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江文也(1910年6月11日-1983年10月24日),作曲家声乐家教师台湾新北三芝人,是首位享誉国际乐坛的东方作曲家。作品蕴含著浓厚台湾故土、宗教圣乐与中国古典文化情感,奠定了台湾与中国的现代音乐风貌[1]。一生际遇于日本中国间,贡献巨大;被誉为是“台湾的萧邦”[2]

江文也



图片来源客家云
原文名 江文也
出生 1910年6月11日
日治台湾台北厅沪尾支厅小基隆区(今新北市三芝区
逝世 1983年10月24日

目录

生平

江文也本名文彬,1910年6月11日出生于日治台湾台北厅沪尾支厅小基隆区[3](今新北市三芝区),祖籍是福建永定客家人,父亲江温均、母亲郑氏。1914年举家迁居厦门。1918年江文也进入厦门旭瀛书院求学,1922年母亲病故,遂转往日本长野县上田市,进入上田中学就读。1928年中学毕业后,遵照父亲遗嘱进入武藏野高等工业学校(今东京都市大学)电机科就读,由于喜爱音乐,课馀时间前往东京音乐学校进修,选修声乐与音乐基础理论等课程,作曲老师是桥本国彦。1932年工业学校毕业后,随即到一家印刷工厂当排版学徒,工作之馀拜日本名音乐家山田耕筰学习声乐及作曲。同年秋天,参加日本第一届音乐比赛,获得声乐奖入选;1933年再度获奖,并获藤原义江歌剧团团长赏识,聘为该团艺员,担任男中音。

1930年代,江文也在日本乐坛逐渐展露过人的才华,在各项音乐比赛中屡获大奖。1934年3月管弦乐《白鹭的幻想》获得日本全国第三届音乐比赛作曲组第二名,1934年6月7日至8日,参加藤原义江歌剧团第一次公演,演出普契尼的《波希米亚人》。由于江文也在音乐方面的出色表现,获得当时上田市市长千金龙泽信子的芳心,而结为连理。1934年8月11日至19日,江文也参加留学日本的台湾习乐学生组成的“乡土访问音乐团”赴台公演,并特别为阔别已久的故乡创作管弦乐曲《台湾舞曲》,同时在巡回公演之馀搜集各地原住民歌谣。1935年管弦乐《盆颂主题交响曲》获日本全国第三届音乐比赛作曲祖第三名;1936年《台湾舞曲》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文艺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并荣获大指挥家温格纳尔银牌奖,这是江文也在世界的成名作品。

1937年管弦乐曲《赋格序曲》荣获日本全国第六届音乐比赛作曲组第二名;1938年《钢琴断章小品集》在威尼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音乐节荣获作曲奖。

1938年秋天,在前辈音乐教育家柯政和的邀请下,江文也转往北平,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理论作曲课程,课馀从事中国古代和民俗音乐之研究。

1939年初江文也在认识一位北平第二女师音乐系学生吴蕊真,两人极为投缘,江文也甚至为其改名为“吴韵真”。之后,两人不顾家人反对而结为连理。

1938年至1945年是江文也创作产量最多的时期,他先后创作了许多富有民族风格、旋律优美的作品,如《春晓》、《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渔翁乐》…等。1940年,舞剧《香妃传》在东京高田舞蹈团演出;而管弦乐曲《孔庙大成乐章》,由江文也亲自指挥日本新交响乐团,分别在3月及8月在东京放送局中国南洋美国等地广播。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江文也丧失日本国籍,因为对日抗战时期曾为亲日组织“华北新民会”做事而被视为“文化汉奸”,被逮捕入狱;出狱后,短暂在北平郊区一所回民中学任教,此时,江文也创作了大量的中国调式天主教圣歌。1950年,江文也转往中央音乐学院担任作曲系教授,课馀仍勤奋创作。然而不幸的事却一再发生。1957年江文也在反右运动中被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批斗,后被打成右派,教学、演奏、出版的权利尽被剥夺;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被批斗,被打入牛棚;并在1969年被送往河北清风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部队接受劳改。1976年四人帮垮台,江文也在1978年终于获得平反,恢复原教职;但此时他因为多年劳改生活,历经两次吐血、数次中风而瘫痪在床。在晚年生活渐趋安稳之时,江文也仍勉力创作交响乐《阿里山的歌声》,然而却在1983年10月24日因脑血栓逝世于北京而成为最后遗作。

