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左旗
土默特左旗,簡稱土左旗,呼和浩特市轄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之間。地理坐標為北緯40°26′-40°56′、東經110°47′-111°48′。北與武川縣接界,南臨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東與呼和浩特市區相連,西與包頭市土默特右旗相鄰。全旗東西最寬87千米,南北最長55千米,總面積2779平方公里,總人口36萬人(2010年)。旗政府駐察素齊鎮,距呼和浩特市區48千米。
地處內蒙古高原,北部為山地,屬陰山山脈中段之大青山中部。屬准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溫6.3℃,年降水量400毫米。境內有大黑河、小黑河、什拉烏素河。礦藏有石棉、煤、黃金、石灰石、石墨等。京包鐵路、110國道、209國道、103省道、G6京藏高速、S31呼准高速公路過境。紀念地有烏蘭夫故居、賈力更故居、萬家溝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紀念地。旅遊地有哈素海、喇嘛洞召、大青山森林公園。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目錄
歷史沿革
建制沿革
土默特,系蒙古族部落名。意為「數萬」。
歷史上,土默特地區曾是多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
春秋戰國時代,林胡、樓煩等民族活動在這裡。
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設置雲中郡(故城遺址在原土默特地區的托縣境內)。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雲中郡列為全國三十六郡之一。
漢時,匈奴處之。公元前96年,漢朝設置定襄、雲中二郡,雲中郡領縣十一,其「中部都尉治」——北輿縣即在原土默特旗的腹地。東漢初年,出現漢匈奴雜居的局面。
魏晉南北朝時,鮮卑、柔然、敕勒等族相繼出現。五世紀二十年代,北魏安置敕勒族降眾於此,本地區始有敕勒族駐牧。因此,這一帶又稱「敕勒川」。「敕勒歌」所描繪的「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正是陰山前的自然景象。之後突厥興起,該地區成為突厥遊牧地。
唐朝時,設置了單于大都護府。五代初,沙陀、韃靼等活動於此。遼時,置豐州、雲內州,隸於西京道,因而後人有「豐州灘」的稱謂。
金滅遼,本地區盡入金朝之版圖,仍置豐州,改道為路,女真、汪古部在此。元稱豐州,隸於大同路,從此蒙古族成為這裡的主體民族。
明朝曾兩度在土默特地區設置衛所,但時間短暫,本地區一直是蒙古族之遊牧地。 十五世紀中葉,這裡成為蒙古土默特部之領地。
1723年(雍正元年)至1741年(乾隆六年),清廷先後在土默特兩翼境內設置歸化城、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爾、薩拉齊五廳,及管轄五廳的歸綏道,均隸屬山西省。設置道廳以後,土默特地區基本形成蒙漢分治局面。
1739年(乾隆四年),滿州八旗駐防綏遠後,以建威將軍(後改綏遠城將軍)兼管土默特兩翼事務。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清廷裁撤兩翼都統,左右翼各留副都統一員。
1763年,復裁副都統一員,並改為專城副都統,由朝廷揀員(多系滿員)充任,成為定製,土默特人被剝奪了旗權。
從1644年(順治元年)到1675年(康熙十四年),清廷先後在土默特北境、西境、東境編設茂明安旗、烏拉特三公旗、四子部落王旗、達爾漢貝勒旗和察哈爾八旗(主要是西四旗),將土默特兩翼轄境劃定在南北205公里、東西175公里的範圍內。
1912年(民國元年),原屬山西歸綏道的各廳一律改縣,在土默特境內共有六縣,即歸綏縣、薩拉齊縣、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加上以後增設的包頭縣共七縣),均由山西委任知事(相當於縣長)。1914年(民國三年),袁世凱下令改綏遠為特別區,改綏遠將軍為都統,併兼任歸化城副都統。同年,土默特兩翼合為一旗,最高行政長官改為總管,副都統衙門改為總管署,直屬於綏遠特別區(後改為省)。改制後,先後10任總管均為客籍。
