很朋克,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拖着他的破三轮车,在黄石的闹市区,出售他库存的学术著作。韩晗不无凄凉的感叹:"在洗脚城、按摩院、桑拿房与KTV的霓虹灯下,那些积满灰尘的学术著作显得是那样的不合时宜,这种悲凉的景象,很容易让人想到当代中国人文社科研究所面临的境遇。"
这个小贩生道艰难,韩晗在博客特意转载了他的求助信,呼吁网友帮助:"他没有越卖书越赚钱,他不卖教辅,他不卖青春小说鬼故事,他不卖枕头加拳头,他只卖美学、哲学、胡塞尔、后现代、余英时、施蛰存,在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文化也跟着一块儿枯竭了,当然,与之一道枯竭的还有人性和残存的一点点精神信仰。
韩晗是个阳光感恩的男生。2006年,韩晗就曾通过"人民网"义捐版税,用来保护国内古镇的老建筑,2008年汶川地震时,韩晗曾第一个赶到校办捐稿费。
韩晗与张隆溪先生
走进韩晗的书房,木质大书柜堪称"以书为壁",满满地摆满了近万册文史哲各类藏书,有民国善本,也有欧美图书,在韩晗的案头,笔者发现了花梨木的笔架,各式各样的毛笔,从九寨沟带回来的牛骨笔山,两块很精致的歙砚,满盒子的闲章书画印,以及一个很有年头的竹笔筒。
除了旅游,参加学术会议与每天晚上的慢跑之外,韩晗基本在家里喝茶、看书、写东西或练习书法,更加习惯"宅男"的生活。幼时练字,如今悬腕运笔的功力,并不比专业书法家差。
作为一个年轻的学者和作家,韩晗展示了与众不同的一个世界,他也不避讳自己的"红三代"身份,"现在'红'已然成为一种时尚。我认为这是时代所赋予我们这代人的重任。说到底'红'不但是一种道德品质,一种事业激情,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访问经历
1.2007年1月-2007年3月曾应邀访问香港中文大学与澳门戏剧学院。
2.参加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亚洲传媒论坛与第二届全国传播学博士生论坛,均就大众传媒业规制与互联网语境下的出版问题做论文主题发言。
3.2008年5月18日应邀赴南京大学参加“傅雷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做主题发言。
4.2008年6月应邀赴东北大学参加光辉的三十年: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学(第18届中国社会学学会年会),做关于出版政策的主题发言《公共话语空间的出现与话语霸权叙事的终结》
5.2008年8月参加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2届年会,就三十年来出版问题做主题发言
6.2008年10月应邀赴上海外国语大学参加第二届文体学国际研讨会做主题发言
7.2008年10月应邀赴复旦大学参加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年会并做大会发言
8.2008年12月应邀访问暨南大学,出席国际传播学论坛
社会赞誉
1.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魏明伦:"这个孩子我一直很喜欢,他的前途似锦啊。"
2.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创校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学者刘吉:"你是一个非常努力且很优秀的青年,相信你如此努力下去,日后必有大成。"
3.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玛拉沁夫:"他的文字是透过历史的叙事与抒情,尤其让我感动。"
4.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院长仲呈祥:"湖北出生,四川成才,既是巴蜀人才,也是荆楚才俊。"
5.西南民族大学校友、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我因有这样的校友而高兴、骄傲。"
6.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这样评价自己的弟子:"韩晗的成才,是西南民族大学"和合谐习"校训的真实写照。他来自于民族院校,却有着世界性的眼光,他是在少数民族文化的滋养中成熟的汉族学者,从这点来看,他体现了我们办学成功的一面。"
7.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文艺批评家王尧:"二十出头的年轻学子,敢于尝试这样多领域、宽视野的文学研究工作,其勇气与底气都令人鼓舞。我对大陆"80后"一代,感觉比较复杂,而韩晗的沉潜、稳妥、厚实,给我很深印象。"
8.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英国伦敦大学终身教授赵毅衡说:"韩晗是80后新一代中很少见到的"文化人",这种文学吾家事,文字上十八般武器无所不能的文化人,五四时代常见到,但此后就日渐少见,在专业分工过细的当代,几乎绝迹。"
9.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者文学导师陈应松对韩晗的散文有中肯评价:"韩晗的散文有种令人惊叹、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大气和老成。他思路开阔、旁征博引、议世论事往往出手不凡,有惊人之语。这么年轻的散文高手让我敬畏。"
10.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何开四盛赞韩晗的散文,"富于文化意味的写景抒情,是一个极有潜力的散文作家。"