作品

乐曲曲目

管弦乐曲目

  • 台湾舞曲
  • 白鹭的幻想
  • 盆踊主题交响组曲
  • 第一组曲
  • 两个日本节日的舞曲
  • 节日时游览摊贩
  • 田园诗曲
  • 俗谣交响练习曲
  • 赋格序曲
  • 北京点点
  • 孔庙大晟乐章
  • 第一交响曲
  • 为世纪神话的颂歌
  • 碧空中鸣响的鸽笛
  • 第二交响曲──北京
  • 一宇同光
  • 汨罗沉流
  • 第三交响曲
  • 第四交响曲──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
  • 俚谣与村舞
  • 阿里山的歌声 (未完成)

钢琴曲目

  • 台湾舞曲
  • 钢琴短品
  • 五月
  • 五首素描
  • 小素描
  • 谭诗曲
  • 木偶戏 (人形芝居)
  • 十六首断章小品
  • 北京素描 (北京万华集)
  • 小奏鸣曲
  • 第一钢琴协奏曲
  • 钢琴叙事诗《浔阳月夜》
  • 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
  • 第四钢琴奏鸣曲《狂欢日》
  • 钢琴套曲《乡土节令诗》
  • 钢琴奏鸣曲《典乐》
  • 钢琴绮想曲《渔夫舷歌》
  • 钢琴奏鸣曲(中级用)
  • 儿童钢琴教本
  • 杜甫赞歌
  • 白鹭的幻想
  • 三舞曲

舞剧、歌剧曲目

  • 一人对六八
  • 交流无涯
  • 浔阳江
  • 大地之歌
  • 香妃
  • 西施复国记 (歌剧)
  • 高山族之恋 (歌剧)(未完成)
  • 人面桃花 (歌剧)(未完成)

器乐、室内乐曲目

  • 四首高山族之歌──为女高音及室内乐
  • 五首高山族之歌──为男中音及室内乐
  • 曼陀林奏鸣曲
  • 南方纪行
  • 大提琴奏鸣曲 (未完成)
  • 祭典奏鸣曲
  • 大提琴组曲
  • 小交响曲
  • 小提琴奏吗曲《颂春》
  • 钢琴三重奏《在台湾高山地带》
  • 管乐五重奏《幸福的童年》
  • 木管三重奏二首
  • 室内交响曲

合唱曲目

  • 潮音
  • 南薰歌
  • 渔翁乐
  • 驻马听
  • 凤阳花鼓
  • 平沙落雁
  • 望月
  • 清平调
  • 佛曲
  • 真实的力量只有在行动里产生
  • 更生曲
  • 台湾山地同胞歌
  • 北京赞歌

独唱曲目

  • 台湾山地同胞歌
  • 话流浪者之歌
  • 中国名歌集第一卷
  • 中国名歌十五首
  • 唐诗“五言绝句篇”九首
  • 唐诗“七言绝句篇”九首
  • 宋词“李后主篇”
  • 宋词“苏轼篇”
  • 宋词“李清照篇”
  • 宋词“吴藻篇”
  • 元曲集
  • 唐诗“古诗篇”
  • 明清诗词曲集
  • 唐诗“律诗篇”
  • 圣咏歌曲集第一卷
  • 圣咏歌曲集第二卷
  • 第一弥撒曲
  • 儿童圣咏曲集
  • 林庚抒情诗曲集十首
  • 历代诗词曲一百一十首
  • 改编台湾民歌百首
  • 儿童歌集《啊!美丽的太阳》
  • 新民会会歌等九首

生前乐谱的出版情况

管弦乐曲

  • OP.1 台湾舞曲:1936年1月11日由东京春秋社出版。

室内乐

  • OP.17 长笛奏鸣曲《祭典奏鸣曲》:1936年由东京齐尔品出版。
  • OP.18 钢琴三重奏《在台湾高山地带》:1983年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 OP.59 小提琴奏鸣曲《颂春》:1982年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钢琴曲

  • OP.1a 台湾舞曲:1936年由东京白眉社出版。
  • OP.3-1小素描:1936年由东京齐尔品出版。
  • OP.4 五首素描:1936年由东京齐尔品出版。
  • OP.7 三舞曲:1936年由东京齐尔品出版。
  • OP.8 十六首断章小品:1936年由东京齐尔品出版。
  • OP.22 北京万华集:1938年由东京龙吟出版。
  • OP.24 唐诗──五言绝句篇:1939年由北京新民音乐书局出版。
  • OP.25 唐诗──七言绝句篇:1939年由北京新民音乐书局出版。
  • OP.40 圣咏作曲集第一卷:1947年由北平方济堂出版。
  • OP.41 圣咏作曲集第二卷:1948年由北平方济堂出版。
  • OP.45 第一弥撒曲:1948年由北平方济堂出版。
  • OP.47 儿童圣咏曲集:1948年由北平方济堂出版。

