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
临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中部,居河套平原腹地,坐落在黄河“几” 字弯上方,南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北依阴山,东与乌拉特草原紧密相连,是巴彦淖尔市市府所在地。辖9个乡镇、2个农场、11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总人口55.6万,有蒙、汉、回、壮等14个民族。是巴彦淖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
中文名 | 临河区 | 外文名 | Linhe District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
气候条件 |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行政区划代码 | 152801 |
邮政区码 | 015000 | 方言 | 晋语后套话 |
人口 | 55万 | 面积 | 2,354平方千米 |
机场 | 巴彦淖尔机场 | 车牌代码 | 蒙L |
目录
历史
阴山岩画研究表明:早在一万多年前,阴山南北就是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理想家园。那时,阴山河套一带草木茂盛,百兽出没,生态极好。周宣王派大将南仲率大军讨伐居于阴山河套地区的猃狁之族,并在包括今临河地区在内的朔方筑城防守。战国时代,赵武灵王君临河套,“至高阙为塞”,设九原郡。临河属赵国九原郡之西部地。当为临河见于史籍之始。
汉武帝元朔二年,即公元前127年,武帝命大将军卫青统兵十万出云中,北伐匈奴,收复当时被匈奴占领的黄河北河以南平原地区,称“河南地”。汉王朝在河南地置朔方郡,下领十县,临河县是其中之一。其县城筑于今新华镇境内,隶朔方刺史郡统领。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匈奴再度南下。至献帝建安年间,临河县废。直至三国及晋初,临河地区长期为匈奴牧地。西晋永嘉以后,临河地区又迭次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赫连勃勃夏属地。
南北朝时,北魏政权设立镇,临河地域属沃野镇辖区。隋初属丰州,大业三年(607)撤州置郡,属五原郡。唐初隶关内道,贞观中改州置郡,属九原郡。景龙二年(708),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临河属西受降城。宋、辽、金、夏时,皆为西夏属地。元灭西夏,设云内州,临河地区属云内州之大同路。明初,地属宁夏卫。未几,即入北元蒙古部属。北元中兴之主阿拉坦汗曾驻牧河套地区。清初,分属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和右翼后旗。
乾隆以后,置道设厅,隶归绥道萨拉齐厅。光绪二十七年(1901)隶五原厅。
民国初年,改厅为县,属五原县。
民国十四年(1925),析五原县丰济渠以西地置临河设治局,筑城强家油房(今城关镇),直隶绥远省。
民国十八年(1929)十月升格为县。
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国民党军政当局宣布起义,临河县属绥远之陕坝专员公署。
1954年,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同年陕坝专署改称河套行政区,隶属未变。
1958年河套行政区与巴彦淖尔盟合并,临河县隶巴彦淖尔盟。
1984年12月11日,临河县改为县级市。2004年8月26日,巴彦淖尔撤盟设市,称巴彦淖尔市,临河市更名为临河区。区人民政府驻庆丰东街。 [1]
地理位置
临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北岸,阴山南麓,河套平原中部,南临中国第二大河--黄河,故名“临河”。地理坐标为东经107°6' 至107°44',北纬40°34'至41°17'。
临河全境为黄河冲积平原,地面开阔平坦,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微度 倾斜,海拔高度为1209米--1045米。临河耕地面积75761公顷,占总面积 的54.4%,其它为牧场、沙丘、森林和湖泊。临河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埋深平均为1.6米至2.2米。地下水多为淡水,适宜灌溉。地下水补 给主要是引黄灌溉,年引水量达1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59.5万亩。
行政区域
截止至2010年底,临河区辖10个街道、11个镇、3个乡:团结街道、车站街道、先锋街道、解放街道、新华街道、东环街道、铁南街道、西环街道、北环街道、曙光街道、狼山镇、新华镇、干召庙镇、黄羊木头镇、乌兰图克镇、隆胜镇、小召镇、双河镇、古城镇、城关镇、白脑包镇、八一乡、丹达乡、乌兰淖尔乡;狼山农场、临河农场。
地理优势
临河区地理坐标为东径107°6′—107°44′,北纬40°34′—44°17′,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8℃,降水量141.2毫米,大于10℃的有效积温3032℃,无霜期140天左右,日照时数3225小时,昼夜温差大,植物霉菌少,大气、土壤和水质受污染程度低。临河现有耕地面积209.5万亩,草场面积65.41万亩,林地面积50.24万亩。临河区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素有“塞上江南”和“塞外明珠”之美誉。临河区交通便利,是横向华北贯通大西北、纵向中原联接蒙古国的主要交通枢纽,是国家中长期规划“五横五纵”综合交通网中横向新疆哈密、纵向广西防城港的交汇点。地处京包银经济带上,处于煤炭、天然气、铜、铁、锌、铅、石灰石、电石、食盐等矿产资源几大富集区的包围之中。临河是我国日照时数最长的地区之一,是内蒙古西部、中国西北部水资源最丰富、最充裕的地区。境内土质肥沃,农牧业历史悠久,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经济
