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珣瑜
家世
鄭珣瑜出自滎陽鄭氏北祖第二房,祖父鄭長裕曾任許州刺史,父親鄭諒曾任冠氏令。[2]
鄭珣瑜少孤,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攜母親進入陸渾山贍養並撫養弟妹,不回鄭州。亂平後,轉運使劉晏奏請補他為寧陵、宋城尉,山南節度使張獻誠表他為南鄭丞,他都謝絕不應。唐代宗大曆六年(771年),鄭珣瑜通過了諷諫主文科考試,被任為大理評事,後為了得到俸祿奉養母親,求得調任陽翟丞,[3]因政績出眾,被任為萬年(組成都城長安的兩縣之一)尉。[4]
唐德宗年間
唐德宗大曆十四年(779年),崔祐甫拜相,升鄭珣瑜為左補闕,又出任涇原帥府判官,又回長安任侍御史、刑部員外郎,後因母喪去職,期滿後遷吏部任職。唐德宗貞元二年(786年),德宗詔令選擇十個中央官員分任長安、洛陽地區的地方官,鄭珣瑜檢校本官吏部員外郎兼奉先(地近長安)令。次年五月,任為饒州刺史,[5][6]後又回長安任諫議大夫,七年(791年)八月以給事中為中書舍人,八年(792年)十月,監外官考。[3]共經四次升遷為吏部侍郎。[4][7]
十一年(795年)三月,受任為河南、淮南水陸轉運使,[7]又任河南尹(即洛陽地區長官),尚未赴任,正逢唐德宗生日,按習慣,河南尹應該獻馬為壽禮。鄭珣瑜手下的小吏請求挑選一匹馬上獻,鄭珣瑜拒絕了:「還沒上任就獻禮,合適嗎?」鄭珣瑜為人嚴肅寡言,從不拿自己的私事拜託他人,人們也不敢打聽他的愛好。到任洛陽後,清靜惠下,減少賦稅,增加津貼以便民。[4]當時,夏綏節度使韓全義為蔡州四面行營招討使正統帥十七道兵馬攻打叛將吳少誠。[8]河南地區負責將軍隊補給水運給韓全義,鄭珣瑜將食物儲存在陽翟,減少了百姓運糧的負擔。韓全義和監軍宦官對河南屢有索取,但除了有詔令授權的以外,其餘數百封信函鄭珣瑜都不理會。有下屬擔心他此舉會冒犯了韓全義和宦官,鄭珣瑜答道:「將軍們作戰,常以此為由索取。如果我的拒絕是罪,作為尹,我自當承擔後果。我終不會浪費一萬勞工的勞動成果。」鄭珣瑜迎送中使皆有固定地址,差距不出馬腳三五步。[3]時人認為鄭珣瑜對河南的治理堪比前任張延賞,又比張延賞更嚴肅、寬厚、正直。鄭珣瑜又被召回再任吏部侍郎。[4]鄭珣瑜請尚書禮部考功二員外郎裴垍考校辭判,裴垍守正不受請託,考核務實。[9][10]十九年(803年)十二月,他被任為門下侍郎,和高郢一同被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實質宰相。[11][12][13][14]時德宗近臣嗣道王李實為京兆尹,以為了上貢而嚴酷抽稅聞名。鄭珣瑜對此不悅,訊問他:「京兆尹府的收入明細都當記載,多餘的應當上交度支。你的貢品都是哪來的?」但李實正得寵,未因鄭珣瑜訊問而受損。[4]
當時集賢殿學士很多,德宗詔問神策軍建置始末,中書省宰相不知,學士們也都不能對答,於是宰相們訪求司勛員外郎兼史職蔣乂,蔣乂旁徵博引回答得很詳細明白,高郢和鄭珣瑜相對嘆道:「集賢殿有人了!」翌日,詔蔣乂兼判集賢院事。[15][16]德宗想要文學之士,有人推薦校書郎李建,德宗問左右,鄭珣瑜說:「臣在吏部時,當補校書者八人,其他人都是仗着貴勢求官的,只有李建不是。」德宗喜,擢李建為左拾遺、翰林學士。[17]