1928年(民國十七年)7月,土默特人滿泰出任總管;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榮祥繼任總管,改旗名為土默特特別旗,總管署改為旗政府。
1937年10月,土默特地區淪陷,總管榮祥帶領一批旗政府官員撤退到陝北榆林。1938年2月,日寇重組偽旗署,屬偽蒙疆巴彥塔拉盟管轄,對土默特地區實施殖民統治。1945年日寇投降後,土默特旗恢復原建制,仍為總管旗。榮祥等返旗着手整頓旗務,竭力維護旗權旗產,但多方奔走,維護旗權的努力歸於失敗。1949年,對國民黨已不抱希望的榮祥,發起並參加綏遠和平促進會,進行反對內戰爭取和平的活動,接着在「九·一九」和平起義通電上簽名,歷盡滄桑的土默特蒙古族人民終於迎來了解放的曙光。
1949年9月,綏遠省和平解放,根據和平解放有關條例,仍沿用舊政權土默特特別旗稱謂,建制和管轄範圍與解放前相同,旗政府設在舊城議事廳巷內。
1950年3月,土默特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直屬綏遠省人民政府領導,為甲等旗,繼續維持蒙漢分治局面,行政區域不變,旗政府仍駐歸綏市(呼和浩特市)。
1953年11月26日,土默特旗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通過結束旗縣並存局面的決議。1954年3月,撤消歸綏縣,以歸綏縣原轄地區為基礎,並將該縣鄰近各純蒙村及蒙民居住較多的村莊劃歸土默特旗。原屬土默特旗的第七區劃歸達茂旗,磴口鄉劃歸烏盟石拐礦區。土默特旗改由集寧專屬領導。調整後,全旗總面積5807平方公里,全旗以歸綏縣原來區劃為基礎,建七個區、2個鎮、111個鄉和9個鄉級居民委員會。
1954年3月6日,撤銷綏遠原建制,原轄區併入內蒙古自治區;撤銷綏遠原集寧專員公署,成立平地泉行政區人民政府,土默特旗由平地泉行政區人民政府領導。
1956年9月,以土默特旗一、二、三、五區劃設呼和浩特市郊區。
1956年5月,土默特旗第五區的林壩、小林壩和姑姑板3個自然村劃歸和林格爾縣。
1956年6月25日,根據憲法規定,土默特旗人民政府改為土默特旗人民委員會。1956年8月9日,原有111個基層鄉(委員會)合併為50個鄉2個鎮。
1956年9月2日,土默特旗攸攸板區的台閣牧鄉、攸攸板鄉、壩口子鄉;羅家營區的羅家營鄉、小井鄉、陶思浩鄉、毫沁營鄉、不塔氣鄉;榆林鄉區的榆林鄉、保合少鄉、什字鄉、陶卜氣鄉、大窯子鄉;八拜區的巧報鄉、喇嘛營鄉等17個半鄉共21380戶、84729人劃入呼和浩特市郊區。
1956年11月11日,土默特旗人民委員會下令撤銷攸攸板區公所、羅家營區公所、榆林子區公所。以上三個區所屬各鄉,均由旗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
1957年7月,撤銷美岱、八拜2個區公所,其所屬各鄉、直屬旗人民委員會領導。至此,全旗轄2個區、2個鎮、33個鄉。
1958年4月5日,平地泉行政區改為平地泉區專員公署,土默特旗改由平地泉區專員公署領導。
部族歷史
土默特部是個源遠流長的蒙古部落。據考,土默特部即成吉思汗時期的禿馬惕。約當15世紀中葉,土默特部駐牧豐州灘(即今之土默川)。
5世紀末至16世紀初,達延汗統一漠南蒙古後,將各部劃分為察哈爾、喀爾喀、兀良哈左翼三萬戶和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右翼三萬戶,土默特部成為達延汗漠南蒙古六個萬戶之一。約當16世紀二十年代末期,達延汗之孫阿勒坦成為土默特萬戶的主要領主。隨後,阿勒坦與其史墨爾根濟農一起,率領右翼諸部南征北戰,東打西伐,迅速壯大起來。約當1531年,整個土默特部已歸阿勒坦統轄。1538年,阿勒坦從中央汗廷獲得「索多」汗號。1542年,墨爾根濟農去世後,阿勒坦汗成為右翼諸部事實上的領袖。
16世紀中葉,阿勒坦汗「羨青海富饒」,「攜子丙兔等數萬眾襲據」其地。從此,丙兔及其部眾駐牧於該地。其後,右翼諸部首領率部接踵而來,甘、青一帶遂成為土默特部的領地。
阿勒坦汗在擴展自己勢力的同時,特別關注「振興十二土默特」。在其建立政權後,決策開發土默川,發展板升農業和手工業,保護畜牧業,興建城鎮,修築庫庫和屯(歸化城),引入藏傳佛教,制定成文法規,達成蒙明互市,實現蒙明友好等,使土默特部迅速強大起來,成為左右中國北方政局舉足輕重的力量,勢力達到東起薊鎮邊外,西達青海的廣大地區。土默川地區也是當時蒙古社會中較先進發達的地區。
同時,阿勒坦汗及其長子都隆林格洪台吉向東擴展勢力,以武力和聯姻等方式使兀良哈諸部歸附自己,把勢力發展到薊鎮以北廣大地區。其後,土默特人東徙者漸多。
