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嘎寺
歷史
東嘎寺建於16世紀初,位於上亞東鄉西面的東嘎山山坡處,距離亞東縣城13公里,以東嘎山命名,是亞東縣規模及影響最大的格魯派寺廟。東嘎山形似海螺,故名「東嘎」。
東嘎寺全稱「東嘎·扎什倫布寺」,為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分寺。該寺最初由主巴梧隆迥乃仁波切在17世紀初主持創建。起初僅有一間小經堂和幾位僧人,信奉噶舉派。後來,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1567年-1662年)派弟子格隆德協巴到亞東傳法,對該寺進行擴建,增建一間經堂(面積4柱)、一間依怙殿、數間僧舍,依怙殿內有高3米的彌勒佛塑像,同時令該寺改奉格魯派,成為扎什倫布寺的分寺。19世紀初,亞東地震發生,該寺遭破壞,扎什倫布寺修復該寺,並增建10間僧舍。20世紀初,該寺在第一世活佛阿旺格桑·白桑布的主持下進行大規模擴建,形成了東西寬48米,南北長62米,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寺院規模。
該寺製作的藏藥質量很高,還研製了許多藏藥製作秘方,出過很多有名的僧醫,該寺的藏醫藥在藏區富有盛名。
東嘎寺規定常年僧人150人,實際最多時僅達到107人。該寺活佛僅傳兩世:第一世活佛阿旺格桑·白桑布,精通佛經、醫學,在西藏境內及錫金、不丹地區名望很高。圓寂之後,十四世達賴的經師赤江·羅桑意西為其主持了靈塔興建典禮。第二世活佛佳典晉美·曲吉旺久於1937年生於錫金,是錫金王國一位大臣之子,1941年被迎請至東嘎寺之後,即送往拉薩色拉寺學經,西藏民主改革時被送出境。此後該寺長年沒有活佛。
東嘎寺下屬11座分寺,其中塔巴曲林寺、卡相寺位於印度噶倫堡附近,貢巴日寺、拜東寺在印度大吉嶺附近,其餘7座分寺都在亞東縣境內。民主改革後,該寺被確定為保留寺廟,並且留有喇嘛8人。文化大革命時,該寺被毀。後來,由政府撥款修復了措欽大殿。
1950年底,西藏噶廈為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在康區西部的昌都一線布下重兵,但在昌都戰役中遭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敗。剛親政的十四世達賴喇嘛從拉薩出走至亞東。在此地,達賴徘徊觀望,一方面向外國求援,同時又與中央人民政府周旋。期間,西藏噶廈派代表與中央人民政府簽署了《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俗稱《十七條協議》),但噶廈中的親英美派人士仍在推動達賴喇嘛赴外國避難。此時,1951年7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張經武經印度抵達亞東,廣泛會見了隨達賴喇嘛滯留亞東的西藏噶廈官員及僧人代表,進行勸導。7月16日,在東嘎寺的主殿二層,張經武與達賴舉行會唔,並向達賴轉交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致達賴的信。張經武向達賴闡述了中央人民政府對西藏的立場,解釋了《十七條協議》的內容,打消了達賴喇嘛的顧慮。隨後,西藏噶廈向毛澤東主席發去電報,表示歡迎張經武的來到,達賴喇嘛最終在1951年7月底返回拉薩。
建築
東嘎寺坐東朝西,呈四合院形制。門前有4級台階。經過門樓即為庭院。庭院後部中間是該寺的主體建築措欽大殿。措欽大殿高二層,下層為經堂,上層為佛殿。措欽大殿長、寬各20米,面積400平方米。殿門前有石階3級,門樓非常高,門廊內有2根大柱。經堂面闊4間,進深5間,其中有長柱4根、短柱8根,上方開有天窗。經堂內原來供奉高3米的彌勒佛鍍金銅像、獅子吼佛王像,以及宗喀巴師徒三尊的等身泥塑像與其他銅質或者泥塑的佛像、菩薩像、護法神像等40多尊。經堂內的法器有金質酥油燈1盞、銀質淨水碗數十個、銀制大鵑數對。二層佛殿內收藏有《甘珠爾》3部、《丹珠爾》2部、《十萬頌》1部,以及阿底峽、仲敦巴、俄勒貝菩薩、宗喀巴等高僧的著作全集,薩迦派、格魯派、噶舉派、寧瑪派等教派的大小五明等等。措欽大殿頂部有高1米的鍍金銅寶瓶、玉幢等等。
措欽大殿門樓及庭院兩側的廂房均是三層。門樓一方均是僧舍。兩側廂房第一層自南至北依次是護法神殿、伙房、儲藏室;二、三層分別是經室、跳神室。東廂房分成南、北兩部分,南部是僧舍,北部是活佛臥室及客房。
1937年,東嘎寺第一世活佛阿旺格桑·白桑布病逝,該寺又在措欽大殿後面為他新建了一座靈塔殿。該殿面闊5間,高度約一層半。殿內的靈塔高3米,用水泥澆鑄,外面包裹銀皮,塔內裝藏着阿旺格桑·白桑布活佛的肉身及珠寶;塔前供着1盞金質酥油燈、7隻銀質淨水碗(每隻容量3升)、1對銀制大杜鵑(高約30厘米)以及若干供佛器皿。
東嘎寺門前有一塊巨大的山石,上面刻有宗喀巴師徒三尊結跏趺坐在蓮台上的說法像;下面刻有密宗主護法神「儻巾曲傑」神像,牛頭藍身,雙手各執法器,足下踏妖人,面目猙獰。
東嘎寺內的文物繁多,主要包括佛像、唐卡、銅鈸等等:
- 釋迦佛銅像:通高60厘米(像高47厘米,蓮台高13厘米)。釋迦佛像頂上為螺髻,面頰豐滿,額中帶有白毫,眉毛細長,眼斂下垂,眼睛微微張開,鼻樑挺直,鼻溝較深,嘴唇微微閉合,長耳垂肩,頸下有三道蠶紋;身穿右袒式大衣,衣薄透體,帶有印度雕像風格;左手掌心向上平置於膝上,右手下垂撫摸膝蓋,結跏趺坐在仰覆蓮座上。
- 銅鈴:通高15厘米,鈴身直徑8厘米。該銅鈴出自阿旺格桑·白桑布活佛的靈塔內。銅鈴把頭是4個銀雕龍頭,從龍嘴中各吐出一條長舌結花瓣;把身四面是戴冠菩薩雙手合十像。鈴身帶有3周花紋:下為金剛杵,中為獅頭瓔珞,上為覆蓮花瓣。
- 明代銅鈸:普通樣式,外形略像笠帽,頂部正中有一個小孔,供穿系用。銅鈸內徑25厘米,外徑50厘米,圓頂一側陰刻着二龍戲珠圖案,另一側陰刻着雙勾楷書「大明宣德年造」六個字。
- 曬佛唐卡:寬8米,長10米。中繪釋迦佛結跏趺坐像。為清末的作品。
參考文獻
- ↑ 東嘎寺,藏人文化網,2008-11-29. [201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3).
- ↑ 血色山谷 寫在西藏抗英一百周年,中國西藏信息中心,於2013-09-02查閱. [201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3).
- ↑ 東嘎寺,中國西藏網,於2013-09-23查閱. [2013-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