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雁塔区,隶属陕西省省会西安市,位于西安市南部。东临浐河,与灞桥区相连;西北角与未央区接壤;西、南与长安区为邻;北以南二环路、建工路和咸宁路为界,与莲湖、碑林、新城区毗邻,总面积152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雁塔区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94.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9.9万人。区政府驻地西安市小寨东路168号。

雁塔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

雁塔区基础设施完善,162余条市政道路,3条地铁线路建成运营,形成了高效便捷、纵横交汇的立体交通网络。雁塔区的核心区域已建成大型商业设施420万平方米,被授予全国首批“中国重点示范商圈”荣誉称号。雁塔区是科教文化旅游区,辖区内有39所高校、55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14万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辖区有大雁塔、大兴善寺、青龙寺、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众多名胜古迹和旅游景区。

2019年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1.01亿元,同比增长8.0%;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00.82亿元,现价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85元,同比增长8.2%。

目录

历史沿革

周成王八年(前1007年)灭唐(今山西省翼城县西北),徙其民于杜(今雁塔区杜城村一带),置杜伯国。周宣王四十三年(前785年)杀杜伯。平王东迁后将杜地赐秦,秦人居西地,无力占杜,,遂建立荡杜又称唐杜国。周桓王七年(前713年)秦灭荡杜,秦武公十一年(周庄王十年,前687年)“初县杜”,为分封制向郡县制过渡时期最早的县之一。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11年)统一六国后设内史掌管京畿各县,杜县属之。

汉沿秦制。元康元年(前65年)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改杜县为杜陵县,县治在今雁塔区三兆村西北。新天凤二年(15年)改杜陵县为饶安县,更始元年(23年)复名杜陵县,魏黄初元年(220年),又改名杜县。晋太康元年(280年)更名杜城县,北魏神四年(431年)复改为杜县。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分长安东部置万年县,建德二年(573年)撤杜县并入长安、万年县。

开皇三年(583年),改万年县为大兴甚,以朱雀大街为中轴西属长安县东属大兴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大兴县复名万年县。乾封元年(666年)分长安县东南部置乾封县,县廨设怀真坊(今雁塔区吉祥村北),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撤销,并入长安县。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更万年县为樊川县,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改樊川县为咸宁县。元、明、清时期,雁塔区境两县分治无重大变更。

民国2年(1913年)废咸宁县,今雁塔辖区咸宁部分并入长安县管辖,从此结束两县分治,统由长安县管辖。民国33年(1944年)9月,西安市政府成立,将原属长安县管辖的城周4个乡,东至浐河中心线,西至河中心线,南至缪家寨、新开门、宋家花园、吴家坟、丈八沟一线,北至光太庙什字、白花村、翁家庄、刘家寨一线,划归市区管辖。民国34年(1945年)11月西安市撤镇设区,按照序列,今雁塔区境命名为第九区。东与第十区(1954年更名长乐区)接壤,西与第十二区(1954年更名阿房区)毗邻,北以城墙为界,南与长安县相连。治所(区公所)先驻观音堂保国民小学内(今长安北路西安宾馆处),后移驻明胜村(今友谊东路陕西测绘局东北)。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雁塔区境仍沿用西安市第九区名称,区人民政府驻明胜村。

1954年12月21日,根据西安市人民政府通知撤销西安市第九区建制,设西安市雁塔区。

1955年1月,雁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将雁塔区人民政府更名为西安市雁塔区人民委员会。

1960年5月,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莲湖区西大街,碑林区和平路、南院门、南大街、柏树林5个街道办事处划归雁塔区。

1965年10月,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雁塔、阿房、未央、灞桥等区建制,共同组建西安市郊区。区人民委员会驻小寨东路。

1980年4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西安市郊区建制,恢复雁塔区至今。

行政区划

2019年,全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办事处(其中鱼化寨、丈八2个街道办事处于2018年9月托管至高新区),自管134个社区、45个行政村。

人口

1953年,由1949年的6.75万人增加到8.55万人,增长26.7%,年均递增6.09%。

1970年,辖区人口增至22.29万人,比1965年增长14.28%。1975年增至24.04万人,比1970年增长7.89%。

1980年,雁塔区人口增至25.85万人,比1975年增长7.49%。1982年雁塔区人口达27.31万人。

1990年,雁塔区人口达37.48万人。1993年,人口计有41.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3万人,非农业人口27.51万人,分别为1949年的6.11倍、2.14倍和81.5倍。