乐曲录制成唱片的情况

按年代排列:

  • 孔庙的音乐──大晟乐章:曼佛雷德‧古尔立特/指挥,东京交响乐团/演奏,日本胜利唱片公司,1940年。
  • 台湾舞曲:曼佛雷德‧古尔立特/指挥,日本中央交响乐团/演奏,日本胜利唱片公司,1940年。
  • 孔庙大晟乐章韩中杰/指挥,日本中央交响乐团/演奏,香港唱片公司,1984年。
  • 台湾舞曲陈秋盛/指挥,日本NHK交响乐团/演奏,台北:上扬有声出版社,1984年。
  • 江文也钢琴小品集蔡采秀/钢琴演奏,台北:台湾福茂唱片公司,1984年。
  • Peking Myriorama:Chai-Hsio Tsai(Thorofon CTH2023.1985)。
  • 故都素描陈秋盛/指挥,日本NHK交响乐团/演奏,台北:上扬有声出版社,1985年。
  • 江文也──香妃:里欧宁‧尼可拉耶夫(Leonid Nikolaev)/指挥,莫斯科国家交响乐团/演奏,台北:上扬有声出版社,1993年。
  • 儿童组曲──中国钢琴曲集蔡采秀/钢琴演奏,Thorofon CTH20334,1996年。
  • Jiang Wen Ye(1910~1983)Piano Works in Japan:J.Y.Song,ProPiano Records PPR224528,2002年。

论文与乐曲解说

  • 《孔庙大晟乐章唱片说明》 (日文):1940年写作,同年出版,由日本胜利唱片公司出版。
  • 〈作曲美学的观察〉 (汉文):1940年5月14日写作,1940年7月出版,刊载在1940年7月的《中国文艺》2卷5期。
  • 《上代支那正乐考:孔子的音乐论》 (日文):1941年完成,1942年出版,由日本三省堂出版。
  • 〈孔庙大晟乐章〉 (汉文):刊载在1943年6月24日的《华北作家乐报》第6期。
  • 〈俗乐、唐朝燕乐与日本雅乐〉 (汉文):1943年11月15日完稿,1943年11月出版,刊载在《日本研究》1卷3期。
  • 〈写于《圣咏作曲集第一卷》完成后〉 (汉文):1947年9月完稿,1947年11月出版,由北平方济堂圣经学会出版。
  • 《关于孔庙大晟乐章的研究》 (日文):完稿、出版年代不详,由日本东京新兴音乐出版社出版。
  • 江文也在1945年6月21~22日下午8时30分“独唱音乐会”节目单上的〈谨白〉 (汉文):几位人士留藏。

手稿整理与经验谈的翻译

  • 音乐家张己任将能搜集到的江文也音乐手稿,整理、编辑成《江文也手稿作品集》,1992年由台北县立文化中心出版。
  • 江文也的两篇文章〈从北平到上海─长安号〉、〈黑白放谈〉,后来由刘麟玉翻译成中文,先后发表在《联合报》副刊。〈从北平到上海─长安号〉连载在1995年7月29日-8月3日的副刊;〈黑白放谈〉则连载在1996年6月12、13日的副刊。

文学作品

诗集出版情况

  • 江文也以音乐成就著称,但他也曾写作一百多首日文诗,在日本[4]出版一本诗集,名为“北京铭”。这部诗集有四部,每部有二十五首,加上序诗与一首结尾诗,共有一百零二首。《北京铭》已经由台湾诗人、诗评家叶笛翻译成中文,由台北县政府文化局出版,名为“北京铭”。除了台北县政府文化局出版的中译本,江文也这本诗集的诗文,读者目前也可以透过《叶笛全集9 翻译卷二》读到这本诗集所有诗作的中译文本[5]。音乐家张己任撰写的《江文也:荆棘中的孤挺花》[6]一书,书末则收录了几首《北京铭》诗作的中译文本。
  • 除了《北京铭》,江文也在1942年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大同石佛颂》诗集,不过这本书目前还没被发掘出来。[7] 目前仅能在音乐家张己任撰写的《江文也:荆棘中的孤挺花》一书,读到《大同石佛颂》诗文的部分节录。
  • 其诗集《赋天坛》,迄今还没有出版,作者在1944年10月写就,以汉文书写,以手抄本的形式存在,原稿目前由配偶吴韵真女士收藏。