1582年,阿勒坦汗病逝,土默特部失去了強有力的領袖,權力開始分散,各領主間爭奪部落、權位,終於釀成內亂,導致土默特部的分裂,右翼諸部紛紛脫離順義王的控制,使整個右翼力量大大的削弱。
1628年,察哈爾部林丹汗率軍西征,土默特部抵抗失敗,許多部眾逃散。最終降附清太宗皇太極,被劃分為土默特左、右兩旗,移住今遼寧省朝陽、阜新地區,以其民多為蒙古勒津人,故而習稱蒙古勒津旗(蒙古貞)。這就是東土默特。
1632年,皇太極西征林丹汗,林丹汗渡河西走青海,後金占據土默特地區。
1636年,清廷詔編土默特部為左右兩翼,以古祿格為左翼都統,杭高為右翼都統,每翼一族,設參領、佐領、驍騎校等官以統轄旗眾,從此土默特淪為「事事不得專擅」的內屬旗。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土默特左旗面積2712平方千米,轄3鎮16鄉:察素齊鎮、畢克齊鎮、善岱鎮、把什鄉、此老鄉、沙爾沁鄉、沙爾營鄉、白廟子鄉、塔布賽鄉、三兩鄉、北什軸鄉、枳芨梁鄉、台閣牧鄉、鐵帽鄉、哈素鄉、大岱鄉、青山鄉、兵州亥鄉、陶思浩鄉。旗政府駐察素齊鎮。
2001年4月30日,撤銷青山鄉,其所轄村分別劃歸到陶思浩鄉(1村)、把什鄉(2村)、察素齊鎮(2村)、畢克齊鎮(4村)、兵州亥鄉(2村)管轄;撤銷此老鄉,整體合併到察素齊鎮;撤銷哈素鄉,其所轄村分別劃歸到陶思浩鄉、把什鄉、善岱鎮管轄。調整後,土默特左旗轄3個鎮、13個鄉:察素齊鎮、畢克齊鎮、善岱鎮、把什鄉、兵州亥鄉、台閣牧鄉、沙爾沁鄉、沙爾營鄉、白廟子鄉、三兩鄉、北什軸鄉、塔布賽鄉、鐵帽鄉、大岱鄉、陶思浩鄉、只幾梁鄉。共有320個行政村。全旗面積2712平方千米。
2004年,撤銷台閣牧鄉,設立台閣牧鎮;撤銷白廟子鄉,設立白廟子鎮。調整後,全旗轄5個鎮、11個鄉:察素齊鎮、畢克齊鎮、善岱鎮、台閣牧鎮、白廟子鎮、把什鄉、兵州亥鄉、沙爾沁鄉、沙爾營鄉、三兩鄉、北什軸鄉、塔布賽鄉、鐵帽鄉、大岱鄉、陶思浩鄉、只幾梁鄉。
2006年,撤銷把什鄉,併入察素齊鎮;撤銷兵州亥鄉,併入畢克齊鎮;撤銷沙爾營鄉,併入白廟子鎮;撤銷大岱鄉,併入善岱鎮;撤銷三兩鄉,併入北什軸鄉;撤銷陶思浩鄉,併入只幾梁鄉;撤銷鐵帽鄉,併入塔布賽鄉。調整後,全旗轄5個鎮、4個鄉:察素齊鎮、畢克齊鎮、善岱鎮、台閣牧鎮、白廟子鎮、沙爾沁鄉、北什軸鄉、塔布賽鄉、只幾梁鄉。
2010年11月26日,沙爾沁正式撤鄉設鎮。2012年3月,土左旗沙爾沁鎮整建制劃歸經濟技術開發區託管。
區劃詳情
土左旗轄6個鎮、3個鄉、7個區域服務中心,321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456個自然村,旗政府駐察素齊鎮。6個鎮是察素齊鎮、畢克齊鎮、善岱鎮、台閣牧鎮、白廟子鎮、沙爾沁鎮;3個鄉是只幾梁鄉、塔布賽鄉、北什軸鄉。7個區域服務中心是察素齊鎮把什區域服務中心、畢克齊鎮兵州亥區域服務中心、善岱鎮大岱區域服務中心、白廟子鎮沙爾營區域服務中心,只幾梁鄉陶思浩區域服務中心、塔布賽鄉鐵帽區域服務中心,北什軸鄉三兩區域服務中心。
人口民族
2013年底,全旗總人口36.5萬人,有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朝鮮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壯族、藏族、白族、苗族、土家族、彝族、哈尼族、維吾爾族、俄羅斯族、佤族、土族、黎族、瑤族、裕固族、傈僳族、羌族、布依族、基諾族、高山族、鄂溫克族、白族、侗族、東鄉族、仡佬族、拉祜族、納西族等33個民族,其中蒙古族42504人,漢族318754人,回族1933人,滿族1024人,傈僳族101人,其他民族人口均不足百人。全旗總戶數126682戶,非農業人口46964人。
語言
通用語言為普通話和蒙古語,當地口語多使用晉語,屬於晉語的大同-包頭片方言。
交通運輸
公路
截至2010年,全旗境內公路通車裡程1290.6公里,汽車客運覆蓋全旗所以鄉村。土默特左旗交通十分便利,京包鐵路、110國道、呼包高速公路橫貫全境,209國道、103省道和呼准鐵路、呼准高速公路縱貫旗境東部,鄉村公路四通八達,全旗公路通車裡程1413公里。基本建成以察素齊鎮為中心,以幹線公路(國道110、國道209、省道103)為主骨架,連通全國各地和周邊旗縣的運輸通道;以「三橫八縱」縣道為次骨架,把各鄉鎮與察素齊鎮連接起來,再以鄉鎮為中心向各村輻射,形成一個層次分明、縱橫交錯的公路網,基本實現了「鄉鄉通」。
鐵路=
京包鐵路:穿越旗境61.5公里,並設有五個車站,與北京、西安、太原、蘭州、銀川、上海、寧波、南京、武漢等城市均有旅客列車通行。呼和浩特市還有直達烏蘭巴托和莫斯科的國際聯運列車。察素齊鎮火車站日過往旅客列車12對,貨物年吞吐量達10萬多噸。