11.《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著名作家邱华栋评价:"韩晗是一个相当优秀的青年作家,他的文字华美,带有文化意味,并包容有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信息。"
12.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周一星教授来信评价韩晗的《大国小城》:"读了韩晗的散文,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感受到了一种美。"
13.瑞典皇家人文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先生曾赞韩晗近年来对于期刊史料的研究:"韩晗不仅发掘被人忽略的现代文学期刊史料,而且加以评论,捻出当中在今日看来颇能启发人的意蕴"。
14.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王德威(David Wong)亦曾赞韩晗的学术研究工作"韩晗若继续努力,今后必在学界占有一席之地"。
15.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韩晗的博士生导师樊星教授如是评价韩晗的散文创作:"相信如此写下去,一定会有所成就。"
16.北京市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曾原纪说:"韩晗是我们学校的骄傲,是全校学生的榜样。"
17.著名文艺评论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曹树莹说:"韩晗的文字充满了智慧与激情,具备一个成熟作家的风格与特色。"
18.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称赞韩晗的《新文学档案》立意之新:"新时期文学已经有30年了,今年各地也纷纷举行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对文革后的文学状况确实也需要做学术性清理。所以韩晗的这个选题是很有意思的。"
19.当代中国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于建嵘评价韩晗《新文学档案》的初稿:"我差不多花了三个小时读完了韩晗的书稿,总的感觉就是惊喜。没有想到韩晗有如此的功力,写出了如此优秀的文字。虽然我不治文学史,但也充分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20. 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赞誉:"韩晗这本著作(《新文学档案》),初看就觉得气势不凡,很有见地。"
21.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评价韩晗的《新文学档案》:"韩晗这本书写得相当出色,很有才气,不是教材式的按部就班,有着自己的思路、体例,对作品的评点要言不烦,总有见解。"
知名作品
长篇小说《寂寞城市》
该书是韩晗18岁时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该书出版后旋即被搜狐网、新浪网连载推荐,并被北京鸿达文化传播公司制作为广播剧,在全国各大广播电台播放,韩晗凭借此书与张悦然、孙睿等入选《中国图书商报》"十大畅销新秀"。这部小说用双线条的叙事形式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海本地人家庭中的情感悲剧,主人公都是青年人,他们对待爱情、对待生活以及灾难的积极态度反映了"八零后"上海人的积极心态。有评论家称该书是新生代"上海叙事"的典范之作,亦是与王安忆《长恨歌》类似的上海风情小说。该书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陈应松先生撰序,由著名诗人、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曹树莹先生撰评推荐。因该书"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现实问题以及对于灾难的态度",2005年,该书纸质版本被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收藏,2009年,该书在国内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之一《华西都市报》进行连载。
随笔集《蝴蝶飞出地平线》
这是韩晗第一部精选集,由南海出版公司于2004年出版。包括了数十篇小说、散文与杂感,部分作品发表于《山花》《青年文学》等期刊,是韩晗与南海出版公司签约后的一部新作。"新概念一等奖"、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总撰稿甘世佳领衔五位"新概念一等奖"作者以及青春作家易术、一草为该书撰写推荐语。全书分为五个章节,按照小说、散文、批评与杂感进行了分类,反映了韩晗20岁之前的文学创作状况,对于整个"八零后"创作群体的早期创作,该书亦有着较为重要的反思作用,与韩寒的《零下一度》、郭敬明的《爱与痛的边缘》与张悦然的《葵花走失在1890》类似,《蝴蝶飞出地平线》内容看似内容繁杂,但是却反映了一代人的文学观,体现了"八零后"群体的文学探索与精神风貌。该书出版后,韩晗与胡坚等人一道,加入了湖北省作家协会。
学术专著
《文化的撒旦和上帝》
