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赵弈钦
国籍 中国
知名作品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缩写为G. W. F. 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1] 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逝世日期 1831年11月14日
外文名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血型 AB型
别名 黑格尔 身高 175cm
性别 信仰 路德宗新教
国籍 德国 职业 哲学家
民族 日耳曼 毕业院校 杜宾根大学
出生地 斯图加特 主要成就 建立了世界哲学史上最为庞大的客观唯心体系极大地丰富了辩证法
出生日期 1770年8月27日 代表作品 《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法哲学原理》
配 偶 玛丽·冯·图赫尔

人物生平

黑格尔,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

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一个官吏家庭。[2]

1780年起就读于该城文科中学,1788年10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

1793年─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末─1800年在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

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

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

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

1816~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

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

1818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829年当选柏林大学校长,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

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3]

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家庭成员

玛丽·冯·图赫尔,出自纽伦堡的贵族之家,比黑格尔小二十岁,在黑格尔求婚成功并颇费周折地获得了女方父母同意后,两人于1811年9月结婚。婚后夫妻一直感情很好,家庭和睦。他们育有多位子女。 黑格尔1807年与自己的房东太太克里斯蒂安娜·布克哈特育有一个非婚生的孩子费歇尔,黑格尔在费歇尔10岁的时候(1817年)将其接回家中,费歇尔的母亲已经在这十年中去世,他之前的日子都是在孤儿院度过的。[4]

哲学思想

国家观念

主要成就国家观黑格尔青年时代恰逢法国大革命,J.卢梭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他被法国革命崇尚的自由精神深深打动。他反对专制和民族分裂,渴望德国在政治上实现统一,把德意志民族的复兴与民主革命联系起来,并把立宪政治制度视之为理想的国家制度。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失败、欧洲专制势力的复辟,使他的政治态度发生变化,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开始赞颂现存的普鲁士王国,主张以此为基础而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黑格尔晚年对普鲁士王国表现出忠顺态度,但对法国革命始终持有好评,对德国保守派──历史法学派持反对态度。

黑格尔的国家观继承和发展了I.康德、J.G.费希特以来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他用哲学的思辨揭示国家的本质,反对17、18世纪的社会契约论从国家的外部特征解释国家的本质,国家不是契约的任意产物。

他的国家概念指的不是现存的国家制度,而是精神的国家理念。现实的国家只是国家理念的表现。国家的本质在于它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黑格尔对国家与社会进行了区分,市民社会是外在的国家,是主观意志、个人利益的结合形式。国家以它至高无上的意志、伦理精神把整个民族凝聚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国家先于并高于家庭、市民社会,是它们存在的前提,是决定的力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形式。它是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个人只是国家的一些环节,生活在国家中,才能获得个人的人格、自由和价值。黑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中整体国家观的倾向给予充分发挥,表明了他对古希腊以伦理和整体为特征的城邦国家观的崇尚。[5]

在国家制度方面,黑格尔认为世袭君主制是国家制度的顶峰,王权是普遍利益的最高代表,国王拥有最后的主观决断权。但他主张限制王权,三权只是政治国家统一意志的象征,只能依法签署议会通过的决议。

黑格尔渴望德意志统一和复兴是与其民族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的,他提出国家、民族要独立自主,论证了战争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并把日耳曼民族视为优等民族世界精神的完美体现。

神秘主义

黑格尔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在青年时代非常热衷于神秘主义,他后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

有限事物外观上的自立性,在他看来是幻觉;他主张,除全体而外任何东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实在的。但是他不把全体想象成单纯的实体,而想象成一个我们应该称之为有机体的那类的复合体系,在这点上他与巴门尼德和斯宾诺莎是不同的。看来好像构成为世界的那些貌似分立的东西,并不单纯是一种幻觉;它们或多或少各有一定程度的实在性,因为真正看起来便知道各是全体的一个方面,而它的实在性也就在于这个方面。随着这种看法,当然就不相信时间与空间本身的实在性,因为时间和空间如果认为是完全实在的,必然要有分立性和多重性。所有这一切,最初想必都是在他心里产生的神秘的“洞察”;他的书中提出来的理智精制品一定是后来才有的。

由于早年对神秘主义的兴趣,他保留下来一个信念:分立性是不实在的。依他的见解,世界并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坚固的单元——不管是原子或灵魂——的集成体。

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但是他讲这话时,他的“现实的”一词并不指经验主义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6]

辩证法

黑格尔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哲学中提出了辩证发展的理论。他的发展和变化的学说对于辩证法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整个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就是说,是在不断的地运动着,变化着,发展着和改造着的。同时过程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自身运动和发展的源泉。黑格尔把辩证法应用到关于概念,判断的学说上,应用到认识的逻辑上。[7]