呼准鐵路:2004年開工建設,經過台閣牧鎮、白廟子鎮,在台閣牧鎮甲蘭營子設貨運站,並鋪軌到金山電廠。
民航
土默特左旗東距呼和浩特機場30公里,該機場是國家航空口岸機場,始發航線37條,通航城市37個,有至北京、上海、武漢、石家莊、深圳、廣州、赤峰、通遼、香港、海拉爾、烏蘭巴托等直達航班。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土左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大青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上,其地理位置在北緯40°26′到40°56′,東經110°47′到110°48′之間,距首都北京480公里,北與武川縣接界,南連和林格爾縣和托克托縣,東接呼和浩特市區,西與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毗鄰。轄區總面積277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土默特左旗地處內蒙古高原,地貌類型基本可分為山地和平原兩部分。北部為陰山山脈中段的大青山區,總面積1094.3平方公里,海拔1300—2200多米;南部為土默川平原,總面積1685.5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1100米之間。
氣候特徵
土默特左旗深居內陸,遠離海洋,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熱,寒暑變化劇烈,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氣候乾燥,無霜期短。
年平均氣溫7.2℃,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11.3℃;極端最低氣溫為—35.6℃(1971年1月21日);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22.8℃,極端最高氣溫37.2℃(1999年7月24日)。
年平均無霜期133天。初霜日一般在9月24日,終霜日在5月13日,最大凍結深度為1.31米。
年平均降水量為379.4毫米,全年降水日約為50天,春季平均降水量在48.7毫米,夏季為247.5毫米,秋季為67.8毫米,冬季為15.4毫米。
相對濕度較低,年平均濕度為54%,造成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年平均蒸發量為1851.7毫米。
日照時間較長,年平均日照時數2952.1小時,是中國日照最長的地區之一。年總輻射量為133.82千卡/平方厘米,月平均輻射量為16.36千卡/平方厘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土默特左旗總土地面積416.98萬畝(合2779.83平方公里)。山區面積164.15萬畝。從利用狀況看,農用地面積343.99萬畝(其中:耕地173.85萬畝),建設用地27.9萬畝,未利用土地42.86萬畝。
水資源
土左旗境內河流水系主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拉烏素河、哈素海及沿山各大小山溝水,平均年徑流量4.1億立方米,年產地表水1.8億立方米,地下水2.3億立方米,每年引黃河水入境7337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豐富,年開採量為3.2億立方米。全旗水利工程有哈素海水庫、紅領巾水庫、萬家溝水庫、五一水庫等,水庫總庫容蓄水量1.6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48種,具有開採價值的有無煙煤、黃金、石棉、泥炭、石墨、雲母、紫砂陶土等10餘種,其中尤以紫砂陶土、石墨、泥炭最具開採價值。
生物資源
全旗有林地面積22043公頃,用材林地面積1772公頃,總蓄積量703998立方米;草場面積28萬畝;養殖水面面積4.5萬畝;野生動物有狍子、鹿、青羊、狐狸等30餘種;野生植物400餘種。
系水利用率由原來不足0.35提高到0.45-0.55,累計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5萬畝,年增產糧食2520萬斤。