2010年,雁塔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93151户,家庭户人口为91492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3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10595人,占51.81%;女性人口为567934人,占48.19%。

2016年,全区年末总户数288546户,户籍总人口869503人,比2015年年末增加24619人,增长2.91%。全区常住人口123.11万人,城镇化率100%。

2019年,雁塔区常住人口138.53万人,比2018年末净增加4.21万人,出生率12.19‰,死亡率4.61‰,自然增长率7.58‰,城镇化率100%,年平均常住人口136.43万人。全区户籍总人口127.75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9.37万人,增长7.9%。

交通

民国时期,今雁塔地区作为省城通往南部各地重要通道,常以肩挑、畜驮、手推车等为主,运送各类物资。抗日战争以后,方有马车、轿车、铁轮车等运输工具,往来西安城郊及附近集镇,从事客货运输,并有少数从事长途货运。解放前夕,雁塔区有胶轮车249辆、铁轮车473辆。

1954年以后,雁塔区人民政府为适应国家大规模基本建设需要,先后将农村分散的胶轮车辆进行整编,成立胶轮车辆生产大队。1960年4月,雁塔区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农村各人民公社建立运输管理站,

1980年4月,成立西安市雁塔区汽车运输公司。1986年,雁塔区从事运输业人员发展到4000人(户)。1990年底,雁塔区从事运输业的专业户有2870户,从业人员4804人,拥有各种车辆3954辆,其中大中型链轨式拖拉机117台、轮式拖拉机276台、小四轮拖拉机1459台、手扶拖拉机13台、农用载重汽车325辆、拖车1754部,区属载货汽车10辆。

2008年,雁塔区货运收入32942万元,同比2007年增长23.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雁塔区位于西安市城南,为市辖区,因境内有建于唐代的大雁塔而得名。东临浐河,与灞桥区相连;西北角与未央区接壤;西、南与长安区为邻;北以南二环路、建工路和咸宁路为界,与莲湖、碑林、新城区毗邻。东西长23.1公里,南北宽9.9公里,总面积15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雁塔区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冲积平原的腹心地带,地势东高,为黄土台原;西低,为冲积平原,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形似“橘瓣”拱托城区,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区境除有“八水绕长安”的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外,还有太平河、大环河以及沣惠渠

气候特征

雁塔区辖境处东南沿海湿润气候向西北内陆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上,兼有两种类型气候特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升温迅速,干燥多风;夏季炎热,日照强烈;秋季温和湿润,时有霪雨;冬季干冷,雨雪偏少。全年多东北风,次为西北风。

自然资源

雁塔区辖境水稻土面积0.21平方公里,占雁塔区土壤面积的0.2%。潮土面积7.06平方公里,占雁塔区土壤面积的6.2%。

雁塔区境内的浐河均流量1.75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632.5立方米/秒。辖境地下水平原地区丰富,原坡地区贫乏,平原地区补给模数为原坡地区的4倍。平原地区每平方公里补给模数为40.49万立方米,原坡地区每平方公里补给模数仅为9.22万立方米。

经济

综述

2019年,雁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1.01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较中国、陕西省和西安市分别高2.1、2.0和1.0个百分点,雁塔区成为西安市13区县中唯一跨越2000亿元大关的区,占全市总量的24.4%,较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贡献突出。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22.76亿元,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748.25亿元,同比增长7.4%。

第一产业

1949年5月西安解放,时第九区辖6个乡,1.25万农户,6.41万农业人口,18.02万亩耕地,大家畜5400头,铁轮大车473辆,从事以运输为主的胶轮大车249辆,劳力2.42万个,畜力水车203部,粮食总产1.58万吨,亩产86.8公斤,农业总产值848万元。

1993年底,雁塔区计有耕地12.54万亩、农业人口13.73万人,粮食总产达3.23万吨,比1949年增长1.05倍,农业总产值达1.48亿元,为1949年的17.5倍。

2011年,夏粮播种面积840亩,秋粮播种面积500亩,蔬菜播种面积8836亩,果林播种面积3937亩。粮食总产量407吨。其中,夏粮总产量233吨,秋粮总产量174吨。蔬菜总产量32748吨,水果总产量5800吨。肉类总产量2408吨,奶类总产量1290吨,生猪饲养量28000头。农业生产机械总动力98899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6台,联合收割机32台,化肥施用量1199吨,农村用电量33487千瓦小时。

