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萁
紫萁 |
紫 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 別 名:紫蕨、紫萁貫眾、紫萁苗 分 類:蕨類植物 科 屬: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原始薄囊蕨綱 紫萁蕨目 紫萁科 紫萁屬 盛花期:不開花 |
紫萁是我國暖溫帶、亞熱帶最常見的一種蕨類。北起山東(嶗山),南達兩廣,東自海邊,西迄雲、貴、川西,向北至秦嶺南坡。也廣泛分布於日本、朝鮮、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地)[1]。
目錄
形態特徵
本屬株植株高50-80厘米或更高。根狀莖短粗,或成短樹幹狀而稍彎。葉簇生,直立,柄長20-30厘米,禾稈色,幼時被密絨毛,不久脫落;葉片為三角廣卵形,長30-50厘米,寬25-40厘米,頂部一回羽狀,其下為二回羽狀;羽片3-5對,對生,長圓形,長15-25厘米,基部寬8-11厘米,基部一對稍大,有柄(柄長1-1.5厘米),斜向上,奇數羽狀;小羽片5-9對,對生或近對生,無柄,分離,長4-7厘米,寬1.5-1.8厘米,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先端稍鈍或急尖,向基部稍寬,圓形,或近截形,相距1.5-2厘米,向上部稍小,頂生的同形,有柄,基部往往有1-2片的合生圓裂片,或闊披形的短裂片,邊緣有均勻的細鋸齒。葉脈兩面明顯,自中肋斜向上,二回分歧,小脈平行,達於鋸齒。葉為紙質,成長後光滑無毛,干後為棕綠色。孢子葉(能育葉)同營養葉等高,或經常稍高,羽片和小羽片均短縮,小羽片變成線形,長1.5-2厘米,沿中肋兩側背面密生孢子囊。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化學成分,用於防治感冒、鼻衄頭暈、痢疾、崩漏流感、流腦、乙腦、腮腺炎、癰瘡腫毒、麻疹、水痘、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蟯蟲、絛蟲、鈎蟲等腸道寄生蟲病不僅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還有不錯的經濟價值。蕨類植物中紫萁科紫萁類植物的孢子體嫩葉的加工品稱為薇菜,中藥名為紫萁貫眾。
藥用價值
紫萁的根莖是傳統的中藥材,藥名紫萁或紫萁貫眾,具有清熱解毒、潤肺理氣、止血殺蟲、補虛舒洛、活血平胃、清熱解毒、降血壓、防癌抗癌的功能[2]。可治療腹痛、子宮功能性出血、腮腺炎、痢疾、鼻出血、遺精、高血壓等症。根莖用清水浸泡7天左右,取出搗碎,經過濾可提取澱粉(稱為紫萁蕨粉),製作成粉皮、粉條,有滋補、養顏、防癌抗癌的保健功效。 食用價值:紫萁的孢子體嫩芽的加工品稱為薇菜。薇菜富含蛋白質、鐵、鈣、硒等17種人體所需的元素,鮮嫩味美,營養豐富,質脆而少纖維,既可鮮食,又可醃漬、干制,是上乘食補佳品和美味佳肴,未展開的嫩芽尤為上品。
經濟價值
生長環境
多生于山地林緣、坡地草叢中;高山區酸性土冷濕氣候地帶分布茂密。孢葉春夏間抽出,深棕色,成熟後枯死。
分布區域
烹飪指導
嫩莖葉焯水後可拌、炒、蒸、做湯、做餡。
目前市場供應多為加工後的薇菜乾,薇菜乾品宜用溫水泡發,泡發後食用,可製作成「涼拌薇菜」、「青炒薇菜」等。
保健食譜
燒三鮮薇菜
薇菜250克,鮮蘑菇、水發海米、冬筍絲各25克,油菜3o克,蔥花、薑末各10克。鮮蘑菇、油菜切成絲;薇菜去雜洗淨;鍋內放油燒熱,用蔥、姜煸香,加入料酒、醬油、白糖、精鹽,再放入火腿、筍絲,最後加入薇菜、蘑菇、用文火燜燒透,放入油菜、味精略燒,用濕澱粉勾稀芡,淋花椒油出鍋即成。此菜清淡鮮嫩,咸鮮適口,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益氣補虛的作用。適宜於吐血,赤痢便血,崩漏,小便頻數,遺精,體倦乏力,虛勞瘦弱等病症。
海米薇菜湯
薇菜200克,水發海米、水發黑木耳各25克,蔥絲、薑末各10克。將菠菜摘洗乾淨,入開水鍋中焯透,取出浸泡30分鐘,撈出瀝水;木耳洗淨備用;湯置旺火上,加清湯、料酒、醬油、精鹽、蔥、姜、海米燒開,下入薇菜、黑木耳,水開後加味精,淋香油,裝入湯碗即可。本湯細嫩咸鮮,香濃爽口,具有健脾益胃,消腫止血的功效。適用於痢疾痔瘡,便血崩漏,體弱乏力,胃口不佳等病症。
注意事項
薇菜乾品宜用溫水泡發;鮮品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可食之過量。
文獻選錄
視頻
紫萁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紫萁,華夏經緯網,2019-04-28
- ↑ 紫萁的藥用價值:紫萁的藥用功效與作用介紹,花語谷網,2016-08-07
- ↑ 野生薇菜的人工高產栽培技術,中國農業網,200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