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簡稱「南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1]
南京大學 | |
---|---|
南京大學其學脈可追溯自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範學堂,此後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於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南京大學調整出部分院系後與創辦於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併,仍名南京大學。[2]
截至2019年3月,南京大學有仙林、鼓樓、浦口、蘇州四個校區;設有31個直屬院系,88個本科專業;有「雙一流」建設學科15個;有博士後流動站3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8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有教職工4647人;各類學生總計56068人。[3]
目錄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6月,中國科學院院士2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4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1人,「千人計劃」創新人才30人、創業人才14人,「外專千人計劃」入選者2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教學名師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95人、講座教授25人、青年學者項目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0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16人,「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36人次,「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91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23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2人。81人擔任150餘種國際SCI(E)學術期刊編委會成員,其中21人擔任主編或副主編。[4]
學科建設
南京大學最早在中國開展博士學位教育,設立了中國第一個大理科通才教育班、第一個大文科通才教育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生物系、第一個氣象系、第一個心理學系、第一個西洋文學系、第一個建築系、第一個航空系、第一個體育科、第一個藝術科、第一個電影播音專修科、第一個農科、第一個林科、第一個現代地學系、第一個現代數學系、第一個國立大學醫學院和新中國第一個綜合性大學醫學院、第一個履踐型政治行政系、第一個履踐型法學院、中國第一個商學院以及第一個工商管理、金融理財、會計、國際貿易系等等。其他許多學科,如文、史、哲、戲劇學、宗教學、人類學、社會學、化學、物理學、天文學、電子學、計算機科學、城市規劃等等,都有深厚傳統。
截止2019年3月,南京大學擁有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8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3個,博士後流動站38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3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3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三期項目立項學科19個。
2017年12月28日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公布,南京大學3個學科獲得A+,11個學科獲得A,7個學科獲得A-,A類學科總數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六,A+學科總數排名第十七位。
2018年5月,獲准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5]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5個):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6]
教學建設
南京大學曾經首倡「教學法」,率先實行「學分制」和「選科制」。首開「女禁」,實行「男女同校」,引領中國風氣之先。發起成立了中國最早的教師節。截至2014年10月,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0個、國家級精品課程55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0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0人、國家十一五精品教材17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706項。[7]
南京大學擁有國家基地班13個,位居全國高校第二。基地班覆蓋了南京大學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的7個,均設有碩、博士點,配備院士、長江學者、傑青為主體的師資隊伍,並依託國家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教學科研優勢實施重點培養。基地班出國率30%以上,保研率60%以上。[8]
合作交流
南京大學一直是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最活躍的中國大學之一,與世界上眾多一流大學和高水平科研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協作關係。其中,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舉辦二十多年,它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最早實施的高等教育國際合作長期項目。
南京大學與世界很多學校合作辦學,截至2012年8月,南京大學的合作交流學校涵蓋了美洲(美國46、加拿大17、智利1、阿根廷1、墨西哥3)、歐洲(英國18、法國22、德國13、荷蘭3、西班牙6、俄羅斯3、波蘭1、意大利5、瑞士4、瑞典5、挪威、比利時2、芬蘭1、丹麥1、冰島1、保加利亞1、葡萄牙1、智利1)、亞洲(韓國30、日本29、新加坡2、以色列3、泰國2、馬來西亞1、印尼2、沙特1、土耳其1、敘利亞1)、大洋洲(澳大利亞12、新西蘭2)、非洲(摩洛哥1、埃及3、蘇丹1)等五個大洲。[9]
2015年,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入選「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動計劃」。
科研成果
南京大學建立了中國最早的現代科學研究實驗室。截至2010年5月,南京大學共取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2項,名列大陸高校第一。
在最能反映基礎研究水平的SCI論文榜上,發表論文數連續7年第一,被引用次數連續8年第一;在國際頂尖雜誌《Science》和《Nature》發表的論文數全國第一。
截止2014年10月,南京大學進入ESI排名前1%的學科為13個,分別是: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臨床醫學、工程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數學、動植物學、計算機科學和農業科學。不僅學科數量迅速增長,而且各學科的排位也得到大幅提升,其中化學學科發表論文總數和被引總次數在全球科研機構中的排名分別為17名和32名。[10]其最活躍的幾個學科為:應用物理、凝聚態物理學、多學科材料學、多學科化學,以及無機化學和原子化學。按論文總數排名計算,南京大學化學排名最高,名列全球第20位;按總被引次數排名計算,同樣是化學排名最高,在全球範圍內排在第79位。南京大學在全球前1%研究機構中,論文總數排名184位,總被引次數排名429。