第二产业

1980年4月恢复雁塔区建制,共有区属企业8个,主要行业有:水泥、印刷、橡胶制品、针织、服装、机电、化工等。主要产品有:普通硅酸盐水泥、印刷品、针织内衣、普通外衣、常压系列锅炉、拖拉机配件、橡胶杂件等。从业人员1269人,固定资产原值385.35万元,净产值311.35万元,流动资金占用总额208.31万元,工业总产值808.48万元,实现利税114.29万元。

1985年雁塔区区属工业企业增至27个,从业人员1856人,固定资产原值1126.13万元,净产值936.94万元,流动资金占用总额496.62万元,工业总产值1715.73万元,实现利税208.53万元。1987年区属工业企业总数已发展到31家,从业人员2013人,完成产值1722.09万元,实现利润157.9万元,上交税金104.7万元。

2011年,雁塔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37.95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全年实现112.47亿元,同比增长18.9%,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4.18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3.7%。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除军工外,轻工业产值64.98亿元,重工业产值268.76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中,除军工外轻工业完成63.11亿元,重工业完成248.7亿元。

2016年,雁塔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52.01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全年实现584.68亿元。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4个百分点,贡献率17.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0.53亿元,同比增长14.7%。建筑业增加值300.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13.2%,现价增长12.5%,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1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3.8%。

第三产业

1993年10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8.63亿元,其中为雁塔区菜篮子工程、科技兴农发放贷款5726万元,为雁塔区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发放贷款7.26亿元。吸收存款6580万元,累计向100户企业发放贷款4936万元。

2011年,雁塔区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280105万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831116万元,占全辖存款余额的64.93%;单位存款余额443986万元,占全辖存款余额的34.68%;其他存款余额5003万元,占全辖存款余额的0.39%,全辖各项贷款余额644739万元。

2016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892.79亿元,比2015年增长10.2%。

2019年,雁塔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千亿元以上,同比增长4.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西安解放时,雁塔区仅有中心国民学校7所。40年来,各类教育都有较快发展。

幼儿园创办于1954年,属民办,仅两所,入园幼儿124名。1990年发展到34所,入园幼儿8354名。开设学前班103个,收纳儿童3981名。幼儿教师216人,其中95%以上具有中师以上文化程度。

1949年雁塔区有小学22所,学生1794人,教师64人。1958年发展为47所,学生20375人,教师946人,被评为普及小学教育先进区。

1990年雁塔区有小学54所,在校学生31137人,比1949年增长16倍。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为99.8%,毕业率为97.4%,普及率为99.9%。教职工1568人,其中专任教师1058人。在区属小学教师中,高级教师353人,约占41%。已完成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

普通中学从1957年开始在区内建立,到1990年共有26所,在校学生17160人,比1957年增长37倍。教职工1903人,其中专任教师1374人(高级职称212人,中级职称607人)。从1990年起,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雁塔区现有省级示范高中2所,省级标准化高中7所,市级重点高中13所,市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级示范小学4所,市一级小学11所。有省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2所,市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5所;省级文明校园5所,市级文明校园15所;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4所,市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7所。

2016年,全区基础教育学校和职业高中学校共282所,在校学生194203人。

2019年,全区有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261所,在校学生172548人,教职工15281人。有省级示范高中4所,省级标准化高中12所,市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3所,市一级幼儿园22所。省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15所,市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30所。

医疗卫生

1953年成立第九区卫生所。1956年成立区联合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 将民间分散的乡医组织起来,成立联合诊所。1958年在联合诊所的基础上,组成集地方卫生行政管理与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社卫生院。1982年,成立雁塔区中医医院。1987年,雁塔区实现冷链运转条件下的免疫预防接种。

1993年,雁塔区有区、街(乡)医院7所,预防保健中心1所,设病床480张,卫生技术人员285人;社会办医疗机构116个,卫生技术人员968人,设病床1431张;驻区陕西省、西安市医疗机构及事、企业单位医院(诊所)67所,设病床4231张,卫生技术人员4304人;还有乡村医疗站(室)120个,乡村医生220人。雁塔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1个,病床6142张,卫生技术人员5777人。

2016年,全年完成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建成8加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区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5家。

