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牧(拼音: Li Mu ),(?-前229年),戰國後期軍事家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李牧
趙郡李氏
時代 戰國
國家 趙國
官位 大將軍
爵位 武安君
逝世日期 前229年
逝世地點 邯鄲
李璣
子女 李汨、李弘、李鮮

李牧駐守代郡雁門郡期間,率軍大破匈奴。在肥之戰番吾之戰兩次擊敗秦國,受封武安君,但最終被趙幽繆王殺害。而關於李牧的死因,史料記載也多有不同。李牧死後僅三個月,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被秦軍攻破,趙幽繆王成為階下之囚。

目錄

生平

北御匈奴

李牧早年事跡不詳。戰國時期,趙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逐漸崛起,時常劫掠趙國邊境地區。李牧奉趙王的命令,長期駐守於代郡、雁門郡,以防備匈奴的襲擾。李牧在當地享有軍政特權,可以截留駐防城市的租稅作為軍費。李牧優待兵士,下令每天宰牛犒賞士兵,教授他們騎馬射箭,還命令士兵悉心看守烽火台,屢次派出間諜偵察敵情。匈奴每次派軍隊襲擾時,李牧下令堅壁清野,收攏軍隊退入營壘固守,膽敢出戰者一律斬首。幾次三番,匈奴的襲擾都無功而返。由於李牧數年不出戰,匈奴認為李牧膽怯,就連趙國的邊防士兵也認為李牧膽小怕事。趙王屢次責備李牧怯戰,李牧充耳不聞,依然如故。趙王發怒,另派將領接替李牧。新將一改李牧堅壁清野的作戰策略,匈奴來襲時主動出擊,結果敗多勝少,損失極大。趙王不得已請李牧官復原職,但李牧稱病不出。趙王無奈,強迫李牧前去赴任,李牧要求趙王不得干涉他的軍事策略,趙王應允。[1]

李牧官復原職後,按照原來的軍事策略,堅守不戰,匈奴一無所獲。經過數年的經營,李牧的邊防軍兵精馬壯,軍隊士氣高漲,士兵寧可不要賞賜也情願與匈奴決一死戰。李牧精選戰車1300輛,戰馬13000匹,勇於衝鋒陷陣的步兵5萬人,善射的弓兵10萬人,準備與匈奴決戰。李牧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先派大批牧民驅趕牲畜放牧。匈奴派小股人馬進行劫掠,李牧佯裝戰敗,故意將幾千人丟棄給匈奴。獲得小勝後的匈奴開始輕敵,單于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廣布奇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一舉擊破匈奴10萬騎兵。李牧乘勝攻滅襜襤,擊破東胡,降服林胡,匈奴單于落荒而逃。此後十餘年,匈奴再也不敢進犯趙國邊境。[2]

身亡

關於李牧的死因,史料記載多有不同。其中《戰國策》中有三種不同的記載,《戰國策·秦王欲見頓弱》記載為秦王政命頓弱攜帶萬金,遊說趙王殺李牧。[3]《戰國策·文信侯出走》記載為趙幽繆王的寵臣韓倉讒言陷害李牧,說他向趙幽繆王敬酒時暗藏匕首,致使李牧被賜死。[4]《戰國策·秦使王翦攻趙》記載為王翦使用反間計,重金賄賂趙幽繆王的寵臣郭開,使趙幽繆王殺死李牧。[5]列女傳》記載為李牧曾反對趙悼襄王迎娶趙幽繆王之母趙悼倡後,招致了趙悼倡後的怨恨。趙幽繆王繼位後,趙悼倡後收受秦國的賄賂,最終陷害死李牧。[6]

關於李牧遇害的細節,史料也有不同的記載。《戰國策·文信侯出走》記載為李牧的胳膊有疾病,不能伸直。由於手臂縮短,跪拜時不能觸地,於是用木杖接手。在得知自己被賜死的消息後,李牧說人臣不能在宮中自殺,他經過司馬門,出棘門,準備用右手舉劍自殺。但由於李牧受傷後手臂變短,劍刃夠不到脖子,他就用口銜着寶劍的尖端,對着柱子自殺身亡。[4]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為李牧得知自己主將的職務被免後,拒不受命,被趙幽繆王派人斬首。李牧死後,趙幽繆王免去副將司馬尚的職務,另派趙蔥和齊將顏聚代替。

李牧死後僅三個月,王翦率軍攻破趙國首都邯鄲,趙蔥被殺,趙幽繆王及顏聚被俘。[7]趙公子嘉率領宗族百人逃奔代郡,自立為代王。前222年,秦將王賁趁滅燕國之勢轉而攻代郡,俘虜代王嘉,趙國徹底滅亡。[8]


評價

李牧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得到了後世普遍的讚譽:馮唐稱讚李牧:(李牧)西抑強秦,南支韓、魏。當是之時,趙幾霸。漢文帝曾感嘆道: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9]唐中宗時,右補闕盧俌在上疏中稱:漢拜郅都,匈奴避境;趙命李牧,林胡遠竄。[10]鄭觀應稱讚李牧:古之為將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能知人,能愛人,能制人;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凡古今之得失治亂,陣法之變化周密,兵家之虛實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無不洞識。如春秋時之孫武、李牧,漢之韓信馬援班超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儀李光弼,宋之宗澤岳飛,明之戚繼光俞大猷等諸名將,無不通書史,曉兵法,知地利,精器械,與今之泰西各國講求將才者無異。[11]