作为韩晗第一部学术专著,这部从宗教、文化与相关社会科学理论入手,阐述当下文学生产关系的论著,有着特别的意义与价值,该书所收录的部分论文被《四川戏剧》、《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论坛》、《中国图书商报》全文发表,并连续获得两届中国戏剧文学奖。该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涂鸿如是评价该书"针对上述这些问题,韩晗的论著《文化的撒旦与上帝》以当代西方文化批评思潮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当下中国社会走向多元化以后所生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以多种方法,多层次地对中西方文化批评的前沿思潮,新产生的文化现象,站在较高的学术层面对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韩晗是敏锐的,他的研究为人们展示了现代社会文化生存状态的深层因素与独特语境,展示了西方文化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意义,人们所做的文化解读以及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
2009年9月25日的台湾 《中央日报》,就此书作出总评价:"其出版不但填补了大陆学界"新时期文学"系统性研究成果的空白,更是台岛第一部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系统专著。"作为韩晗第一本系统性的学术专著,该书详细梳理了新时期文学三十年诸思潮之间的关系,并且首次将港台文学的生成纳入到中国当代文学史体系中分析审理,其"大文学"的观念在两岸学术界均属首创,因此,该书在台湾出版后,引起了海峡两岸文学界的高度重视,著名学者赵毅衡赞其为"一部杰出的文学史"、批评家张颐武则用"很有见地,出手不凡"来概括该书的价值与意义,此外,著名学者樊星、王尧、陈晓明、于建嵘、洪子诚等均对该书予以热荐,使得该书在当代文学研究界颇受关注并形成一定的学术影响。台湾佛光大学将此书列为"中国大陆现代文学史"课程"必读书目"。
《话语的秩序》
本书是韩晗自2007-2009年的学术论文精选汇编,由台湾秀威出版公司出版。全书的论文从媒介、文学、政治与流行文化的关系入手,梳理了当下中国文化界的话语生成机制及其现代性成因,使得该书有了现实的学术性意义。尤其是对于大众审美问题的解读,更是独辟蹊径,将前沿理论与中国现实问题对接,使得对"话语的秩序"之梳理获得了学术可能。其中部分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文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三大权威数据库全文转载,部分文章获得中国戏剧文学奖、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批评奖等重要奖项,并在《广西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理论与创作》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曾在大陆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本次经过系统整理分类后,首次在台湾出版,并在金石堂、三民书局与诚品书店有着不俗的反响,并且被香港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馆藏,2010年《欧洲时报》专门为此书作了报道。
《新文学档案》[7]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的简体中文修改版,该书是韩晗"向八十年代致敬"的学术尝试,亦是韩晗作为博士研究生在国内学术界的首次"处子秀"。英国伦敦大学终身讲席、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赵毅衡教授为该书欣然代序,称之为"一部杰出的文学史",2011年,该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后,《中国教育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长江日报》《渤海早报》
《文汇读书周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华儿女》《文史参考》《重庆晚报》《出版广角》《书屋》等重要报刊均发表专题书评、访谈或选入排行榜力荐,光明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学网、中国学术批评网等网站均作专门推荐,2011年春节期间,该书冲入当当网"畅销书排行榜"文学理论类前十名,2011年4月,该书又入选"凤凰网"周评十大好书榜,成为2011年中国图书市场中备受瞩目的"学术畅销书"。2011年6月,该书被延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推荐书目。同年,该书被世界顶级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遴选为外文藏书之一。
《可叙述的现代性》
