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紅柿燒茄子1

西紅柿燒茄子的做法

  1. 準備好食材。
  2. 茄子洗乾淨切粗條。
  3. 青椒切小塊,蒜瓣切片。
  4. 西紅柿洗乾淨頂部劃十字用開水燙一下去皮。
  5. 去皮的西紅柿切小塊。
  6. 炒鍋內燒油,把蒜瓣炸至微黃。
  7. 倒入茄子翻炒。
  8. 炒至每根茄條上都均勻的沾上油(大概需要翻炒兩分鐘左右)。
  9. 倒入西紅柿翻炒。
  10. 炒至西紅柿和茄條融合。
  11. 加小半碗開水。
  12. 燒至湯汁濃稠,放鹽和糖調味。
  13. 放入青椒翻炒。
  14. 放雞精翻炒均勻。
  15. 看看,鮮美多汁的下飯菜。[1]

番茄百科:

番茄學名Solanum lycopersicum),在中國大陸又稱西紅柿,是茄科番茄屬的一種植物。番茄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現作為食用蔬菜已被全球性廣泛種植,同時具醫療效用,是茄科開花植物的模型生物之一[2]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通常分為:普通、櫻桃、大葉、梨形、直立番茄五變種。按植株分有限生長和無限生長兩類型。

半蔓形或半直立的莖,密被腺毛,散發特殊氣味,葉片為羽狀複葉深裂;總狀或聚傘花序,黃色花;扁圓、圓或櫻桃形漿果,紅、黃或粉紅色;灰黃色腎形種子,有毛茸。

番茄肉質多汁液。

名稱由來

中文寫法

在所有華人地區,正字寫法均為番茄,異體字寫法為蕃茄[3],草字頭的蕃茄在港台地區的日常生活中亦為常見,而在中國大陸則比較少有這樣的情況。

番茄的“”這個字源自其外來之義(同「番石榴」、「番麥」等),但亦作草字頭的“蕃”(《國語辭典》在「蕃」字條下云:來自外國或外族的。通「番」。如:「蕃茄」、「蕃薯」)。換言之「番茄」就是「外來的」,「西紅柿」則是「西方來的紅色」(但並非柿樹科柿屬植物)。天津稱「火柿子」,東北地區稱「洋柿子」,而在澳門又稱為「大孖地」,是從葡語「tomate」音轉以來。[4][5]

英語詞源

番茄的英語單詞「tomato」源自西班牙語「tomate」,西班牙語詞源於納瓦特爾語詞「tomatl[ˈtomat͡ɬ]。該詞最早出現於1595年。[來源請求]

墨西哥原生的酸漿果(「tomatillo」)在納瓦特爾語語中叫作「tomātl」,意思是「肥胖的水」或「肥胖的東西」。[6][7] 當阿茲特克人開始種植這種大一些的紅色的安第斯山脈果實時,他們叫這些新的品種為「xitomatl」(或「jitomates」)(發音:[ʃiːˈtomatɬ]),(「有肚臍的豐滿的東西」或「有肚臍的肥胖的水」)。當西班牙人征服特諾奇提特蘭後,他們使用名字「tomate」將其(「jitomates」)輸送到世界其它地方,所以許多語言使用與「tomato」(「tomate」)類似形式的詞彙來指代紅色的番茄,而不是綠色的「tomatillo」。[來源請求] 該詞最早出現於1595年。[6]生物學二名法中, 在1753年林奈氏 的書「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中,番茄拉丁語被解釋為「wolfpeach」,其中狼來自lyco,而桃子來自persicum。現今仍把野生未馴化的番茄稱為狼桃,如日本高知縣十萬四川的農特產即為狼桃。 其的名稱「lycopersicum」意思是「狼桃」,源自日耳曼狼人傳說。傳說中,巫師和巫婆在藥水中使用致命的茄子把他們自己變成狼人,番茄是一種近似的但是大一些的果實,所以當番茄來到歐洲的時侯被叫作「狼桃」。[8]

品種

番茄的品種眾多。多數品種的果實是色的,也有一些是粉紅色,甚至還有帶彩色條紋的番茄。小到櫻桃小番茄,大到直徑有十幾公分

根據美國植物學家 Charles Rick 的分類方法,番茄屬可以分為以下九個品種:

其中農業栽培主要為普通番茄。

一般種植番茄可分為三種用途:煮食用、鮮食用和加工用。

巨無霸蕃茄

英國《每日郵報》在2015年1月24日報導稱,美國與英國的科學家經過20年的研究,成功培育出了名為「Gigantomo」的巨無霸蕃茄,單個果實平均為1.5至2公斤左右。

食用方法

現代農業種植的番茄品種經過篩選,其未熟果及葉中毒素[10],主要作為蔬菜食用。由於內含酸性物質,番茄容易罐裝保存,番茄醬番茄汁番茄沙司也是常見的加工品

番茄種子內含脂肪,可以提煉食用油。還含有有機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糖主要是葡萄糖果糖,酸主要是檸檬酸蘋果酸