2019年,总投资70亿元的西北国际医疗中心落地,开展“名医进社区”活动202场,组织上级医院专家下沉社区坐诊2000余人次,接诊患者1.5万人,数字化预防门诊建成率100%,艾滋病感染者和随访检测率达85%以上,新发肺结核阳性病人检出率达45%以上。

体育事业

解放前,第九区没有举办过体育运动会。解放后,雁塔区全民运动会、农民运动会、职工运动会、中小学生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幼儿运动会多次举行。比赛的项目有:游泳、乒乓球、跳高跳远、举重、射击、拔河等。1982~1993年,雁塔区共举办各类体育运动会和单项比赛104次,参赛者达3.5万人次,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2年举办的雁塔区机关第二届运动会,设比赛项目15个,历时20天,参赛者达1350人。

2006年,成功举办第二届社区运动会,吸引雁塔区各社区2000多名运动员参赛。

文化事业

2019年,雁塔区完成150个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建设达标率100%。举办“网眼聚焦领头雁”、“博物馆之夜”、青博会、樱花节、毕业旅游季等活动70余场,荣获“2019文化旅游优选城区”和“2019文旅融合影响力节庆”两项大奖。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500万人次,旅游收入309亿元。

历史文化

锣鼓、社火

锣鼓、社火素为雁塔区农村传统的群众性文娱活动之一,其锣鼓金石之声和独特风格的社火——高跷、芯子、竹马、旱船、狮子、龙灯、大头娃等在西安市郊农村和长安等县久负盛名。

戏曲

秦地古老剧种——秦腔眉户和[[碗碗腔]。雁塔区农村民间以秦腔演唱为主,兼演眉户、碗碗腔(群众称之“风搅雪”)的自乐班(亦称群众业余演出队),在春节与农闲季节较为活跃,且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还为村民提供喜庆服务。

三兆花灯

相传三兆花灯起源于唐代,每年皇家在曲江池御苑举行灯会,就有三兆花灯倩影。三兆花灯不断吸收各种流派风格花灯之长加以创新,逐步形成新的风格,其历史悠久,品种众多。有宫灯、动物灯、花卉灯三个大类,其中宫灯有大小宫灯十二个品种;动物灯除十二生肖灯外,还有狮子灯、蚂蚱灯等;花卉灯则有大小花篮灯、莲花灯等,还有白菜灯、萝卜灯、西瓜灯等。

风景名胜

青龙寺

青龙寺建于公元582年(隋开皇二年),初名灵感寺。公元711年(唐景云二年)改名青龙寺。公元1086年(北宋元年)后寺院渐次废毁。青龙寺是日本佛教密宗的祖庭。九世纪初至中叶,日本曾派遣大批学问僧、请益僧到唐朝求法,著名的“入唐八家”中有6人曾在青龙寺受法,空海和尚是其中之一。空海,号弘法大师,公元804年随日本遣唐使入唐求法,在青龙寺拜惠果为师学习密宗。回国后,空海在高野山建造金刚寺,创立真言宗,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缅怀历史先驱,自1981年起,中日两国共同在遗址上修建了空海纪念碑、惠果空海纪念堂、青龙寺庭园。1996年,青龙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大雁塔

大雁塔坐落于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内,塔名是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羽,摔死在地上。僧众认为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2]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塔身之外。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4]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3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中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5]

西安植物园

西安植物园成立于1959年,是中科院在中国西北地区建设的第一个植物园,解放后中国重点建设的八大植物园之一。1978年,中科院将西安植物园交由陕西省人民政府。2006年,经陕西省编办批复,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与陕西省植物研究所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6]

西安植物园原址位于西安市大雁塔旁,占地面积20公顷,收集保存植物3400余种,保存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70余种。2011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西安植物园在原址保留12公顷外,在西安曲江新区征地43公顷建设西安植物园新园区,并已列入陕西省和西安市重点项目。新园区建设已全面展开。[7]

寒窑

寒窑位于西安市南郊曲江风景名胜区的东隅。相传曾是王宝钏居住过的地方。景区内有玲珑精巧的思夫亭,蓝砖青瓦、雕梁画栋的贞烈殿。寒窑古院,上下有两层彩楼,依崖而建,飞檐翘角,廊亭飒然。下边两窑为别窑和探窑,分别塑有王宝钏斟酒别夫,其母前来探女的塑像。 [8]

荣誉称号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4月,入选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视频

雁塔区宣传片

视频

《寒窑遗址公园》宣传片

视频

陕西历史博物馆518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