唐順宗、唐憲宗年間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崩,子唐順宗繼位,三月任鄭珣瑜為吏部尚書,相位依舊。當時順宗近臣王叔文權勢很大,又和與鄭珣瑜同列相位的韋執誼聯盟。一次宰相們按例一起吃午飯時,王叔文闖入中書省看望韋執誼。有小吏拒絕王叔文入內,被斥退。韋執誼從座位上起身走開和王叔文說話。鄭珣瑜和其他宰相杜佑、高郢停止用餐,等候韋執誼回來。過了一會兒,他們派小吏去查看,小吏報告:「王叔文索要飯食,韋宰相已和他一起用餐了。」杜、高都沒敢多言,鄭珣瑜卻說:「我怎麼還能在這裡!」看看左右,命隨從取馬,一回家就臥床七天不起。[4]而高郢卻無所作為,時人因此認為鄭珣瑜優於高郢。[13]七月,順宗病重,以皇太子李純監國,時任銀青光祿大夫、守吏部尚書、平章事、上柱國的鄭珣瑜和高郢都被罷相。[11]八月,順宗傳位李純,李純即唐憲宗,[12]十月,鄭珣瑜卒,[1]贈尚書左僕射。太常博士徐復議諡文獻,兵部侍郎李巽認為二諡不合《春秋》,請再議,徐復堅持二諡在周、漢皆有先例,且鄭珣瑜是名臣,足以二諡。詔從徐複議,諡文獻,後諡文憲[18]。子鄭覃、鄭朗分別在唐文宗和唐宣宗年間拜相。[4]後又贈太師。[19]
評價
子孫
注釋及參考文獻
- ↑ 1.0 1.1 《舊唐書》卷一十四
- ↑ 《新唐書》卷七十五:存檔副本. [2010-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9).存檔副本. [2010-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0).
- ↑ 3.0 3.1 3.2 《冊府元龜》
- ↑ 4.0 4.1 4.2 4.3 4.4 4.5 4.6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五
- ↑ 《冊府元龜》卷七百零一
- ↑ 《太平御覽》卷二百五十五
- ↑ 7.0 7.1 《舊唐書》卷一十三作「鄭瑜」
- ↑ 韓全義伐吳少誠之役在貞元十六年(800年),大約此時鄭珣瑜已任河南尹。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六。
- ↑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八
- ↑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九
- ↑ 11.0 11.1 《新唐書》卷七
- ↑ 12.0 12.1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六:十二月,庚申,以太常卿高郢為中書侍郎,吏部侍郎鄭珣瑜為門下侍郎,並同平章事。珣瑜,餘慶之從父兄弟也。……丁酉,諸宰相會食中書。故事,宰相方食,百寮無敢謁見者。叔文至中書,欲與執誼計事,令直省通之,直省以舊事告,叔文怒,叱直省。直省懼,入白。執誼逡巡慚赧,竟起迎叔文,就其閤語良久。杜佑、高郢、鄭珣瑜皆停箸以待,有報者云:「叔文索飯,韋相公已與之同食閤中矣。」佑、郢心知不可,畏叔文、執誼,莫敢出言。珣瑜獨歎曰:「吾豈可復居此位!」顧左右,取馬徑歸,遂不起。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歸臥,叔文、執誼等益無所顧忌,遠近大懼。……又以鄭珣瑜為吏部尚書,高郢為刑部尚書,並罷政事。
- ↑ 13.0 13.1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七
- ↑ 《冊府元龜》作十一月事。
- ↑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九
- ↑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二
- ↑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二
- ↑ 《盧載妻鄭氏墓志銘》載:「故門下侍郎平章事、文憲公諱珣瑜,夫人之從祖父也。舊相、今東都留守檢校兵部尚書餘慶,夫人之叔父也。
- ↑ 《唐滎陽鄭氏女墓志銘並序》(墓主為鄭朗女鄭子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