作品被收录的情况

  • 音乐家张己任撰写的《江文也:荆棘中的孤挺花》一书,收录了几首《北京铭》诗作,及《大同石佛颂》诗文部分节录的中译文本。
  • 江文也的日文诗〈墙壁的表情〉、〈卖酸梅汤的来了〉、〈秋〉,战后被人翻译成中文,之后收录在林瑞明主编《国民文选‧现代诗卷I》。[8]

相关研究

硕博士论文

使用“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查询,目前(2014/10/03)为止,已知的有:

  • 吴玲宜,〈江文也生平与作品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1989年,硕士论文。
  • 陈禧华,〈台湾近现代管弦乐作品之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1995年,硕士论文。
  • 林瑛琪,〈夹缝中的文化人--江文也及其时代研究〉,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博硕士班,2005年,博士论文。
  • 陈明靖,〈从江文也《孔子的乐论》初探孔子乐教观〉,私立铭传大学教育硕士班,2006年,硕士论文。
  • 谢怡君,〈传统祭孔音乐之特色在江文也作品中的实践-以《孔庙大晟乐章》为分析对象〉,国立台湾大学音乐研究所,2008年,硕士论文。
  • 王婉娟,〈现代音乐中儒道思想的体现─以江文也《孔庙大晟乐章》、尹伊桑《礼乐》、潘皇龙《礼运大同篇》为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系硕士在职专班,2011年,硕士论文。
  • 邱惠燕,〈《上代支那正乐考》研究〉,国立嘉义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2011年,硕士论文。
  • 赵婉嫕,〈江文也钢琴曲《断章小品》Op.8之作品探讨与分析 / 赵婉嫕钢琴独奏会〉,私立东吴大学/音乐学系,2012年,硕士论文。
  • 林信宇,〈江文也的屈原作品研究〉,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研究所,2012年,硕士论文。
  • 邱婉婷,〈江文也《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之研究〉,国立台中教育大学音乐学系硕士班,2012年,硕士论文。
  • 陈姵璇,〈江文也及其相关文献之研究〉,国立台中教育大学音乐学系硕士班,2012年,硕士论文。

期刊论文、评介

中华民国

使用“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查询,以及查阅相关书籍,到2014年10月3日为止,已知的有:

