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城門指城樓下的通道,是"城"的標誌,城門與城樓的雄偉壯麗的外觀顯示着城池的威嚴和民族的風采。我國古代城市的一種防禦建築,城門、城樓之間城牆相連,既有軍事防禦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1]

城門功能

城門是一座城市的標誌性建築,是城市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隋唐時期的都城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實行嚴格的封閉管理制度。城門作為溝通內外空間和防禦的節點,在城市的管理和使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城門作為都城出入的通道在城市交通功能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對都城的格局產生着重要影響。城門和與之相通的街道,以及其他縱橫交錯街道將都城分為整齊劃一的棋盤式里坊格局,構成了整個都城四通八達的路網,溝通了都城的內部空間。都城的軸線也是通過城門和城門建築來聯通和彰顯氣勢的。郭城定鼎門南對伊闕,內與寬百步的天街相通,並與皇城端門、宮城應天門遙遙相對構成了天子都城的軸線空間。都城與外部空間的溝通也是通過城門來完成的,東都與長安間的兩京驛路就是出定鼎門向東和向西皆有驛站相連,向南和向北也有驛站和驛路相通,通過城門,都城的內部封閉空間與外部空間聯接起來。定鼎門外路面上清理出的密集的駱駝蹄印,就是都城空間與外部世界聯通的見證。北宋時期東、西兩京之間的驛路就是以東京順天門和西京上東門之間算起的,東西二京就是通過兩座城門由驛路連接起來的。

其次是城門的防禦功能。城門和城牆構成了都城外圍的空間結構,對外部起到了防禦作用。考古發掘資料和文獻記載均表明東都城的郭城僅有短垣,起不到很強的防禦作用。而是將宮城的防禦重點放在了洛河、皇城、拱衛宮城的諸小城和東城,特別是東城高大的城牆和堅固的宣仁門起到了重要的防禦作用。

第三,城門還具有重要的政治禮儀功能。諸多重大政治和禮儀活往往在城門舉行,如詔告、登基、大赦、獻俘、酺宴等,使城門成為國家的大型政治禮儀中心。唐高宗曾在則天門受百濟俘,在唐代受百濟俘是國家重大的政治活動。唐高宗還欲在則天門改元和宣詔大赦天下[25],這都是國之大事。武則天時期的登基大典和改元大赦也在則天門舉行,可見宮城正門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正月還曾在五鳳樓舉行大型宴會[26],宮城正門還成了國家的大型宴會中心。

西安城牆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名長樂門、安定門、永寧門和安遠門,門外均築瓮城。每座門分為三重三樓,由外向內,分別是閘樓、箭樓和正樓。除南門箭樓外,其餘各樓下都設拱形門洞,門洞高、寬各6米,深19.5米。正樓為重樓,面闊七間,進深二間,高36米,三層檐歇山頂,周圍有迴廊。箭樓面闊十一間,進深二間,高33.4米,單檐歇山頂。箭樓的正面設四層箭窗,每層12孔,左右兩面各三層,每層3孔,利於射擊。

中華民國初期,四座閘樓及其牆段被拆除,北門正樓和南門箭樓先後毀於辛亥革命和二虎守長安時的戰火。中國抗日戰爭期間,部分城牆段作為了防空洞使用,破損嚴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拆掉了部分角樓、敵樓以及大量雉堞和女牆。為了發展交通,還將不少牆段打通,形成豁口。到1983年時,西安城牆僅存城樓和箭樓6座,並且有14處豁口。1983年起,城牆周邊設立了中國唯一的環城公園。1990年代末,西安市政府開始實施貫通工程,連綴近代以來形成的豁口,到2005年,整座西安城牆已實現了全面貫通。

南面:由西向東分別為含光門(民,共)、勿幕門(民,小南門)、朱雀門(共)、永寧門(明,南門)、文昌門(民,共)、和平門(民,共)和建國門(共),共7座。

北面:由西向東分別為尚武門(共)、安遠門(明,北門)、尚德門(共)、解放門(民,共,小北門)、尚儉門(共)和尚勤門(共),共6座。

西面:由南至北分別為安定門(明,西門)和玉祥門(民,小西門),共2座。

東面:由南至北分別為長樂門(明,東門)、中山門(民,小東門)和朝陽門(民,共),共3座。

馮玉祥為紀念孫中山,在1927年開通了中山門。玉祥門是紀念1926年從此處攻入城區的馮玉祥而於1928年建的。勿幕門開通於1939年,用以紀念辛亥革命中的井勿幕。南門兩側、文昌門、和平門、小南門、含光門、朝陽門和小北門是抗日戰爭時期新開。文昌門之上有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魁星樓。2006年火車站段新修解放門(正對火車站,結構與其他門不同)、尚儉門、尚勤門,使城牆全部連通。

丹鳳門

丹鳳門是唐帝國的首都長安大明宮的正南門,於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建成,一直到唐末隨着唐帝國的滅亡而毀壞,見證了大唐帝國由極盛到滅亡的歷史過程。丹鳳門不但是唐高宗以後的唐朝皇帝進出宮城的主要通道,也是宣布登基改元、頒布大赦令及舉行宴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政治場所和國家象徵。

