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权
左权(1905年3月15 日--1942年5月25日),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
左权 | |
---|---|
左权 | |
出生 |
1905年3月15日 中国湖南醴陵 |
逝世 | 1942年5月25日 | (37歲)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字孳麟,号叔仁,曾用名左纪权 |
职业 | 无产阶级军事家 |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
左权一生军事著作40多篇,对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档案报》2012年5月25日)。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左权 | 信仰 | 共产主义 |
别名 | 字孳麟,号叔仁,曾用名左纪权 | 职业 | 无产阶级军事家 |
国籍 | 中国 | 毕业院校 | 黄埔军校 伏龙芝军事学院 |
民族 | 汉族 | 主要成就 | 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 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
出生地 | 湖南醴陵 | 代表作品 | 《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 |
出生日期 | 1905年3月15日 | 安葬地点 | 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
逝世日期 | 1942年5月25日 | 示例 | 示例 |
人物经历
求学经历
左权,1905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平侨乡黄茅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一岁半丧父,很小就开始打猪草、放牛,帮助家里干活,常年在饿冻中生活。他8岁入私塾读书,后入小学,中间几次辍学。[1]1915年正在小学读书的左权得知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消息,当即写下"毋忘五九国耻"的标语,在村中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宣传。17岁考入县立中学。在县中读书时,曾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通过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读物,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萌生了改造社会的志向,立志投身改造社会。
1923年12月,18岁的左权毅然投笔从戎,告别家乡父老,和同学一起从醴陵县城中兴街(伍家巷)维新旅社出发,由阳三石上火车转道长沙,汉口,上海,经香港,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
1924年3月考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在广州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主要负责人有程潜、李明灏),同年11月转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编为第1期第6队。
1925年1月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他以后近20年政治生活的准绳。同年2月,左权开始步入军事生涯,任黄埔军校学生军(党军)教导团排、连长。6月回师广州后,左权又参加了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战斗。7月,在程潜攻鄂军(后来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6军)卫队任连长,参加了彻底消灭陈炯明的第2次东征。同年,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留学,先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9月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革命之路
1930年6月回到上海。9月经厦门、龙岩进入闽西苏区。初任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11月,当选为闽西工农革命委员会常委。12月初为红新12军军长。
1931年年初任红1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6月升为参谋处长,开始显露出较强的组织才能。12月,受中央军委派遣前往宁都附近的固村圩,协同王稼祥、刘伯坚从事国民党第26路军起义的联络指挥工作。随后担任红军第5军团(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第15军政委,不久,任军长兼政委。
1932年6月受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左权被撤销军长兼政委的职务,调至红军学校任教官。