  • 韩国𨱑,〈江文也作品表(未定稿) 〉,1981年5月《台湾文艺》。
  • 韩国𨱑,〈江文也的生平与作品〉,1981年5月《台湾文艺》。
  • 廖兴彰,〈韩国𨱑博士江文也作品表(未定稿)增补〉,1981年9月《音乐与音响》。
  • 早坂文雄/撰,廖兴彰/译,〈论江文也〉,1981年9月第99期《音乐与音响》。
  • 周凡夫,〈在北京探望被世人遗忘的作曲家江文也〉,1982年7月第109期《音乐与音响》。
  • 周凡夫,〈故都老乐人近况 (上)--江文也杨荫浏江定仙 〉,1982年7月《音乐与音响》。
  • 郭迪扬,〈记江文也老师 〉,1982年7月第109期《音乐与音响》。
  • 谢里法,〈断层下的老藤:我所找到的江文也 〉,1983年5月《台湾文艺》。
  • 伍牧,〈谈国产音乐,也谈江文也〉,1984年第135期《音乐与音响》。
  • 作者不详,〈江文也盖棺论定 〉,1984年2月《音乐与音响》。
  • 林衡哲 ,〈江文也在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 〉,1984年7月《台湾文艺》。
  • 张良泽 ,〈江文也的意气昂扬诗 〉,1984年8月《文学界》。
  • 谢文彬,〈飘逝的谱表(韩国𨱑等著《音乐大师江文也》) 〉,1985年2月《联合文学》。
  • 陈怡潜,〈谈江文也的台湾舞曲 〉,1985年9月《音乐与音响》。
  • 许常惠,〈我对四大音乐家黄自萧友梅洗星海、江文也的盖棺浅论 〉,1986年11月《文星》。
  • 史惟亮,〈史惟亮心目中的江文也〉,1986年春季号的《文学季刊》。
  • 关国煊,〈江文也(1910-1983) 〉,1987年9月《传记文学》。
  • 吴韵真,〈历尽坎坷终偿夙愿 ﹝江文也一生的执著﹞ 〉,1988年8月《音乐与音响》。
  • 载宝村,〈音乐家江文也的户籍资料 〉,1989年9月《台湾风物》。
  • 杨聪贤,〈评“江文也纪念研讨会论文集”--兼谈江文也研究 〉,1993年3月《东吴文史学报》。
  • 徐开尘,〈香妃与江文也重新登“台” 〉,1997年8月《表演艺术》。
  • 吴玲宜,〈让音乐的归音乐--再论江文也其人,其事与作品 〉,1999年2月《台北县立文化中心季刊》。
  • 张己任,〈江文也与中国近代音乐 〉,2001年2月《历史月刊》。
  • 张己任,〈江文也的“中国情节” 〉,2001年3月《表演艺术》。
  • 张己任,〈江文也与中国近代音乐 〉,2001年11月《当代》。
  • 叶笛,〈用音乐语言写诗的江文也 〉,2003年3月《创世纪诗杂志》。
  • 吴玲宜,〈江文也传〉,2003年6月《国史馆馆刊》。
  • 罗渔,〈江文也与天主教圣乐的创作 〉,2003年12月《历史月刊》。
  • 吴玲宜,〈艺术家的生活∼江文也的音乐世界〉,2004年4月《彰化艺文》。
  • 陈威光,〈来自南方岛屿的作曲家--浅述江文也的生平与作品表列 〉,2004年10月《艺术观点》。
  • 张稳𬞟,〈江文也在中国〉,2004年12月《台北文献》。
  • 周婉窈,〈想像的民族风--论江文也文字作品中的台湾与中国〉,2005年6月《台大历史学报》。
  • 林婉真,〈台湾音乐家江文也与母系家族的故事〉,2006年9月《传记文学》。
  • 吴玲宜,〈伊福部昭与江文也“民族性音乐作品”风格研究 〉,2006年10月《艺术学报》。
  • 王德威,〈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江文也的音乐与诗歌〉,2007年5月《台湾文学研究集刊》。
  • 杨青,〈福尔摩沙之歌--评颜绿芬策划主编《台湾当代作曲家》〉,2007年7月《全国新书资讯月刊》。
  • 林欣谊,〈诗人音乐家江文也〉,2007年7月《人本教育札记》。
  • 宫筱筠,〈从舞剧《香妃》探讨江文也融合中西音乐之手法〉,2007年8月《艺术学研究》。
  • 刘先军,〈中外名人传(140)--“江文也”〉,2008年1月《中外杂志》。
  • 陈识仁,〈医者形象--顾颉刚日记中的江文也〉,2008年2月《历史月刊》。
  • 陈昱升,〈江文也孔乐政治思想研究〉,2008年12月《儒学研究论丛》。
  • 宫筱筠,〈江文也第四号钢琴奏鸣曲《狂欢日》中的传统与创新〉,2010年5月《艺术学研究》。
  • 李志铭,〈你的黄河长江其实是淡水河浊水溪 写给台湾音乐家的忏悔书--江文也 〉,2010年6月《盐分地带文学》。
  • 林婉真,〈文也二三事--为纪念江文也百岁冥诞而写〉,2010年7月《台湾文学评论》。
  • 廖紫吟,〈音乐家江文也及其经学著作《上代支那正乐考--孔子の音乐论》〉,2011年4月《国文天地》。

中国、海外刊物

  • 王震亚/著,〈作曲家江文也〉,1985年5月《中央音乐学报》。
  • 梁藏春/著,〈江文也音乐创作发展轨迹〉,1984年3月《中央音乐学报》。
  • 徐士家/著,〈在反右派战线上老牌汉奸,右派分子江文也的嘴脸〉,1958年1月《人民音乐》。
  • 徐士家/著,〈江文也教授和他的音乐创作〉,1983年1月《中央音乐学报》。
  • 徐士家/著,〈沉痛悼念江文也教授〉,1983年5月《中央音乐学报》。
  • 张己任/著,〈浅论江文也的作品〉,1981年6月美国纽约《新土杂志》。
  • 张己任/著,〈香港指挥手记〉,1981年10月《时报周刊》海外版。
  • 张己任/补述,江文也/原著,〈写于《圣咏作品集》完成后〉,1981年10月《时报周刊》海外版。
  • 江小韵/译,高城重躬/原著、〈我所了解的江文也〉,2000年第3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专书、论文集、报章

