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其中有众多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岸称为滩。 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指海滨或滨海的陆地边界、紧接海洋边缘的陆地[1]

目录

简介

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上部地带,又称为陆上岸带,一般风浪和潮汐都不可能作用到,是过去因海水作用而形成的阶地地形,受陆上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沿岸风的作用形成沙丘,它的特征是海蚀崖,海蚀穴,海蚀阶地和平台。潮间带,由海滩和潮坪两部分组成,在这一带是海浪活动最积极、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下部地带又称水下岸坡带,就是过去的海岸,而今已下沉到海水底下的地方,一般从低潮时海水到达的地方算起,到波浪、潮汐没有显著作用的地带。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余公里,岛屿岸线14000余公里。海岸带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还有众多深邃的港湾,以及贯穿内陆的大小河流。它不仅是国防的前哨,又是海、陆交通的连接地,是人类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带。这里遍布着工业城市海港。海岸具有奇特的、引人入胜的地貌特征,可辟为旅游基地。

在海岸及其邻近地带居住着世界人口的2/3,由此给海岸、河口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海啸飓风台风侵袭海岸和海滩,对沿海的工业、农业造成危害。

中国海岸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大陆海岸自鸭绿江口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再加上大小岛屿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千米。海岸有3种类型:基岩海岸、平原海岸、生物海岸。山东和辽东半岛海岸、杭州湾以南海岸以及台湾东海岸,绝大部分属基岩海岸[2]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属生物海岸。三角洲与三角湾海岸、淤泥质平原海岸及泥沙质海岸属平原海岸。

组成

垂直于岸线的海岸横剖面上,海岸有下列组成部分:

①海岸(狭义)。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 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

海滨。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如海崖、沙丘等),包括后滨和前滨。有人认为海滩尚应包含与海滩发育过程密切相关的水下部分。后滨指由海崖、沙丘向海延伸到前滨的后缘,其上发育暴风浪所形成的滩肩,有高度不大的陡坎或陡坡。滩肩向海一侧的边界为海滩坡度突变处,称肩顶或滩肩外缘。前滨指肩顶至低潮线之间的滩地。邻近肩顶的前滨部分,通常坡度较陡,也称滩面。

③内滨。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有些内滨存在沙坝和水下浅槽。

④外滨。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但有些学者未划出内滨,而将自低潮线开始的向海延伸部分(包括上面的内滨)统称为外滨。

⑤近岸带。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范围内。

视频

海岸 相关视频

【航拍】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
海岸天际线唯美自然景观特效风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