截至2015年3月,南京大學2015自然指數在亞太地區(Asia-Pacific)各大科研機構與高校中排名第7位,在全國高校中排名保持第3位,緊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至此,南京大學的自然指數已經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高校第三。
截至2013年7月,南京大學有37位博士的學位論文入選「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44位博士的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南京大學有25部教材由教育部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推薦為「全國研究生教學用書」。[11]
2010-2014年,南京大學文科教師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60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3項,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76項,其中,2013年度42項課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面上項目,立項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2014年度第一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獲5項重大項目立項資助,位居全國第一。[12]
2014年9月9日,南京大學獲第七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5項。其中,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陳駿等完成的《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施》獲第七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這是自1994年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勵制度改革後、20年來江蘇高校首次摘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3]
科研基地
南京大學擁有豐富的教學和科研設施、設備,例如,南京大學植物標本室、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南京大學天文台、南京大學太陽塔、南京大學氣象台等。
文化傳統
校徽
南京大學校徽外形採用盾形的設計風格,該風格為中央大學時期所流傳下來。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為英文 「NANJING UNIVERSITY」。南大校徽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紫色為標準色,並將其命名為南大紫。
校徽正中為南京市——雪松,寓意南大堅忍不拔的精神。雪松的下方為書圖案及「1902」字樣,點明南京大學的建校時間為1902年。校徽的上方中間部位為由「南京」的藝術字體所組成的圓形圖案,其兩旁各有一隻金陵辟邪神獸(貔貅),是南京的標誌。(圖冊:南京大學視覺形象規範化標準)。
校訓
「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八字校訓,不僅言簡意賅,琅琅上口,易於傳記,而且端莊大氣,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誠樸雄偉」原是中央大學時期的校訓,「勵學敦行」是從中國古代前賢名句中選取而來。「勵學」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現,宋真宗寫過一首名為《勵學篇》的詩,勸勉人勤奮學習;「敦行」見於《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將「誠樸雄偉」與「勵學敦行」兩句合為一起,既反映了南京大學的優良傳統與特色,又能體現學校辦學的理想追求和實現途徑。八字校訓既各自獨立成意,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繫,渾然一體,涵蓋了教育思想、科學精神、品格修養等各個方面。[14]
校歌
南京大學歷史上最早的校歌(原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創作於1916年前後)為南京大學校歌。該校歌由現代中國音樂界一代宗師李叔同先生制譜,南高師首任校長江謙先生作詞。[15]
校色
南大標準色為紫色(南大紫),無正式校色。中央大學時校色為紫金二色,加之松青,故依據傳統當為紫、金、青三色。紫色象徵典雅、莊穆、高貴、浪漫,金色象徵輝煌、光明、靈氣、智慧,青色代表活力、自由、健康、純樸、堅韌、清雅。紫金合於學校所在名山紫金山,青合於學校之象徵樹松。[16]
校慶
南京大學在院系調整之後以「五二〇」(五月二十日)為校慶日。
吉祥物
南京大學校園文化吉祥物是「南大小藍鯨」,2016年12月30日發布。由於「藍鯨」諧音「南京」,南大學子也時常親切地以「藍鯨大學」來表達對學校的熱愛。長期以來,「小藍鯨」一直是南大校內眾多學生組織、文創設計團隊熱愛的卡通形象。同學們自發設計了眾多版本的「小藍鯨」卡通形象,作為各類活動宣傳品、文創產品卡通形象。學校已啟動「小藍鯨」等商標註冊,「小藍鯨」即將成為南京大學校園文化的象徵和吉祥物。[17]
知名校友
中國政府在《新中國科技發展大事紀要》中遴選出解放後23項最重大的科技成果,其中有十項主要由南大校友完成。1955年至2014年中科院共評選出1255名院士,其中南京大學校友有226人(此處不包含5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解放後就讀於南大的校友中已有近百人當選為兩院院士,其中13人是恢復高考後的本科畢業生,為恢復高考以來全國高校之首。中共中央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勳中的任新民、黃緯祿、錢驥、朱光亞、程開甲、趙九章是南大校友。截至2014年24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中閔恩澤、吳良鏞、劉東生、張存浩、程開甲是南大校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閔乃本、王德寶、秦仁昌、馮康、侯先光等是南大畢業生,截至2012年2月,南大是唯一獲得該獎的內地高校。歷年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數居全國第3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自1994年設立至2014年,南大有137位本科畢業生、113位碩博畢業生獲得該基金,為全國高校之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圖案設計者曾聯松亦為南大校友。[18]
南京大學2019高招諮詢
參考文獻
- ↑ 南京大學. [2019-10-08].
- ↑ 南大簡介. [2019-10-08].
- ↑ 南京大學校園風光之鼓樓校區. [2019-10-08].
- ↑ 南京大學怎麼樣. [2019-10-08].
-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20所高校可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2019-10-08].
- ↑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2019-10-08].
- ↑ 本科教學概況. [2019-10-08].
- ↑ 走近南京大學國家基地班. [2019-10-08].
- ↑ 南京大學的合作交流. [2019-10-08].
- ↑ 華東五校不斷上升,南京大學進步最大. [2019-10-08].
- ↑ 南京大學研究生院簡單概況. [2019-10-08].
- ↑ 高校科研既要仰望星空 更要腳踏實地——南京大學三維聯動科研發展戰略探析. [2019-10-08].
- ↑ 南京大學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2019-10-08].
- ↑ 南京大學校訓及其含義 誠樸雄偉 勵學敦行. [2019-10-08].
- ↑ 南京大學校訓是什麼 誠樸雄偉,勵學敦行. [2019-10-08].
- ↑ 南京大學養老. [2019-10-08].
- ↑ 「南大小藍鯨」 生動又俏皮. [2019-10-08].
- ↑ 我校舉行2017年度五四表彰大會暨「南大青年說」故事分享會. [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