經濟
到2012年底,全旗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216億元,是2007年的2.2倍,年均增長18.9%;財政收入預計達到22.2億元,是2007年的3倍,年均增長2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24600元,年均增長15.2%;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12400元,年均增長13.1%;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67億元,五年累計305.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到26億元,年均增長6.8%。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2007年的21︰35︰44優化調整為2012年的19︰42︰39。全旗綜合經濟實力邁上了更高的台階。
第一產業
2012年,土默特左旗農作物總播面積82948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9252公頃,糧食總產量達450088噸,比上年增長5.8%。在糧食作物中,小麥產量10278噸,比上年減少7.1%;玉米產量431732噸,比上年增長8.1%;豆類產量1341噸,比上年減少37.7%;薯類產量2790噸,比上年減少63.8%;油料產量24162噸,比上年增長38.3%;蔬菜產量180513噸,比上年增長14.5%;瓜類產量61563噸,比上年增長6.3%;甜菜產量15457噸,比上年減少33.3%。全年種植業產值16203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4.1%。
第二產業
2012年,土默特全部工業增加值872746萬元,比上年增長10.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26168萬元,比上年增長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為10.0%。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有19戶,產值達到1433269萬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3.9%。
2012年,全旗規模以上工業發展到37戶,比上年減少1戶;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054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7%;實現利潤總額為117300萬元,比上年下降28.3%。
第三產業
全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481萬元,比上年增長17.9%。按地區分,城鎮的零售額177242萬元,比上年增長18.1%;鄉村的零售額96239萬元,比上年增長17.5%。
全旗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00579萬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單位存款餘額177237萬元,比上年增長6.0%,城鄉儲蓄存款餘額423262萬元,比上年增長22.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41860萬元,比上年增長32.9%,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81683萬元, 比上年增長42.5%;中長期貸款60177萬元,比上年增長10.4%。
2012年保險業務保費收入5822萬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人壽保險保費收入4202萬元,比上年減少12.4%;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620萬元,比上年增長11.8%。
社會
教育事業