李牧身為一代名將,卻落得不得善終的結局,他的死是導致趙國滅亡的直接原因,許多文人墨客對於李牧之死感到惋惜:周曇有詩感嘆道:秦襲邯鄲歲月深,何人沾贈郭開金。廉頗還國李牧在,安得趙王為爾擒。[12]司馬貞評價李牧:頗牧不用,王遷囚虜。[13]蘇洵評價李牧: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14]司馬光有詩感嘆道:椎牛饗壯士,拔距養奇材。虜帳方驚避,秦金已闇來。旌旗移幕府,荊棘蔓叢台部曲依稀在,猶能話郭開。[15]劉克莊有詩感嘆李牧之死:說客為秦諜,君王信郭開。向令名將在,兵得到叢台。[16]徐鈞有詩感嘆李牧之死:良將身亡趙亦亡,百年遺恨一馮唐。當時不受讒臣間,呂政何由返故鄉。[17]胡三省評價李牧: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18]陳元靚評價李牧: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啾啾之群,焉知屈伸之徒,奚分否臧。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賢哉武安,志勝霜霰。眾謂我怯,隱則難見。邊復我用,計亦自善。不捕一虜,不射一箭。先乃雌伏,後則虎變變。匈奴所畏,燕秦不戰。易若摧枯,疾如激電。終惑讒言,反袂拭面。[19]

紀念

祠堂

由於李牧擁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唐德宗建中三年時,將李牧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唐武成王廟六十四將[20]

到了宋徽宗的時後,李牧被列入武成王廟享受祭祀,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21]

明正德元年(1506年),為了紀念李牧而重建,稱武安君廟,俗稱李牧祠。三百五十年後,清咸豐六年(1856年),僧人善全在武安君廟舊址上興建佛寺,改名為護國鎮邊寺,寺內仍供奉有李牧像。中華民國26年(1937年),侵華日軍占領雁門關後,鎮邊寺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僅存地基。2009年,在幸姓後人的資助下,鎮邊祠按原貌復建,成為展示幸偃公、李牧、衛青霍去病薛仁貴楊家將西周明朝2600多年間守關名將的展覽館[22]

墓葬

李牧墓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汾城鎮孝村東北,據《太平縣誌》記載,墓塋占地60畝,墓高兩丈多,旁邊有其子李榮的守墓廬舍。當地民眾還在李果村建廟紀念李牧,每年3月到墓前拜謁祭祀。1925年,汾城縣長紀澤蒲重修墓碑,但在抗日戰爭時期,墓碑和廟宇均被日軍拆毀。1956年,李牧和李榮墓碑得以重建,並在孝村村前樹立「趙將李牧之故里」牌樓

參考資料

  1.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閒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余,匈奴每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
  2.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3. 《戰國策·卷六·秦策四·秦王欲見頓弱》:乃資(頓弱)萬金…碑游於燕、趙,而殺李牧。
  4. 4.0 4.1 《戰國策·卷七·秦策五·文信侯出走》:韓倉果惡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韓倉數之曰:「將軍戰勝,王觴將軍,將軍為壽於前而捍匕首,當死。」武安君曰:「繓病鈎,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懼死罪於前,故使工人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請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韓倉,狀如振栶,纏之以布。「願公入明知。」韓倉曰:「受命於王,賜將軍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賜死,縮劍將自誅,乃曰:「人臣不得自殺宮中。」遇司空馬門,趣甚疾,出棘門也。右舉劍將自誅,臂短不能及,銜劍征之於柱以自刺。
  5. 《戰國策·卷二十一·趙策四·秦使王翦攻趙》: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李牧數破走秦軍,殺(應為走)秦將桓齮。王翦惡之,乃多與趙王寵臣郭開等金,使為反間,曰:「李牧、司馬尚欲與秦反趙,以多取封於秦。」趙王疑之,使趙蔥及顏最代將,斬李牧,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大破趙,殺趙軍,虜趙王遷及其將顏最,遂滅趙。
  6. 《列女傳·卷七·孽嬖·趙悼倡後》:倡後者,邯鄲之倡,趙悼襄王之後也。前日而亂一宗之族。既寡,悼襄王以其美而取之。李牧諫曰:「不可。女之不正,國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亂一宗,大王不畏乎?」王曰:「亂與不亂,在寡人為政。」遂娶之。初,悼襄王后生子嘉為太子。倡後既入為姬,生子遷。倡後既嬖倖於王,陰譖後及太子於王,使人犯太子而陷之於罪,王遂廢嘉而立遷,黜後而立倡姬為後。及悼襄王薨,遷立,是為幽閔王。倡後…多受秦賂,而使王誅其良將武安君李牧。
  7.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8.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趙公子嘉率其宗數百人之代,自立為代王。(秦王政)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賁將,攻燕遼東,得燕王喜。還攻代,虜代王嘉。
  9. 見《史記·卷一百零二·張釋之馮唐列傳》。
  10. 見《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四上·突厥列傳上》。
  11. 見《盛世危言·卷六·兵政·練將》。
  12. 見《詠史詩·春秋戰國門·郭開》。
  13. 見《史記索隱·廉頗藺相如列傳》。
  14. 見蘇洵 《六國論》。
  15. 見司馬光 《五哀詩·李牧》。
  16. 見劉克莊 《雜詠一百首·李牧》。
  17. 見徐鈞 《李牧》。
  18. 見《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六·秦紀一·始皇帝上·秦王政十五年》。
  19. 見《事林廣記·後集·卷之四·李牧》。
  20. 《新唐書·卷十五·禮樂》:建中三年…詔史館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大將軍武安君李牧。
  21. 《宋史·卷一百零五·禮八》:宣和五年…東廡…李牧…凡七十二將雲。
  22. 鎮邊祠. 雁門關風景區官方網站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