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李六如早年曾參加湖北新軍,並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後被黎元洪任命為第四鎮十六標標統。1912年前往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1918年回到故鄉,任教於啟明女校,並曾創辦平民學校。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歷任中國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委、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黨務處處長、第二軍軍校政治部指導部主任兼政治教官等。1926年參加北伐並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四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7年他參與組織了秋收起義。1928年到新加坡,任中共南洋臨委宣傳部部長。次年前往香港,任職於南方局宣傳部,並為隱蔽身份而與王稼祥、劉昂等以父子、父子相稱。1930年到中央蘇區,歷任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財政部部長兼內務部部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國家銀行副行長、代行長,中央政府辦事處財經委員會代理主任等職。
抗日戰爭期間於1937年赴延安,後歷任毛澤東辦公室秘書長[1]、延安行政學院代院長、中央財政經濟部副部長等。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熱河省政府秘書長,中共熱河省委常委,東北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司法部部長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任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黨組書記。1955年退休後從事寫作,1957年起出版長篇歷史小說《六十年的變遷》。文化大革命時期受到迫害,於1973年去世。
《六十年的變遷》
經過兩年多的 奮筆疾書,《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脫稿。該卷約20萬字,李六如自己花錢打印了若干份,送請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及中央政治局、書記處其他同志審查,並請歷史學家范文瀾、 呂振羽等專家指正。毛澤東與李六如相知相識已幾十年了,他對李六如很器重。親筆批示,將書稿交給時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林默涵負責審閱。林審閱後,給中央和毛主席寫了報告,代表中央宣傳部肯定了《六十年的變遷》是一部很好的歷史小說,對青年富有教育意義。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經過修改後,1957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2]。 彭德懷元帥看望李六如時,對此倍加讚賞。 《光明日報》、 《中國青年報》等各大報刊紛紛轉載,一時間路人競說季交恕。(季交恕,《六十年的變遷》的主人公,即李六如的化名)城鄉爭購《六十年的變遷》。出版社不得不一版再版,而且,蜚聲國外,被翻譯成英文、俄文、日文等幾種版本發行。 《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出版那年,恰逢李六如70大壽。這兩件喜事碰在一起,李六如心情異常激動。為了慶祝一下,他偕家人、秘書同老友 吳溉之夫婦,在北京有名的譚家菜館吃了一席。之後又馬不停蹄,繼續創作《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又是 冬去春來的日夜伏案,又是廢寢忘食的奮筆疾書,於1961年出版了第二卷。正當李六如懷着勝利的喜悅,精心著作《六十年的變遷》第三卷時,災難性的「十年動亂」來臨,李六如被江青、 康生一夥誣陷為「叛徒」、「反黨分子」遭受迫害。寫作被中止,第三卷僅寫8600字,還不到計劃篇幅的一半。1973年4月10日上午8時,李六如含冤離世,終年86歲。1980年7月2日,黨中央為李六如舉行了隆重的 追悼會,對他的一生給予很高的評價。他的《六十年的變遷》第一、二卷連同第三卷的部分手稿被列入 當代文學經典叢書,於2002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視頻
李六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毛主席介紹入黨的李六如 ,搜狐,2018-11-20
- ↑ 共和國檢察人物(八十九),新浪網,201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