黑格尔同历来其他曾抱有稍类似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人有两点区别。一点是强调逻辑:实在的本性从它必须不自相矛盾这个唯一的考虑就能推演出来。另一个(与第一点密切相关的)区别特征是称作辩证法的三元运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两部《逻辑学》(Logic),要想正确理解他对其它问题的见解的依据,这两部书不可不懂。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

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谓语,如果把它认作是限定“实在”全体的,结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举巴门尼德的学说:唯一实在的“太一”是球状的,作为一个粗浅的实例。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因此,假定整个宇宙是球状的,便自相矛盾。(如果把非欧几里得几何抬出来,对这个议论未尝不可以有异议,但是这议论作为一个说明例子,也算可用。)

以上黑格尔观点类似于康德的二律背反。用以说明实在事物的内在矛盾性。并且这种矛盾性永恒存在,而结实这种存在的矛盾只能运用形而上学,即解释为绝对的“精神”,亦或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

或者,我们来举另一个更粗浅的实例——过于粗浅了,远不是黑格尔会使用的。你可以说甲君是一个舅舅,这没有明显矛盾;但是假使你要讲甲君是舅舅,你就会陷入难局。所谓舅舅就是一个有外甥的人,而外甥是与舅舅分立的人;因此舅舅不会是“实在”全体。

这个作为基础的假定有一个传统逻辑上的根据,传统逻辑假定每个命题都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按照这种看法,一切事实都是说某物具有某性质。所以可见“关系”不会是实在的,因为关系涉及的不是一件而是·两·件事物。“舅舅”是一个关系,一个人可以当了舅舅而不知道这回事。

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也明显地表现出他受到中国道学思想的巨大影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对孔子、孟子讲得很简略,一笔带过;但是对《周易》,——尤其是对道家老子,的确很重视,并且用专门的章节特别讨论了《老子》中的“道”和“无”。

马克思通过黑格尔创建的辩证法创建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通过社会的物质的历史发展因素,找出并确定社会发展的过程或其必经的过程,试图用这种过程得出一个趋势,并运用辩证法:“事物中的矛盾是其运动和发展的目的和源泉。来论证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黑格尔所说的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是其发展变化的源泉,中的事物是一种 “精神” 有点类似于老聃所说的 “道”,(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而马克思所说的 “事物”是“物质”。

认识论

认识论认识作为整体看,具有三元运动。认识始于感官知觉,感官知觉中只有对客体的意识。然后,通过对感觉的怀疑批判,认识成为纯主体的。最后,它达到自认识阶段,在此阶段主体和客体不再有区别。所以自意识是认识的最高形态。当然,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必得如此,因为最高一种的认识一定要是“绝对”所具有的认识,既然“绝对”是 “全体”,所以在它自身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要它认识了。

依黑格尔的意见,在最好的思维中,思想变得通畅无阻,水乳交融。真和假并不像普通所想的那样,是判然分明的对立物;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假的,而我们能够认识的任何事物也不是完全真的。“我们能够多少有些错误地去认识”;我们将绝对真理归于某一件孤离知识时便发生这种情况。像“凯撒是哪里出生的?”这种问题,有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这答案从某个意义上说是真的,但是在哲学的意义上不真。按哲学讲, “真理就是全体”,任何部分事物都不十分真。

据黑格尔说,时间历程按伦理和逻辑双方面的意义来讲,都是从较不完善到较完善。确实,这两种意义在他看来并不是真正区别得开的,因为逻辑的完善性就在于是一个密致的全体,不带高低不平的边缘、没有独立的部分,而是像人体一样,或者说更像有理性的精神一样,结成一个各部分互相依存、都一同趋向单一目标的有机体;这也就构成伦理的完善性。引几段原文可以说明黑格尔的理论: “理念正如同灵魂向导默久里神,真正是各民族和世界的领袖;而精神,即这位向导的理性的、必然的意志,是世界历史的种种事件的指导者,而且一向就是。按精神的这种指导职能来认识精神,便是我们当前的工作的目的。”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相对,认为永恒存在之物是一种“绝对精神” ,不以主体形式而转移,是形而上的本质。而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以主体形式而改变。事物是因主体存在而存在,即因我的存在而存在;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不存在是与我无关的,个体存在不存在世界都存在,这绝对存在的是一种绝对精神。“

