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梅山鄉 (台灣)

梅山鄉

圖片來自ltn

梅山鄉位於台灣嘉義縣東北部,北鄰雲林縣古坑鄉;東鄰阿里山鄉,西鄰大林鎮,西南接民雄鄉,南接竹崎鄉,位置上緊臨嘉義都會區,屬同一生活圈。

歷史

梅山舊稱為「梅仔坑」(台灣日治時稱『梅仔坑庄』),因為本地位於倒孔溪南岸的寬闊坑谷內,而且這一帶往昔是以梅花著稱,故有此稱。後來則改為「梅山」。

另有一說為:本地位處山腳地帶,為行旅必經之地,有人在溪畔築屋,販售「米糕粥」,閩人稱粥為「糜」,乃稱本地為「糜仔坑」。1920年,台灣地方制度改正,設立小梅庄,隸屬台南州嘉義郡,戰後改為台南縣嘉義區梅山鄉,1950年實施地方自治改隸嘉義縣

  • 梅山鄉日治時期行政沿革:
  1. 日治初期屬臺南縣嘉義支廳,1895年9月改為臺南民政支部嘉義出張所
  2. 1896年改為臺南縣嘉義支廳,1897年嘉義縣梅仔坑辨務署
  3. 1898年臺南縣嘉義支廳,1901年嘉義廳梅仔坑支廳
  4. 1907年竹頭崎支廳梅仔坑區,1920年臺南州嘉義郡小梅-{莊}
  • 1946年迄今:

梅仔坑改名小梅後,根據《臺灣日日新報》載,當地居民認為小梅之名「帶有女性,殊不足以冠莊名」,要求改名「梅山」。並認為「梅山」之名能與竹山松山並稱,「湊成松竹梅,豈不美哉」。雖然此案在日治時期並未實施,不過當地已有以梅山為名的自動車會社(汽車公司)。

1946年政權轉移後,小梅莊改為小梅鄉。當地居民復向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陳情,認為小梅之名「屬𡢃婢名稱,似怯弱之狀態,兼與大林鎮連接時有大小懸殊之感」,再次要求改名。公署最終採納鄉民意見,同年6月21日,小梅鄉正式更名梅山鄉

1946年梅東、梅南劃為梅東、梅北、梅南三村,1952年太平村分出太興村,1967年龍眼村分出碧湖村,半天村分出永興村。

地理

現今的梅山街道是以梅北、梅東、梅南三村構成,是城市型的大聚落,居住人口接近1萬人。梅山市區是全鄉的交通要道,全鄉貨物在此集中分散,造就了梅山三村成為本鄉中心及市區繁榮,1898年時已發展成市街,當時梅山稱為梅子坑,故市街名為「梅仔坑街」,商賈來自北港、嘉義等地,與山區人民進行物資交易。戰後交通改善及物產增加,梅山市區成為山產的總匯,有著嘉雲地區「小北投」之稱。

地形

地形區分為丘陵區淺山區深山區,各村所在地區為:

  • 丘陵區:梅北、梅東、梅南、過山、大南、雙溪
  • 淺山區:圳北、圳南、永興、半天、安靖
  • 深山區:龍眼、太平、太興、碧湖、瑞峰、瑞里、太和。

高山

境內主要高山有:觀音山、觀音石山、祝壽山、大巃山、大坪山、梨園山、大尖山、二尖山、馬鞍山、碧鳳山、雲戴山、光崙山、幼葉林山、海鼠山、科仔林山、聖觀音峰、山仔坑山、頭前山、蛇仔巃山。

水文

區域內水系可區分為兩個流域,圳南、太平兩村以西為北港溪流域,龍眼、太平村以東為清水溪流域,兩個流域又各有兩條主要溪流:

  • 北港溪流域:華興溪、三疊溪
  • 清水溪港域:生毛樹溪、阿里山溪

產業

特產

梅山鄉產業以山產為多,如阿里山茶柑橘竹筍梅子檳榔蓮霧愛玉子椪柑蜜果

文化

宗教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梅山教會:設立於1953年,位於梅北村新興路,由大林教會分設,為梅山市區及梅山鄉東部之基督信仰中心,鄰近之公共運輸場站為嘉義縣公車梅北站。
  • 中華聖母朝聖地
  • 梅山天主堂
  • 真耶穌教會梅山教會
  • 梅山玉虛宮:創建於1820年,主祀北極玄天上帝
  • 開元後保元宮:建於清康熙四十五年,主祀玄天上帝,位於過山村開元後22號。
  • 太平三元宮:創立於1740年,主祀三官大帝,位於太平村13之1號。
  • 泰興岩:創立於1767,主祀觀世音菩薩,位於太興村4號。
  • 龍眼龍興宮:興建於1854年,早在《嘉義管內采訪冊》的打貓東頂堡中就有記載,位於龍眼村3之1號。
  • 瑞里源興宮:創立於1933年,主祀池王爺,位於瑞里村幼葉林62號
  • 禪林寺:座落於梅山鄉往太平瑞里風景區右側山麓,三面環山,前面鳥瞰梅山街景,為一「離塵覺地」。[1]

教育

旅遊

  • 瑞里風景區
  • 太平雲梯
  • 瑞里風景區.燕子崖
  • 梅山公園
  • 瑞里風景區.雲潭瀑布
  • 瑞里風景區.瑞太古道
  • 瑞里風景區.千年蝙蝠洞
  • 瑞太遊客服務中心.野薑花溪步道
  • 太興岩步道
  • 太和風景區
  • 龍宮瀑布
  • 瑞峰風景區
  • 梅問屋梅子元氣館
  • 竹坑溪步道
  • 瑞里風景區.情人橋
  • 瑞里風景區.青年嶺步道、吊橋
  • 太平農業休閒園區(太平風景區)
  • 梅山生活藝術村
  • 農村文化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