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社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社火是中國民間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活動。也是高台、高蹺、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等的通稱,具體形式隨地域而有較大差異。

在中國西北,每年春節,各鄉村群眾自發組織各種社火活動。社火規模從幾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鑼鼓手,舞獅等等。群眾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隊伍,並贈予煙酒等禮物。社火經過之處,爆竹聲聲,鑼鼓喧天,人山人海,氣氛熱烈。

社火中最具表現力的是高台。每個高台均有一主題。常見的故事情節有三打白骨精,二郎救母等。多取材於秦腔故事。高台往往由經驗豐富的民間藝人指揮建造。即在一個專用的桌子(也有汽車或拖拉機)上,使用鋼筋,布料,彩紙等材料做出各種造型,如假山,樹木,動物等,然後按其內容把男女兒童(年齡一般4—5歲)裝扮成故事中的人物,固定在高台上,少則 1人,多者10餘人,高可數丈[1]

社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起源於中國上古祭祀活動。中國宋代詩人陸游在《游山西村》中寫道: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可見其延綿之久。

民俗起源

「 社火」 亦稱「射虎」 ,是我國西北地區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2]。是指在祭祀或節日裡迎神賽會上的各種雜戲、雜耍的表演。火具有紅火、熱鬧之意。

社火產生的年代相當久遠,它是隨着古老的祭祀活動而逐漸形成的。遠古時的人類正處於幼稚時期,生產力極其低下,原始先民們對人類的生死,及自然界星的許多現象如對日月、災荒等既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藉助於超自然的力量來主宰它,於是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神。當社會生產由漁獵轉入農耕,土地便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於是渴望風調雨順、農作豐收或驅鬼逐疫的祈禳性祭祀活動便產生了。《禮記· !祭法》中載: "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

相傳水神共工的兒子勾龍是社神。共工長得人臉蛇身,滿頭紅髮,性格暴烈好戰。一次他和祝融(傳說火神)作戰,一怒之下頭觸不周山,竟把撐天的柱子碰斷,頓時天崩地裂,洪水泛濫,多虧女媧煉了五彩石及時把天補好。勾龍見父親闖下大禍,心理非常難過,於是把九州大裂縫一一填平。黃帝見狀,便封他為 " 后土 " ,讓他丈量並掌管土地,從此勾龍便成為人們祭祀的社神。傳說那位觸不周山的共工有個兒子死後變成了瘟疫鬼,到處散布瘟疫,這個瘟疫鬼啥都不怕,就怕響器煙火,故產生了擊器而歌、燃放煙火以消災祈福的民俗。社火起源於火,發展於社,遠古時代,的出現,結束了人們茹毛飲血的荒蠻生活,人們對火奉若神明。因此,每遇災害、瘟疫就「施煙火及作金鋼力士以逐疫」。

民俗學家顧頡剛先生在《古史辯 · 第一冊首序》中是這樣記述社的:「 社是土地之神,從天子到庶民立有不等的社。 」「…… 鄉村祭神的結會,迎神送崇的廟會,朝頂進香的香會,都是社火的變相。」

視頻

社火 相關視頻

山里紅社火,經典收藏!
天水山里紅社火《繡荷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