1933年12月任红1军团参谋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左权随先头部队指挥作战。5月,在强渡大渡河的作战中,左权率部先是在崎岖的小路中轻装疾行,出敌不意地直取小相岭隘口,攻下越西县城。之后一天急行140华里越过晒经关,他率军攻占了大树堡渡口,以佯渡之态势转移了敌军对安顺场方向的注意,成功地掩护了红1师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最终中央红军主力全部通过泸定桥,甩掉了尾追不舍的国民党中央军。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11月中旬,在山城堡,左权、聂荣臻指挥红1军团与红15军团一部完成了对胡宗南78师的包围。21日发起总攻,经过一昼夜激战,歼敌2个团。刘伯承说:"左权同志部署作战是细致周密的。1936年双十二事变前夜的陕北山城堡战斗,就是一个范例。"
1938年春,八路军总部决定歼灭日军一部,左权建议先攻打苫米地旅团。他决定利用长乐滩的地形优势,兵力分作三部分,布成口袋状。待日军全部进入口袋之后,左权一声令下--"打",日军队伍被斩成数段。最后被八路军用火力和肉搏消灭。旅团长苫米地亲自率精锐前来救援,左权又安排部队截击,使其逃走。长乐之战歼敌2000多人,缴获大批辎重。
1938年12月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
1939年年底到1940年初,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第97军军长朱怀冰与冀察战区鹿钟麟、石友三部纠集在一起,在日军的配合下,猛扑太行抗日根据地。3月上旬,身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的左权,指挥部队在平汉路东西两侧发起自卫反击战,经4天4夜激战,击溃了石友三进犯军的进攻,全歼朱怀冰等部10个团,保住了太行抗日根据地。
1939年4月与刘志兰结婚。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总指挥所设在武乡县王家峪村。左权协助彭德怀全力投入作战指挥。
1941年11月日军第36师团及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7000余人向黄崖洞进攻,负责保卫黄崖洞的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左权要求该团在保卫战中"一定要抓住一个'稳'字,坚持不骄不躁,不惶不恐,以守为攻,以静制动的原则"。11日凌晨战斗打响。21日乘胜追击的八路军收复了黎城,胜利地结束了黄崖洞保卫战,此仗日伪军损失2000余人,双方伤亡之比为6:1。中央军委认为:"这次保卫战是最成功的一次,不仅我受到损失少,同时给了日军数倍杀伤,应作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壮烈牺牲 1942年5月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同年5月25日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头部牺牲。1942年10月10日,公葬左权的仪式在涉县举行,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笔撰写并手书了《左权同志碑铭》。
主要贡献
重要著作
1939年至1941年,左权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40多篇文章。另外,1942年左权与刘伯承合译的《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被第十八集团军(即第八路军)总司令部列为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
军事 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左权协助彭德怀指挥了关家垴战役,挫败了日军第36师团冈崎大队,总共500余人,除60余人外,其余均被歼。此次战役为以后黄岩洞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左权融合了1925年-1927年大革命时代,内战时代及苏联红军最先进的战术,为中国著名游击战术创造人之一。他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有其永不可灭的功绩。(《人民日报》1950年10月20日)
人物轶事
机智过人
1930年春,左权与刘伯承等从东北边境回国。左权与好友刘伯承相约在过境不远的一个小车站上见面。按照约定,左权来到车站,看到刘伯承后面跟着一个日本密探。他巧妙地用俄语约定到前面的杂货店等他。待跟踪刘伯承的密探接近时,左权突然急转身将这个家伙撞倒,然后飞快跑进旁边的巷子。刘伯承也得以脱身闪进杂货店。两人顺利到达了上海。
难忘亲情
百团大战前夕,左权一直忙于战斗准备和部署工作,但仍抽空去看望了刘志兰母女。妻子抱怨他长时间不来看望,左权便自己拿起炕头上的脏尿布到河边洗干净、晾好,又端起碗给孩子喂米汤。待妻子气消后,他才耐心地解释目前的时局和前线情况,使妻子破涕为笑。他为妻子安排好去延安的事宜后便返回前线。此后,在百忙当中他常给妻子写信,对自己未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职责,请求妻子原谅。刘志兰在左权牺牲后曾带着深情写道:"想到你那眷眷的难忘的心,使我负疚更深。"
趣味教学
左权回国,他丰富的学识和引经据典,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深受军校学员欢迎。在野外教学时,他一面拿着地形图,一面指着地形地貌实地讲解,使学员们理解得快。印象深,有一次上课讲射击原理,说到弹道的弧形原理时,不少学员理解不了,总觉得子弹打出去应该是一条"直道道"。左权便举例子:"你们都看过顽童撒尿吧,他那个'弹道'是一条直线呢,还是弧形的呢?"通俗的例子把学员们逗得哈哈大笑,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人物评价
长征时期朱德称左权是"模范军人",是"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的《左权军事文选》里说:"左权他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这个人硬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周恩来于1942年6月21日在《新华日报》撰文说:"左权足以为党之模范"。
