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城 (日本)

城 (日本)
图片来自j.com

日本,是一种提供予地方领主(大名)居住的武装建筑,主要由城门围墙及主城组成。起始于弥生时代,全盛时期在战国时代关原之战[1] 后,后来因为德川家康的“一国一城令”而式微,幕末结束后便不再有新的城兴建。由于筑城盛况不再及久经岁月,有些城因维修不足或受战火波及而毁坏,能大致保存完貌的城不多,因此不少日本古城都被列为重要文化财产

目录

介绍

此汉字在中国必须拥有四座以上城门,一门曰砦(寨),二门曰堡,三门称池,所以日本的城和中国的城在定义和用途事实上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城大约相当中国的堡寨甚至大院(比如小折城)的程度。定义上也与欧式城堡相同为具有武装防御的私人住宅。

历史

古代

早在弥生时代已有城的出现,那时的城多为“环濠集落”,即在群居的地方挖出空冢沟再以药研堀所包围,随著年代变迁及政治因素,这种城渐渐式微。

飞鸟时代后期(664年),天智天皇筑起水城,这种城多数在九州北部可见。后来百济灭亡,很多遗民流亡到日本,引入新的筑城技术,筑起朝鲜式山城。

中世

由于武士的居住地需要更强的保护,城在各方面有很大的改变。但武士的经济能力远不及近世的大名,城的规模比较小,城兵人数小,而且大多都是筑起山城,便于逃亡。

近世

一般人对日本古城的印象时由石垣、天守(防御用的小城楼)组成,这种筑城方法是源自松永久秀多闻山城信贵山城开始,织田信长安土城后继,最后丰臣秀吉的大坂城和伏见城又加上天守的石垣、枡形的马出以及城门的完备,形成现时的印象,惕除松永久秀此开创者,此种近世城郭在日本史市被称为织豊系城郭。

关原之战后,大名配置变更及东军(德川军)的俸禄提高,更多大名有财力及兵力筑城,促成筑城盛况。此时兴建的城都比以往的规模大,郭(即外墙)的外型多以方型为本。与欧洲中东城堡类似,日本的城只住城堡主人(大多为大名)、家属及属下之武士市民则居住在城下町

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实行一国一城令,规定每个大名只能有一座居城,很多城都因此而荒废,筑城渐渐式微。

近世之后

明治政府实行“废藩置县”,废除大名制度,城被破坏或被放弃管理。其后更被大日本帝国陆军接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美国空袭或原爆,很多城都被破坏。现时仅存的天守只有姬路城高知城及其馀10座城,大阪城名古屋城只剩下橹和门,因此不少古城被列为重要文化财产。

分类

主要分为平城水城平山城山城四种。

参考文献

  1. 关原之战,st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