從1957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對大丹鳳門遺址進行了調查、勘探。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隊對丹鳳門遺址進行了全面考古發掘。發掘結果表明,丹鳳門的墩台用黃土夯築而成,外砌磚壁,門址東西長74.5米,南北寬33米,占地約2460平方米,共開5個門道。這次考古發掘顯示,丹鳳門遺址的規模之大、門道之寬、馬道之長,均為目前隋唐城門考古之最。丹鳳門被文物考古界譽為「盛唐第一門」、「天下第一門」,門前大街寬達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寬的街道。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丹鳳門遺址所在的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丹鳳門是唐大明宮的正南門,為中國古代都城城門建制的最高制度的五門道宮門。城門墩台東西總長74.50米,南北寬33米,由黃土夯築而成,外表包磚。沿兩側城牆築有長達54米的馬道。在墩台之上有木構城樓,位於墩台台頂的城樓基座東西長70.8『、2米。

明德門

隋初傑出的建築家、將作大匠宇文愷在建築形制上對明德門作了特殊處理,採取了罕見的五門道,開創了中國古代都城城門建制的最高標準,顯示了國都的重要形象。唐建國後仍以大興為國都,改稱長安,重修城池、宮殿。唐初高宗李治時,全面整修羅城並重建城觀。《冊府元龜》卷十四「都邑」記載: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十月修築京師羅城……九門仍各施觀,明德門一觀至五門。《唐會要》卷八六記載「明德觀正門以工部尚書閻立德為始」,即由當時主管建設的行政長官主持這項工程。

明德門與皇城「朱雀門」、宮城「承天門」等共同構成了唐長安城的南北中軸線,是體現唐長安城中軸對稱布局的重要節點,它與丹鳳門一樣是「天子五門道」的代表,是名副其實的「隋唐第一門」。

永寧門

西安城牆正南門,位於南城牆中部偏西。原為隋唐長安皇城南面偏東之「安上門」,唐末韓建改築新城時保留。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年至1378年),擴建西安府城,此門沿用為南門,易名「永寧門」。但改隋唐時過梁式三門洞為磚砌拱券式單門洞。後歷清代、民國,沿襲至今。民國元年6月(1912年),陝西都督張鳳翽曾為永寧門題寫門楣。

朱雀門

朱雀門原本是唐長安皇城的正南門,門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時,皇帝常在這裡舉行慶典活動。開皇九年(589年),隋帝國統一天下,隋文帝在朱雀門城樓檢閱凱旋大軍。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朱雀門被封閉。1985年修復西安城牆時,發掘出包裹在明城牆內的朱雀門遺址。如隋唐文人描寫的那樣宏偉華麗,城門柱礎用大理石製成,青石製作的門坎上刻有線條優美神采飛揚的蔓草花紋,磨磚對縫的門洞隔牆厚實端正。1986年開通的朱雀門位於遺址西側。朱雀門規格為4門洞。

勿幕門

勿幕門俗稱小南門,開通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更名為勿幕門,以此紀念辛亥革命中陝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是同盟會最早一批會員,民主革命時期有重大影響的革命家,在護法運動中壯烈犧牲,被孫中山、黃興稱為「西北革命巨柱」。陝西軍民為懷念先烈,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將井勿幕在西安居住過的四府街更名為「井上將街」,並將該街南端城門命名為「井上將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又分別更名為「勿幕街」和「勿幕門」。勿幕門規格為單門洞。

含光門

含光門是南城牆最西一門,是唐長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封閉了中門洞和西門洞,保留了東門洞,北宋以後全部封閉。1984年整修西安城牆時,發掘出含光門遺址,發現花崗石製作的柱礎、刻花的門檻門道。現已把新建券洞城門置於遺址東西兩側,對遺址作框架結構保護,外包城磚,使外觀與城牆一致,內部設置人工採光和空調系統,供遊客參觀。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可以從城牆上進入。含光門規格為4門洞。

建國門

建國門是南城牆最東一門,為紀念新中國成立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在建國路區段南城牆新開城門,故名建國門。

建國路街道雖然短小,卻承載了歷史的厚重。據歷史學者考證,唐代名臣長孫無忌就住如今的建國路。民國時期,震驚中國外的西安事變,其重要人物張學良將軍的公館就坐落於此。如今張學良公館已被國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國門規格為3門洞。

和平門

和平門與大雁塔、大差市、西安火車站、大明宮含元殿處於同一南北軸線上,開通於1953年。為了表達飽經戰亂的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門。城門內為和平路,城門外為雁塔路。和平門內向西走一直到文昌門之間的由青石板鋪成的順城巷就是下馬陵。2100多年前,即使漢武帝途徑此地,也要下馬步行,因為當朝著名的政治家董仲舒葬於此處,下馬陵便因此得名。和平門規格為4門洞。

文昌門

文昌門位於碑林博物館北側,開通於1986年。這裡的城牆上建有魁星樓,是西安城牆上唯一與軍事防禦無關的設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傳說是主宰文運興衰的神,被人們尊稱「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筆點中,就能妙筆生花,連中三元,成為狀元。所以,古代孔廟、學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樓。明清時的西安府學和孔廟建在城牆旁邊(今碑林博物館),魁星樓也順勢建在城牆之上。魁星樓在1986年修復,樓下這座新辟的城門,也就被命名為了文昌門。文昌門規格為4門洞。

視頻

城門 相關視頻

古代城門為什麼都往裡開?
古代城門都是往裡開,古人這樣設計有何講究,其中玄機你能猜到幾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