“哲学为观照历史而带来的唯一思想即u2018理性u2019这一单纯概念;即理性是世界的主宰;即世界历史因而显示出一种合理的历程。这种信念和洞察在历史学本身的范围内是一个假说。在哲学领域中,它却不是什么假说。在哲学里由思辨认识证明:理性——这里不考究宇宙对神的关系,仅只这个名词就算够了——既是无限力量也是实体;它自身是一切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无限素材与无限形式——即推动该内容的东西。理性是宇宙的实体。”

“这种u2018理念u2019或u2018理性u2019,是真实、是永恒、是绝对有力的存在;它显现在世界中,而且在这世界中除它和它的荣耀而外,再没有别的显现出来——这便是如前面所说,在哲学中已经证明的、在这里看作确证了的论点。”

“知性和自觉意志作用的世界,并没有委给偶然,而是必定表现为自知的理念的样子。”

黑格尔说:“理性即对全部实在这种有意识的确信。”这并不是说分立的人是全部实在;就他的分立性来说,他不是十分实在的,但是他的实在处在于他参与整体的“实在”。随着我们变得日益理性,这种参与也相应地增大。这是“一个恰巧为我所知的结果,因为我已经详细考察了全领域。”所有以上引文都摘自《历史哲学》的绪论。

精神及精神发展的过程,是历史哲学的实在对象。把精神和它的对立物即物质加以比较,便可以理解精神的本性。物质的实质是重量;精神的实质是自由。物质在自己以外,而精神在自身以内具有中心。“精神是自足的存在。”这话如果不清楚,下面的定义或许比较能说明问题:

“可是精神是什么呢?它便是“一”,是自身均一的无限,是纯粹的同一性,这同一性其次把自己同自己分离开,作为自己的另一个东西,作为和共相对立的u2018向自有u2019及u2018内自有u2019。”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8]

主要作品

《精神现象学》(Phaenomenologie des Geistes ) (1806 ,See battle of Jena) [9]

《逻辑学》 (Wissenschaft der Logik) (1812-1816)(作者于1831年计划出版第二版,但未完成时便去世)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 (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1817-1830) (全书分三个部分: 逻辑学、 自然哲学、 精神哲学) (先后共出版过3个版本;其中逻辑学部分被称为“小逻辑”)

《法哲学原理》 (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19)

《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10]

《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宗教哲学讲演录》

人物影响

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理论的终结,它深刻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政治要求,他的整体国家观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自由主义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K.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揭示了国家与社会的真实关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人物名言

1、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黑格尔

2、 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存在)的。 ——黑格尔

3、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黑格尔

4、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黑格尔

5、 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黑格尔

6、 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人相齐。 ——黑格尔

7、 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 ——黑格尔

8、 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黑格尔

9、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黑格尔

10、 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面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 ——黑格尔

11、 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黑格尔

12、 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善的冲突。 ——黑格尔

13、 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黑格尔

14、 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黑格尔

15、 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黑格尔

16、 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 ——黑格尔

17、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黑格尔

18、 世上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拥有,另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有所作为。”一心渴望拥有,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会失落、痛苦和绝望。心无旁鹜,专心于事业的追求,就会忘掉许多烦恼,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最智慧的人。 ——黑格尔

19、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黑格尔

20、 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多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过多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黑格尔

21、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黑格尔

23、 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黑格尔

24、 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黑格尔

25、 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 ——黑格尔

26、 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黑格尔

27、 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黑格尔

28、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情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黑格尔

29、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没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 ——黑格尔

30、 精神的生命不是表现为害怕死亡,与荒芜保持绝对的距离,而是表现为承受死亡,并在死亡中保存自身。只有当精神在一种相当绝对的支离破碎状态下重新找到自己,他才赢得它的真理。精神作为这样一种肯定的事物,并没有逃避否定的事物……同样,当虚假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它也不再是一个虚假的东西。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31、 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洁白。 ——黑格尔

32、 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黑格尔

33、 谁中途动摇信心,谁就是意志薄弱。 ——黑格尔

34、 智慧之鸟的猫头鹰, 在文明的暮色中才开始起飞。 ——黑格尔

35、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尔

36、 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 ——黑格尔

37、 只有一个人能理解我,但他也不能完全理解。 ——黑格尔

38、 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黑格尔

39、 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 ——黑格尔

40、 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黑格尔

41、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黑格尔

42、 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黑格尔

43、 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黑格尔

44、 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婚姻是具有法定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黑格尔[11]

人物视频

1、5分钟领略黑格尔的《小逻辑》一本影响世界最纯净的哲学巨著

5分钟领略黑格尔的《小逻辑》一本影响世界最纯净的哲学巨著

2、130辩证法大师黑格尔

130辩证法大师黑格尔

外部连结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