生产总值接近300亿元
2019年,临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7.0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9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87.14亿元,同比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155.34亿元,同比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为18.4:29.3:5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478元。
社会保障
2019年,临河区各类社会保障性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778173人。具体来看: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人员达257930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606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89878人。参加工伤保险32606人。参加生育保险3192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770人。
物产资源
农牧业
粮豆作物以小麦、糜子为主,大麦、玉米、高粱、黄黑豆、黍子、蚕豆、谷子、次之。间段性种植过水稻,还有豇豆、红豆、绿豆、豌豆、乔麦等杂粮和马铃薯。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临河区农副产品的特殊品质。绿色、特色农业蓬勃兴起,基本形成南北林牧业、西部脱水蔬菜、东部特色瓜果、城郊保护地的产业格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葵、甜菜等;经济林果和土特产品有蜜瓜、西瓜、苹果梨、枸杞、土豆、韭菜、豆角、青椒、蕃茄等;所产小麦是国家一级优质小麦,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中国苹果梨之乡”。
肉羊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特别是当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肉羊生产发展项目落户临河后,临河区依托该项目,以高标准肉羊养殖园区、杂交繁育场、标准化肉羊养殖场及肉羊育肥大户为重点,建立健全流通、规模育肥、饲料加工、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肉羊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了肉羊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羊绒俗称“软黄金”,羊绒资源是一种稀有资源,全世界年均产羊绒1.6万吨左右,其中蒙古产绒3000吨,俄罗斯、伊朗和中西亚国家产绒1500吨。我国年均产绒1.2万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75%,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青海、陕西等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域资源和长期的人工选择,中国羊绒的品质明显占有优势。特别是巴彦淖尔市盛产的“二狼山山羊绒”最为著名,这里年产山羊绒3000多吨,占世界羊绒年产量的近1/5;所产羊绒纤维细长、光泽洁白、手感柔软、含粗毛少、净绒率高,能生产长度36mm以上、细度15. 3um以下的绒中极品“白中白’’,被誉为“纤维钻石”。二狼山白山羊绒纤维长,光泽好,强度大,柔韧性强,被专家们誉为“纤维之王”,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黄河鲤鱼同淞江鲈鱼、兴凯湖大白鱼(翘嘴红鲌)、松花江鲑鱼(大麻哈鱼)被共誉为我国四大名鱼。黄河鲤,自古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鲤伊鲂,贵如牛羊”之说,向为食之上品。黄河鲤还以其肉质细嫩鲜美,金鳞赤尾、体型梭长的优美形态,驰名中外,是我国的宝贵鱼类资源。 水资源
黄河是过境河流,是临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来源。黄河总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总径流量为367.2亿立方米,流量为847.3立方米/秒。年内月季变化大,最大流量在8月,最小流量在11~12月。最大月份的流量为最小月份流量的5~24倍。黄河是临河灌溉的主要水源。已形成以永济、黄济两大干渠为主体的引黄灌溉网。年引水量为11.02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190.99万亩,沟渠占地20.51万亩。 地表水除黄河灌溉网以外,还有总面积3.1万亩的大小湖泊,水深1~7米,PH值8~9。
地下水储量丰富。埋深平均在1.6~2.2米,3 月份最深在2.5米以下,11月份最浅在0.5~1米。地下水走向与地形一致由向北。北部埋深<1米,含水层厚度180米,单位涌水量5~10立方米/小时;中部埋深<1.5米,含水层厚度150米,单位涌水量10~20立方米/小时;南部埋深<2米,单位涌水量10~20立方米/小时。地下水浅部为淡水,矿化度<3g/l的总面积的71.65%,矿化度3~5g/l的占20.61%,矿化度5~10g/l的占7.74%。深部以淡水为主,有咸水、半咸水,主要分布在古城、份子地、白脑包一带。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引黄灌溉,年渗漏5亿多立方米。[2]