专书

  • 吴玲宜/著,《江文也的音乐世界》,台北:中国民族音乐协会,1991年。
  • 胡锡敏/著,《中国杰出音乐家江文也》,香港:上海书局,1985年初版。
  • 韩国𨱑、林衡哲等人/著,《音乐大师─江文也》,台北:台湾文艺,1984年初版。

论文集

  • 刘靖之/编,《中国新音乐史论集(1920-1945)》,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88年。
  • 刘靖之/编,《民族音乐研究》第3辑,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2年。
  • 张己任/编,《江文也纪念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县: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92年。
  • 梁茂春/编,《论江文也─江文也纪念研讨论文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0年9月。
  • Chang,Chi-Jen,"Alexander Tcherepnin--His Influence on Modern Chinese Music,"Dissertation.(N.Y.:Columbia University,1983)
  • Kuo,Tzong-Kai,"Chiang Wen-Yeh:The Sytle of His Selected Piano Works and a Study of Music Modernization in Japan and China,"Dissertation.(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1987)

报章

  • 周凡夫/著,〈半生蒙尘的江文也〉,《自立晚报》,1983年12月12日。
  • 陈南山/著,〈听了同乡第一回演奏〉,《台湾新民报》,1934年8月13日。
  • 张己任/著,〈才高命舛的作曲家江文也〉,《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81年3月13日。
  • 韩国𨱑/著,〈作曲家江文也的复兴〉,《联合报》,1981年5月29日。
  • 谢里法/著,〈故土的呼唤〉,《联合报》,1981年5月8日。
  • 谢里法/著,〈记纽约江文也作品发表会〉,《联合报》,1981年5月29日。

他人评价

文学界

台湾小说家郑清文曾为台北县文化局出版的《北京铭─江文也诗集》撰写〈编辑导言〉,当中为江文也抱不平,他写道:“江文也一生多采多姿,也有许多波折。他在台湾出生,在日本成长,在中国去世。但是,在这三个地方,他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他是音乐家,也是诗人。他的音乐成就是国际性的。一九三六年,在柏林奥运,他以《台湾舞曲》荣获第四名。当时的奥运,还包括艺术竞技。日本人没有重视他,可能因为他是台湾人,又没有显赫的学历,也就是没有经过东京音乐学校而后留学德国的黄金路线。也许这是他离弃日本,前往中国的原因。但是,他在中国,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也受到迫害。除了音乐,他也写诗。他的诗简短而精深。”

台湾诗人与评论家叶笛推崇江文也是台湾四十年代卓越的诗人,说他“非常有个性,创作了极富现代意识,生动而又魅人的现代诗”[9]并在2003年3月的《创世纪》诗杂志第134期,发表一首诗赞赏江文也[10]

视频

江文也的台湾舞曲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1. 忘我的追寻 作曲家江文也. 观‧台湾电子报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2012年7月10日. 
  2. 吴, 长锟. 我们与台湾音乐大师江文也的机缘与渊源. 清水散步. 华笙音乐城 / 清水旅行的店. 2010-06-08. 
  3. 台湾人士鉴. 兴南新闻社. 1943. 
  4. 江文也的诗集《北京铭》在1942年8月20日出版,由东京日本桥区的青梧堂出版,初版五百多部。再版情况不明。这本诗集是由台湾诗人、学者林瑞明(笔名:林梵)所发掘,他在东京的古书店买到这本诗集。
  5. 可惜没有呈现日文原文。
  6. 赵琴/主编、张己任/撰文,《江文也:荆棘中的孤挺花》,宜兰乡五结乡:国立传统艺术中心,2002年。
  7. 吴玲宜的江文也年表记录了这件事,这里引用叶笛〈江文也诗集《北京铭》译后记〉一文,该文收录在叶笛全集。
  8. 林瑞明/主编,《国民文选‧现代诗卷I》,台北市:玉山社,2005年。
  9. 叶笛/著,〈用音乐语言写诗的江文也〉,收录在《叶笛全集4 评论卷一》一书,该书由国立台湾文学馆的前身—国家台湾文学馆筹备处出版。
  10. 这首诗收录在叶笛写的《台湾早期现代诗人论》与后人编的《叶笛全集》。

[[Category: [[Catego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