2012年,土默特左旗共有幼兒園27所,幼兒園教職工人數306人,專任教師人數149人,在園幼兒人數4435人。全旗共有小學25所,小學教職工人數1787人,專任小學教師人數1470人,小學在校生人數15161人,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全旗普通中學共有教職工1325人;共有普通初中學校12所,普通初中專任教師518人,普通初中在校生人數7348人,畢業生升學率83.0%;共有普通高中學校3所,普通高中專任教師469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4706人,畢業生升學率76%;有職業高中2所,職業高中教職工人數56人,職業高中專任教師53人,職業高中在校學生371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醫療事業
2012年,土默特左旗共有各類醫療機構25個。醫療衛生單位實有病床有471張,衛生機構全部職工總數571人,比上年增長24;衛生技術人員數421人,比上年增長73人,其中職業助理醫師281人,比上年增長71人。
社會保障
2012年,土默特左旗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達到14259人,比上年增加247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24917人,比上年增加600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13032人,比上年增加232人;城鎮居民有4776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比上年減少765;農村居民有15484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比上年增加88人;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人數達253942人,比上年減少2757人。
名人
馬永生(1961.9.9)沉積學家、石油地質學家,石油與天然氣勘探專家。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人,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旅遊
主要旅遊風景區有湖光山色、碧波蕩漾,享有「塞外西湖」美稱的哈素海;有歷史悠久、建築宏偉、古木參天、洞天福地的喇嘛洞召;有峰巒疊障、景色優美的避暑勝地金鑾殿;有革命教育基地烏蘭夫公園;還有集古代建築、歷史文化為一體的明清建築博覽園。
哈素海
哈素海位於陶思浩鄉境內,總面積29.7平方公里。水源主要由黃河水注入和部分雨水匯集而成,平均水深1.5米。[1]
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AAA級旅遊景區。
廣化寺
俗稱喇嘛洞,位於畢克齊鎮境內大青山深處,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
金鑾殿
金鑾殿位於「廣化寺」西北角,為大青山之巔峰,海拔2270米。相傳北魏時的皇帝曾在此遊覽避暑,並建造宮殿城堡,因此得名,相沿至今。
烏蘭夫公園
景區位於察素齊鎮境內,投資2000多萬元,完成了基本框架建設。該景區是革命教育基地之一。
明清建築博覽園
此景區位於台閣牧鄉境內,通過保護性恢復,增加民俗博物館,特色餐飲店,開發遊客能直接參與的活動項目,再現明清一條街的古樸風貌,使之成為展現呼市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重要窗口。
霍尤溝生態園
此景區位於陶思浩鄉境內的大青山中,古稱九峰山,距110國道2.5公里。園內有十三處景點,草木叢生,古樹參天,景色秀美。泉水匯集成瀑布,飛流直下,氣勢磅礴。該景區現已規劃為融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和狩獵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
榮譽
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土默特左旗為國家衛生縣城。
視頻
【城市宣傳片】之土默特左旗:土默川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