現在有研究指出,番茄內含有抗氧化物番茄紅素,能有效預防前列腺癌以及抵抗皮膚被紫外線曬傷,加熱烹煮後番茄會釋出更多茄紅素。一些研究人員還從番茄中提煉出物質治療高血壓

紅色番茄既含番茄紅素又含胡蘿蔔素;而橙色的番茄番茄紅素含量偏少,胡蘿蔔素含量更高,口感偏甜,更適宜作為水果食用[11]

番茄更可烹飪出許多美味佳肴,最常見的有番茄炒蛋、番茄湯、番茄沙律、醋漬蕃茄等[12]

相關訊息

番茄營養豐富,可以當水果或做沙拉吃,也可以用來烹煮或滾湯。有些人說生吃番茄才可以保留營養,但也有人說熟食的營養較高,究竟怎樣吃才對?[13]

番茄能夠阻止老化,因為內含豐富的茄紅素與β-胡蘿蔔素。有權威營養師表示,鮮紅色的番茄擁有較多紅色素,抗氧化的功能也較高,而小番茄的茄紅素含量較高,因此較大番茄更具抗氧化作用。[14]

 精選「番茄」食譜,解說詳細成功率高喔!  . .愛料理 [1]
  • 《番茄遺傳學》,余誕年,1999年,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ISBN 7-5357-2425-6

番茄炒蛋是最通俗普遍的家常菜了,酸酸甜甜又下飯,幾乎人人都愛吃!想做出雞蛋滑嫩香甜、番茄柔軟入味的口感,最重要的就是「食材的黃金比例」以及「記得番茄和雞蛋要分開炒!建議「先炒蛋再炒番茄」,試過就知道快速又方便~[15]

小朋友如果看不懂問題,或是不知道作業怎麼寫時,通常都會去問爸爸媽媽或是求助爺爺奶奶,但有時候答案真的讓老師哭笑不得。近日一名網友PO出一張照片,看到作業紙上有2個句子,一個是例句、一個是答案,但沒想到卻看到小朋友造句時國台語不分,讓老師相當困擾。[16]

想要減肥,千萬別節食,尤其在不可或缺的蔬果營養攝取中,不妨試試番茄吧!女神林志玲曾公開自己靠水果餐減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番茄;就連婦產科醫師蔡鋒博在肚子餓時,也是靠著把番茄切薄片加熱搭配溫開水吃。[17]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飽」演變為「吃好」,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怎麼吃才能在滿足味蕾的情況下,又能吃出健康呢?[15]

參考文獻

  1. 西紅柿燒茄子
  2. 《自然》 要覽:番茄基因組被測序"https://www.natureasia.com/zh-cn/nature/highlights/34266 Template:Wayback
  3. A03566 【蕃】異體字. WebMD. [2019-02-01] (Chinese (Taiwan)). 
  4. 試析"港澳詞語"及"澳門特有詞語"http://big.hi138.com/wenxueyishu/hanyuwenxue/200907/72186.asp
  5. 西紅柿的營養價值,西紅柿是水果還是蔬菜?. WebMD. [2018-10-17] (Chinese (China)). 
  6. 6.0 6.1 Tomato History. The history of tomatoes as food. Home cooking. [2013-08-07]. 
  7. English to Nahuatl Glossary
  8. Hammerschmidt, D.; Franklin, M. About the cover illustration. Journal of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Medicine. 2005, 146 (4): 251–252. PMID 16194687. doi:10.1016/j.lab.2005.08.010. 
  9. PlantPedia(Miraheze)
  10. 聖女果(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番茄鹼含量特多。"High R-tomatine content in ripe fruit of Andean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Var. cerasiforme : developmental and genetic aspects.",Rick, C. M., Uhlig, J. W., Jones, A. D.; ; Proc. Natl. Acad. Sci., 1994; 91, 12877-12881. 未成熟的蕃茄含澳洲茄邊鹼
  11. 西紅柿顏色決定功效(1). 光明網. 大眾養生網. 2016-09-08 [2016-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3). 
  12. 西紅柿. 美食傑. 
  13. 番茄生吃煮熟營養都在?營養師:生吃提高免疫力. 蘋果日報. 2019-12-03 (Chinese (Taiwan)). 
  14. 番茄大小決定茄紅素含量 專家揭挑選2訣竅. 中時電子報. 2019-11-07 (Chinese (Taiwan)). 
  15. 15.0 15.1 番茄炒蛋的黃金比例1:3!先炒蛋的好處是什麼?. 自由時報. 2020-04-17 (Chinese (Taiwan)).  引用錯誤:無效的<ref>標籤;name屬性「c1」使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6. 照樣造句神展開!他寫「我拿番茄醬問薯條」 網全笑翻?. 三立新聞網. 2020-04-18 (Chinese (Taiwan)). 
  17. 營養師曝「激瘦菜單」:不便秘了. 東森新聞. 2019-04-06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