该书是现代文学研究界第一部从现代文学珍稀期刊入手,进行"群像式"学术梳理的学术专著,是作者"现代文学以史为主,当代文学以论为主"研究主张的学术实践。该著较为系统、全面地梳理了期刊语境下的现代文学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格局及文化思潮等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其中涉及的《絜茜》、《现代文学评论》、《新语》、《夜莺》、《笔谈》、《烽火》与《武汉大学文哲季刊》等刊物研究均填补了学界相关研究的空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联芬认为该著"能在局部史料的深研中,以小见大,体现出对文学史问题的深入思考"。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樊星教授赞其是"开垦了学术的处女地"的研究,瑞典皇家人文、艺术与考古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隆溪先生认同其研究"相信很有意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德威则高度认可该著所涉猎的相关研究"应该是有相当的开创意义"。鉴于其特殊的学术意义,该书与土口史纪的《先秦时代の领域支配》、汪荣祖的《钱钟书诗文丛说》与彭小妍的《大江健三郎:从自我到世界》等学术著作一道入选台北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2011年度发布的《日本、中国台湾、香港近期主要汉学刊物、著作目录》。
《寻找失踪的民国杂志》[8]
该书2012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系《可叙述的现代性》整体修订版,与《可叙述的现代性》不同之处在于,该书做了近一百处修改与补充,是韩晗所主持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民国知识分子期刊及其思潮研究"的结项成果,其中部分作品在《新文学史料》、《书屋》等刊物刊发后,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第三党"文艺活动等诸多问题,该书做了详尽、全面的考证。作为韩晗博士论文选题的"前奏",该著同样也受到了国内现代史研究界与文学史界的关注。该书出版后,《长江日报》三次刊登专题稿件推荐,香港《文汇报》刊发通讯书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扬子晚报》《金陵晚报》《泉州晚报》《重庆晚报》《三峡晚报》等全国七十余家媒体力荐。2012年"五·一"期间,该书冲入"当当网"文化类畅销书第八名。
散文集
《侧影年华》
该著是韩晗近年来在《读者》、《中国民族》、《人民文学》等高端文学刊物上所发表论文的精选集,由国内散文出版权威机构百花文艺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作为青年学者、作家的韩晗,其散文创作亦是立意不俗,出手不凡,使得其特有的文化厚重可以在青年作家中独树一帜。著名作家叶倾城、台湾学者吕文翠、武汉大学教授樊星与四川大学教授赵毅衡热荐该书,《中华儿女》杂志曾将其列入季度推荐书目。2011年,该书被世界顶级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遴选为年度亚洲地区外文藏书之一,这也是韩晗第二本入选"国会图书馆"的个人著述。
《大国小城》
这部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06年的散文集,反映了韩晗极其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步行万里的生活体验,为完成该书,韩晗走遍全国二十余省份,书内百余张珍贵精美的照片皆为韩晗亲手拍摄,该书用当时最为前沿的文化地理学理论,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舶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该书部分散文曾在《中华散文》、《散文选刊》等刊物发表,茅盾文学奖评委何开四、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周一星、著名作家邱华栋、陈应松就该书的内容予以了联名推荐,该书的英文书名No country only Town更是被翻译界称为"神来之笔",引起译界的广泛争论。"余秋雨《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张中行《负暄琐话》,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韩晗的《大国小城》等。他们的散文创作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当代散文概念述论》,载《名作欣赏》,2011.2)
资料来源
- ↑ 【物外·中山大道店】5·7周日|文化沙龙:天圆地方——古钱币里的中国 . 搜狐网 2017-05-01
- ↑ 韩晗 . 百度百科网
- ↑ 韩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百度百科网.
- ↑ “大数据”语境下“全民阅读”的困境与破局 .中国社会科学网.
- ↑ 关于2015年第三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的公示 .百度百科网
- ↑ 韩晗经典作品推荐,《寻找失踪的民国杂志》最受读者欢迎 . 百度网 2020-01-09
- ↑ 韩晗经典作品推荐,《寻找失踪的民国杂志》最受读者欢迎 . 百度网 2020-01-09
- ↑ 韩晗经典作品推荐,《寻找失踪的民国杂志》最受读者欢迎 . 百度网 2020-01-09
- ↑ 大国小城 .天涯社区网 [201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