作家刘白羽在1942年文章中说 :"在掌控半个中国战场的八路军总指挥部里,左权同志的确是个最繁忙的人,除了重大的事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决定之外,一般的工作都由他来处理。他的军事理论修养、作战经验、指挥能力,都是我们部队参谋工作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2012年5月21日,左权将军之女左太北回忆说:"父亲左权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
左權抗日戰場死亡之謎
在二戰期間,死於抗日戰場上的中共軍中最高將領左權,是唯一被學界承認的中共抗日烈士。但有學者最新研究發現,左權的死屬於主動求死,因為不死在戰場,就會死在中共內部殘酷的運動之中。
2015年9月,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在墨爾本的一場演講中,提到中共軍隊副總參謀長左權死在戰場上的真正原因。辛灝年的結論是,左權是自己求死以獲得光榮之名。辛灝年從最新得到的兩方面資料,對此進行了推理論證。
辛灝年演講中說,左權將軍是一個不錯的將軍,他是要抗日的。可是可惜的是在抗戰爆發前10年,他已經被共產黨打成了「托派份子」。他雖在延安擔任了中共軍隊的副總參謀長,可是,他隨時有被槍決的危險。因為在延安,共產黨的中央政治局當時不斷的揪出托派進行槍決,左權就是其中等死的一個。
辛灝年指出,關於左權的死,共產黨撒了許多謊,說法很多,有的說他被子彈打死的,有的說他被砲彈打死的,還有的說他是日本飛機用炸彈把他炸死的。但左權的戰友,當時就站在他身邊的一個戰友,最近在四川寫出了回憶錄最終把謎底揭開。
左權的戰友在回憶錄中說,在中共八路軍總部被日本人包圍以後,左權將軍首先讓彭德懷騎著一個沒有馬鞍的馬帶著通信員逃走,但他不走。等到彭德懷逃走以後,其他的部下無論如何請他逃出去,他還是不走。
他的部下都逃走了,他自己還是不逃走,就站在地上仰首望著天空。當日本的第一顆砲彈打過來的時候,沒有打到他,他依然一動不動;等到第二顆砲彈打過來的時候,他被砲彈擊傷,戰死。
第一顆砲彈沒打到他,按照軍中的常識,只要忽然躺在地上打一個滾,第二顆砲彈就打不到他了。這是每一個軍人都知道的常識,他為什麼不這樣做?辛灝年指出,因為他想死,他覺得與其被當作托派槍斃,不如做一個抗日的英雄,死在對日抗戰的戰場上。
辛灝年演講中還舉了另外一個例子進行佐證,左權的女兒在北京第一次家庭聚會上公佈了父親在死前的2封信。其中一封是左權在死前的2個月,從前線給他的妻子寫過的一封信:如果不幸真的到來,你一定要記住我的話,安排好自己,小女兒你不必顧了。左權的妻子當時在延安。
另一封信是在左權死前3天,寫給他太太的一封信提到同樣的內容:如果那種局面真的來了,你務必要聽從我的囑咐,至於女兒你不必管了,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辛灝年分析,信裡的不幸不是說如果他萬一死在戰場上。辛灝年的結論是,左權在戰場上的死是求死,求一個光榮之死。
其實關於左權托派的背景,中共官方媒體也有一些蛛絲馬跡。據陸媒報導,在中共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長城線上》網站上曾有一篇題為《太行豪氣傳千古——憶左權將軍》的文章,裡面透露左權將軍生前竟然是「托派份子」,並且直到1982年,左權的妻子親自給當時的中共總書記寫信,再次要求中共中央發文為左權平反,取消對他的「留黨察看」處分。
文章說,考慮到左權妻子的心情,中共中央有關部門才終於寫出書面檔,對早年左權受王明路線打擊迫害一事予以平反,取消對左權的「留黨察看」處分,並將該檔放入左權的檔案,但沒有對外公布。該文沒有解釋中共中央不公布左權「平反」消息的原因。[1]
后世纪念
纪念建筑
左权将军墓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左权的墓用青石建造,两侧翠柏掩映,墓前高大的碑楼里竖着墓碑,墓碑正面是周恩来手书"左权将军之墓",背面是周恩来在1942年6月写的《左权同志精神不死》悼文的节录。墓东面石碑刻朱德《吊左权同志》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西面石碑刻贺龙悼词。并建有纪念馆,陈列着左权将军照片及有关资料。
左权将军纪念碑
座落在西山半山腰。纪念碑基座长3.25米,宽2 9米,高3米。基座屹立着左权将军塑像。像高5.5米。基座前方正中嵌大理石碑,镌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1986年7月9日题写的"左权将军纪念碑"7个大字。基座后嵌入理石质地"左权同志碑志",碑志为彭德怀1942年10月10日撰写,1987年7月1日中共醴陵市委员会,醴陵市人民政府重镌。纪念碑后立有一道碑墙。嵌有周恩来,朱德,贺龙,董必武,叶剑英,陆定一等悼念,纪念左权将军的题词碑刻。
纪念雕塑
1988年,经中央批准,在家乡醴陵仙山公园建立了左权将军塑像,邓小平同志题写了"左权将军纪念碑"七个大字。
灵柩迁移
1950年10月21日,左权殉国8年后,灵柩由涉县迁至河北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右图是日本公布的左权遗体,102人日军特工队化妆成为八路军,追击数千八路军,彭德怀负伤,一百多八路军干部被俘后处决。
纪念县
1942年9月18日,山西辽县5000余人集会,举行将辽县改为左权县的命名典礼。
领导缅怀
周恩来于1957年6月4日到左权墓前凭吊并亲笔题写了"左权将军之墓"。1951年11月1日,毛泽东同志专程去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左权墓前脱帽致哀。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题词:"怀念左权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