特色小吃
以河套特色猪骨头烩酸菜、河套硬四盘、巴盟面筋、烤全羊、手把肉、黄河大鲤鱼、炖牛肉为主的饭菜味道香美、实惠。河套的许多名牌产品成为餐饮业中的一面旗帜,为河套的美味佳肴增光添彩,如河套王酒、金川保健啤酒、河套瓜子等,当尊贵的客人光临河套,这些地方特产与河套人的待人风格,为客人增添一种难得的享受,为河套人增添无尽的自豪感,成为河套餐饮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旅游景点
镜湖2A景区,临河地区集旅游、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区,位于临河区北郊,距市区9公里。总占地面积4500亩,800亩水面镶嵌其中,四周绿树掩映,芳草连天,鱼跃鸟翔,苇草丛生,生态环境保持完好,堪与宁夏“沙湖”媲美。
青清湖景区,位于临河区西南5公里处,占地600亩,水域400亩,苇草200亩,是天然淡水湖,平均深度1-2.5米。湖中生长着草鱼、墨鱼、鲤鱼、白鲢等多种鱼类,湖东北、西北部为自然沙丘,南部为广阔的田园,邻近有现代化奶牛场。
隆胜星月生态高科技农业观光旅游区,位于临河区东北17公里处,面积16.7万亩,是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和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甘露寺,位于临河区新华镇哈达村,又叫常素庙,始建于民国12年,是内蒙西部最大的汉传佛教寺庙,现有僧人23人,寺院占地面积31000平米,年观光约30万人次。
慈云寺,始建于民国1938年,为藏传佛教寺庙,现有僧人52人,寺院占地面积22000平米,年观光游人12万人次主。 干召庙四季青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和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位于干召庙镇民主村四组,地处干乌路2公里处,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林园占地1000亩,设施农业300亩,渔池100亩,养殖用地600亩,高级作物及其他占地1000亩。
巴彦淖尔市河套黄河湿地公园位于中国黄河流域上中游,黄河“几”字湾北岸,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与双河区交界处。是巴彦淖尔市最大的开放性湿地旅游区,也是维护黄河流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和祖国北方重要防沙、治沙绿色生态的天然屏障。公园以生态保护、文化传播、休闲游览和自然野趣为主要内容,共分为蒙元文化展示区、都市文化休闲区、黄河文化展示区、农耕文明观赏区、水上活动娱乐区等。湿地公园内植物类型多样,包含林地、灌丛、草甸、沼泽、水生植物等多种植被群落类型。规划片区内动物资源丰富,有鸟类14目25科81种,浮游动物3门62种,鱼类4目7科20种,两栖类1目1科2种。有维管束植物1门15科29种,浮游植物6门72种。据统计,规划区内鸟类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包括:白尾海雕、大鸨、遗鸥;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包括斑嘴鹈鹕、白琵鹭、大天鹅、玉带海雕、苍鹰、雀鹰等。[3]
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暨内蒙古河套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占地面积为4.9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7万平方米,该博物院集河套文化博物院、图书馆、美术馆、群艺馆、河套文化主题剧场、青少年科技馆、书院画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提炼凝聚,从文化生态、先人演进、岩刻春秋、青铜铸史、长城嬗替、水利开拓、文化升华等7个单元,集中展示了我国古老文明的诞生地之一――黄河河套文化萌生、发展、成熟、兴盛的历史全貌。2018年9月,被确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巴彦淖尔地质博物馆巴彦淖尔市地质博物馆是我市第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地质博物馆于2011年6月底完成全部布展工作,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布展面积达到4100㎡。2011年7月3日在巴彦淖尔地质公园开园揭碑后,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共分3个展厅,一楼恐龙王国展厅主要介绍巴音满都呼地区恐龙和恐龙足迹。二楼地质公园展厅主要介绍公园的地质特征和河套文化。三楼矿产资源展厅主要介绍巴彦淖尔市矿产资源。这里被称为微缩的巴彦淖尔。地质博物馆于2012年12月被自治区旅游局评定为AAA级旅游景区。
座落于临河区双河镇内的黄河度假村是一处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好去处。
临河区富强村是巴彦淖尔市极具代表性的旅游业带动老百姓致富增收的乡村景区。美丽的富强村,绿树环绕,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树木林立,有乡村客栈、园林水系景观,每到夏季,瓜果飘香。村子分为五个功能区:文化展示区、体验经济区、田园风光旅游区、旅游度假区和精品农业种植区。 富强村完整地保留了河套地区的农耕文化,同时又把农耕文化和农家乐、采摘园、农事体验园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了乡村旅游,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