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餘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餘慶(746年-820年),字居業,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人。勤學善文,通究六經。鄭餘慶與堂叔鄭絪曾同朝為相,都居住在昭國坊。鄭絪府邸在坊南,鄭餘慶府邸在坊北。時人都稱鄭絪為「南鄭相」,而稱鄭餘慶為「北鄭相」。堂弟鄭珣瑜。子鄭澣,本名鄭涵興元節度使。


家世

鄭餘慶出自滎陽鄭氏北祖第二房,祖父鄭長裕曾任許州刺史,父親鄭慈官至太子舍人,贈吏部尚書。[1]生鄭承慶、鄭餘慶。

生平簡介

少時即善寫文章,大曆十一年中進士,建中四年(783年),鄭餘慶被山南西道節度使嚴震闢為幕僚,授為節度從事,累遷至殿中侍御史,後因父喪辭職。

被貶為郴州司馬

貞元元年(785年),鄭餘慶被徵召入朝,歷任兵部員外郎、庫部郎中,後被選為翰林學士。貞元十三年(797年),鄭餘慶改任工部侍郎,並主持吏部選官事務。貞元十四年(798年),鄭餘慶昇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宰相。十六年,被貶為郴州司馬。

撰寫《惠昭太子哀冊》

永貞元年(805年),唐順宗繼位,徵拜鄭餘慶為尚書左丞。同年八月,唐憲宗繼位,又擢升鄭餘慶為同平章事。元和元年(806年),鄭餘慶被免去宰相之職,貶為太子賓客。八月,改任他為國子祭酒,後拜河南尹。元和六年(811年),鄭餘慶被正式任命為兵部尚書,並為病逝的太子李寧撰寫《惠昭太子哀冊》。

諳熟典章

元和九年(814年),鄭餘慶被拜為檢校右僕射,兼任興元尹,並充任山南西道節度觀察使。元和十二年(817年),唐憲宗加授鄭餘慶為太子少師。元和十三年(818年),鄭餘慶改任尚書左僕射,並因諳熟典章,被任命為詳定使。不久,鄭餘慶改任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使。

晚年生活

  元和十四年(819年),鄭餘慶兼任太子少師、檢校司空,賜爵滎陽郡公,並充任國子祭酒。他見太學荒廢日久、生員欠缺,便上奏朝廷,請求以文官俸祿修繕兩京國子監。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憲宗暴死,唐穆宗繼位。鄭餘慶因曾任穆宗的東宮屬官,得以進位檢校司徒,深受榮寵。同年十一月,鄭餘慶病逝,終年七十五歲,追贈太保、諡號為貞。

鄭澣,本名鄭涵興元節度使。

著作

《鄭餘慶集》。

葫蘆宴客

  鄭餘慶為人清廉儉樸,品德高尚。一日,他忽然宴請親近的官員。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但還是早早的就趕來了。一直等到紅日高照,鄭餘慶才出來見客,並對僕人道:「去告訴廚師,要蒸爛去毛,別把脖子折斷了。」客人們都認為一定是清蒸鵝鴨一類,但到吃飯時才發現,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飯、一枚蒸熟的葫蘆,並配以鮮美的醬醋。但鄭餘慶吃的香甜,客人只得勉強下嚥。後人便用「爛蒸葫蘆」表示飯食粗劣,也比喻生活儉樸。 [2]

詩文

【和黃門相公詔還題石門洞(黃門,武元衡也)】

紫氛隨馬處,黃閣駐車情。嵌壑驚山勢,週灘戀水聲。

地分三蜀限,關志百牢名。琬琰攀酬郢,微言鼎飪情。

【郊廟歌辭。享太廟樂章。文明舞】

開邸除暴,時邁勳尊。三元告命,四極駿奔。

金枝翠葉,輝燭瑤琨。象德億載,貽慶湯孫。 [3]


參考資料

  •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二
  • 《新唐書》卷七十五:存檔副本. [2010-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9).  已忽略文本「2009-12-19」 (幫助)存檔副本. [2010-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0). 
  • 趣歷史>唐朝鄭餘慶人物生平簡介,葫蘆宴客、好用古語
  • 古詩文網>鄭餘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