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磁山文化,是中國華北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得名於1933年在河北省武安縣發現的磁山遺址,年代約為距今8000年-7000年前,主要分布在太行山東麓、燕山山麓以南、黃河以北的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地區,即河北省。

磁山文化下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組成中原先民一個完整的發展鏈條。

目錄

遺址

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遺址比較密集的地區在武安縣境內的洺河流域。除磁山遺址外,重要遺址還包括河北保定容城坡上遺址、河南淇縣花窩遺址等。

生活

居民從事原始農業農作物為主。考古人員發現了較多的石鐮石鏟石刀石斧,說明此時的農業生產已經進入「鋤耕農業」階段。磁山和花窩遺址出土的骨骼原始家畜飼養提供了證據。各遺址普遍出土的骨簇、魚鏢等狩獵工具說明漁獵也是居民經濟生活的重要輔助。制陶業較原始,處於手制階段,火候不高,前期多夾砂褐陶,紋飾有繩紋編織紋篦紋等,器形以陶盂和支座為主,亦有等,後期夾砂紅陶和細泥紅陶逐漸增多,三足缽數量較多,出現了與圓足罐等。石器多為磨製,亦有打制。住房為圓形橢圓形半地穴式建築,早期無門道,後期出現階梯式門道。儲藏東西的窖穴發現較多,內有糧食堆積。

在磁山遺址中,發現80多個儲粟窖穴,共約十萬多斤[1]

磁山文化有三項「世界之最」,最早由人工培植粟類;最早飼養家雞;最早種植核桃

研究

磁山文化與伏羲文化一致,屬同一歷史時期,磁山與中華始祖太昊伏羲歷史上記載的地域又有着緊密聯繫。

對於伏羲文化時間的確定,應以磁山文化時期為標準,重新確定記載。如果中華始祖太昊伏羲沒在磁山生活過,那麼磁山文化時間在伏羲文化之前,是那一位有着「大智慧」的磁山人帶領着八千年前磁山先民進入人類最早文明,中華始祖應該在磁山文化上找線索,是磁山先民創造了中華文明起源。中華始祖太昊伏羲生於天水,已有七、八千年的歷史,這與「磁山文化」正好處於同一歷史時期[2]。中華始祖太昊伏羲功蓋百王,德配天地。據史書記載,其主要功德大致納為:結網罟、興漁獵、養犧牲、充庖廚,畫八卦、作甲歷、定四時、建屋廬、始定居、造干戈、飾武功等。

視頻

磁山文化 相關視頻

磁山文化博物館
給小學生的講座.磁山文化遺留

參考文獻

  1. 磁山遺址話「粟谷」 ,搜狐, 2017-2-10
  2. 磁山文化的簡介和歷史,邯鄲之窗, 201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