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本草纲目
来自网络的图片


痉风出自本草纲目 第三卷百病主治[1]本草纲目[2]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著。五十二卷。 本草纲目是由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目录

痉风

【释名】

即痉病,属太阳、督脉二经。其证发热口噤如痫,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搐搦。伤风有汗者,为柔痉。伤寒湿无汗者,为刚痉。金疮折伤,痈疽产后,俱有破伤风湿发痉之证。

【风寒风湿】

麻黄、桂枝、术:并主风寒风湿痉。羌活:风寒风湿,伤金疮痫痉。产后中风,口噤不知人,酒水煎服。葛根:金疮中风寒,发痉欲死,煮汁服,干者为末。防风:主金疮中风湿内痉。细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芍药、芎藭:一切风气。当归:客血内寒,中风痉,汗不出。大蒜:产后中风,角弓反张不语,煎酒服,取汗。或煎水服。黑大豆:破伤风湿,炒半熟,研蒸,以酒淋汁服,取汗,仍敷疮上。亦同朱砂末酒服。雄黄:破伤中风,同白芷煎酒服,取汗。白花蛇:破伤中风,项强身直,同乌蛇、蜈蚣末服。蜈蚣:破伤中风,同蝎梢、附子、乌头末,热酒服一字,仍贴疮上,取汗。研末掺牙,立苏。鸡屎白:破伤中风,产后中风,小儿脐风,口噤反张,强直瘈疭,以黑豆同炒黄,用酒沃之,少顷温服,取汗。或入竹沥。

【风热湿热】

黄连:破伤风,煎酒入黄蜡化服。地黄:产后风痉,取汁同姜汁交浸焙研,酒服。杏仁:金疮及破伤中风,角弓反张,杵蒸绞汁服,并涂疮上,仍以烛火炙之取效。蝉蜕:破伤风病发热,炒研,酒服一钱,仍以葱涎调涂,去恶汗。

【外敷】

贝母、茅花:并主金疮伤风。胡粉:主疮入水湿肿痛,同炭灰敷。薤白、韭叶:并主诸疮中风寒及水湿肿痛,捣烘用之,冷即易,或加灸至水出。人耳塞:破伤中风或水,痛不可忍,封之一夕,水尽即安。

【洗浸】

鸡肠草:手足疮伤水。桑灰汁:疮伤风水,入腹杀人。

【熨灸】

商陆:疮伤水湿,捣炙,熨之,冷即易。蜀椒:诸疮中风肿痛,和面煨熨。桑枝:刺伤疮,犯露水肿痛多杀人,炮热烙之,冷即易。

第三卷 百病主治

书籍简介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3]早二百年。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4]


作者简介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 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近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平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熏陶着。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和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

李时珍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因此深受后世人的尊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明史》、《白茅堂集》都为他写下了传记。清光绪年间在李时珍墓立碑纪念。解放后,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李时珍墓所在地竹林湖村建立了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邓小平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1956年科学家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外部連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