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贝叶经 |
---|
|
贝叶经(卡纳达语:ತಾಳೆಗರಿ,坦米尔语:ஓலைச் சுவடி),佛经的弘传在纸张尚未发明前,是用贝多罗树的叶子作为文字的载体,因此最初的佛经是刻写在贝多罗叶上,称为“贝叶经”。
目录
简介
古印度人就地取材
贝叶,又称贝多罗叶,即贝多罗树的叶子,梵语 pattra 为“叶”的音译。贝树是热带阔叶树,叶片十分宽大,古印度人在制作贝叶经时采用独特的药物处理方法和复杂的工序,使得制成后的贝叶经薄如宣纸,还防水、防虫、防变形,可以保存上千年还完整无缺。贝叶经上的经文呈圈状,是巴利文,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现存贝叶经总量不过千部,是极其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1]
特性
贝树属棕榈科的一种热带性植物,产地主要在南方,以印度、锡兰、缅甸、中国西南地区为多。叶子长且质地稠密,可供书写经文记载,略称为贝多或贝叶。印度人自古就用贝树叶子书写东西,佛教徒们也用贝叶书写佛教经典和画佛像,贝叶经的名字由此而来。《周蔼联竺纪游》卷二第十四叶:“贝叶是大西天一种树叶,光洁可书。”在纸张尚未发明以前,古印度以贝多罗叶记载佛教经典及宫廷文献资料,现今南印度及南传佛教地区仍有人继续使用。
意义
由于贝叶材质特殊且是佛教弘传上最原始的记录媒体,因此当今很多学者为了探讨佛教原始佛典的真义,都特别到印度、西藏等地搜集贝叶经,使得国内贝叶经的流通日益增多,不再只是古文物的珍藏品。
贝叶经首次以文字形式真实而完整地记录了释迦牟尼佛的教义。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其弟子们的五次结集,便是将佛陀宣讲的教法用巴利语刻写在贝叶上。这个时期的贝叶经被认为是最接近释迦牟尼原始教义的“佛教元典”,属于世界级珍贵文物,是无价之宝。[2]
历史与传播
根据许多经典记载,推知在相当早的时代即有贝叶经存在。如结集后的经、律、论三藏,原本以口口相传方式流传,至西元前后,大乘初兴之际,将结集的圣典抄写在贝叶上,以免遗忘散失。又《添品妙法莲华经》序:“遂共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师,于大兴善寺,重勘天竺多罗叶本。”此中“多罗叶本”即指《法华经》的贝叶写本。由此可知大乘初期经典《法华经》即是抄写于贝叶上的。
二千七百多年前即使用
此外,在《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一所载,释尊成道后,曾于贝多罗叶上写明耶输陀罗所生之子罗砼罗为其子息,以洗刷耶输陀罗的不贞之冤,使其母子免除灾难。这显示佛陀成道前后已经用贝叶刻写文字。根据傣文经书《尼赕坦帕召》(关于佛祖历史的经书)和《坦兰帕召》(佛祖的经)记载,贝叶经在历史上的使用及传播,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3]
贝叶文化
印度以贝叶来记录佛经及文献资料,这种以贝叶为文献载体,形成了“贝叶文化”。一至十世纪,古印度佛教徒携带大批写有经、律、论三藏之贝叶经,前往中亚、我国新疆、西藏和尼泊尔等地区弘扬佛教,此等地区之佛教徒亦往印度学习佛教,带回大量之贝叶经。这对佛教和佛教文化的传播、发展,有莫大的影响,改变了佛教弘传的方式,各地出现了译经风潮,使佛法奥义逐渐被世人了解。
经典代名词
中国的贝叶经大多于盛唐时期传入,在经典中常以“贝叶”表诠佛典之意,如《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法师(玄奘)操贝叶开演梵文。”又《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六:“将敷贝叶之文用启莲宫之会。”从汉译经典中,显出“贝叶”在佛教文献的特质,在中国贝叶经几乎成了经典的代名词,和佛教关系密切。
现存贝叶经
大量贝叶经被僧人从印度和斯里兰卡带到中亚及中国新疆、西藏和尼泊尔等地区,因此在这些地区发现大量之梵文贝叶经,其中以尼泊尔发现之梵夹最为完备。
尼泊尔发现的贝叶晚于十世纪;日本保存的断片,有被推定为四~五世纪的,如:勠本的来迎寺和奈良的海龙王寺的断片,京都百万遍知恩寺所藏《起世经》类的断片,都被推定是六世纪;中国天台山国清寺只有一叶断片;印度贝叶本佛典之夹板里,绘有佛、菩萨、天部等画像者,称绘图本;(注8)朝鲜所传的《十万颂般若》有二帙三一○叶之多,被认为是十世纪的杰作。
显密皆有藏本流世
印度罗砼罗比丘,1929年至1938年,四度入藏搜寻梵本。前后所见,约有四百馀种,殆皆唐宋时代,印人写本贝叶梵文经。就所发现之贝叶经包括显密二教的经、律、论疏及仪轨。显教经论如:《妙法莲华经》、法称的《量释论》、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辨中边论》、《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等各宗典籍;密教经典如:《灯明疏》、《喜金刚怛特罗》及各种仪轨等;戒律则有《德光戒经》及其注疏,还有关于梵文文法的书籍等。这些贝叶经分散于西藏各寺院,并未受到妥善保存,有的被藏在佛像中,有的被放置在老旧的房间里,在陈封几世纪后再度被人发掘,而成为研究印度思想史、印度佛教史、西藏佛教史、佛教梵文及梵文文法的第一手资料。
使用文字有多种
从这些贝叶经还可看出当时所使用的文字有多种,单是梵文就有Magadhi、Kutila、Nevari、Vartula及Puranamaithili等多种字体,还有藏文或是缅甸文、泰文等,贝叶经在文字研究上都有珍贵的贡献。
在梵文写本中,贝叶写本更具有研究考证的地位。虽然后来被纸取代,但有时仍将纸张制成贝叶的形式,可知贝叶影响印度书籍的样式;传到中国后,也影响了中国图书的装订型式。
参考资料
- ↑ 贝叶经,树叶上刻字的珍贵文物搜狐
- ↑ 最初的佛经是写在树叶上的——贝叶经kknews
- ↑ 佛教特有的非书资料:贝叶经佛教图书馆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