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水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水围

图片来自ulifestyle

天水围Tin Shui Wai)位于香港新界西元朗区西北部,周边被属屏山乡事委员会沙江围辋井围冯家围虾尾新村等村落包围,距离中上环市区大约25公里天水围新市镇是区内大型新市镇,占地约406公顷,人口为28.8万[1]

历史

早年历史

天水围原为流浮山屏山横洲之间,一个名为“厦村湾”的内港湾,北面与后海湾连接。其靠近厦村的一方形成一大片沼泽和泥滩,因此辋井围和厦村的乡民利用此海湾从事养蚝。

1916年,来自广东台山的赵氏家族筹组联德公司,向香港政府申请开发厦村湾。由于港府当时刚接掌新界不久,故亦希望利用外来人牵制新界邓氏在新界西的政经势力,因而以低价将厦村湾合计490.5公顷的土地批租给联德公司开发,令邓氏控制的养蚝业因此结束。翌年,该公司利用围垦的方法填平厦村湾,在现时香港湿地公园红树林浮桥处兴建一条150多米长的“大壆”,大壆则设置六道水闸。其后,协助筑壆的水上人定居在天水围,在 大壆上建木屋居住,以捕捉海产及做工人为生。

天水围原本是元朗市西北部一大片鱼塘(基围),如南生围一样。二战后有村民在天水围东部的塘边架起木屋居住,建立以“天水围”为名的一条围村(今天晴邨一带)。天水围的土地二十世纪初由赵姓族人以“联德公司”的名义拥有,1979年巍城有限公司(Mightycity Limited,当时由华润集团大宝地产长江实业会德丰及其他人士分别占51%、25%、12.5%、5%及馀下的6.5%[2],全资附属公司为天水围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天水围的土地资产,并打算自行把天水围以新市镇的形式进行发展。而天水围村则迁往今湿地公园丰乐围交界。

1980年代初,香港政府有意为发展新市镇以配合人口的增加。1982年香港政府和长江实业达成协议,香港政府宣布以22.6亿港元向华润及长实回购所有天水围的农地,再以8亿元代价,向天水围公司批出其中38.8公顷土地,并由政府进行天水围新市镇的发展。根据当年的协议,天水围的169公顷土地会发展成为13.5万人口的新市镇,其中的38.8公顷土地批予“天水围公司”发展住宅和商业用途,其馀130.2公顷土地则由政府发展公屋、资助房屋、政府、机构和社区设施,以及一些“商业用途的邻里商铺”(Some Commercial Accommodation for Neighbouring Shops),馀下的319公顷土地留作政府土地储备。[3]。1980年代末政府发展天水围新市镇,填平周边鱼塘并以住宅为主发展新社区。不过2010年12月6日英文《南华早报》揭露:原来当时的香港政府与上述的巍城有限公司签订密议(正式名称叫“私人备忘录”Private Memorandum),限制政府不得在该区另行发展商业,以免妨碍其私人屋苑(即后期发展的嘉湖山庄)的商业收益。有人指出这项秘密协议是引发天水围种种问题的根源,政府受协议约束,难以在天水围建设基本商业设施,以致区内经济无从发展,居民无法在区内谋生,需负担高昂交通费用跨区工作,为日后天水围的种种社区问题种下祸根,亦引致诸如失业、家暴等问题丛生。

1992年天水围首个公共屋邨天耀邨落成;继而天瑞邨则于1993年落成,为九龙东两个徙置屋邨(慈乐邨秀茂坪邨)分别提供部分安置资源。从1991年至1998年之间,由长江实业发展的嘉湖山庄各期物业相继入伙。早期乐湖居天耀邨一带是天水围的中心区。随着嘉湖银座(现称置富嘉湖)及嘉湖海逸酒店于1999年开幕启用,天水围公园及嘉湖银座一带成为了新的新市镇中心。1990年代初,轻便铁路天水围支线通车。1998年上半年,大榄隧道正式通车,天水围居民从此不再需要依靠屯门公路(或粉岭公路吐露港公路大老山隧道)往来九龙、香港岛、葵涌及荃湾市区;同时天水围南部发展大致完成。

政府于1995年完成天水围北规划研究,相关基建工程于1997年展开。天颂苑天华邨于1999年入伙,其后的数年是天水围北部屋邨入伙的高峰期。人口急剧上升,在2001年区内人口已达27万。1997年当时的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每年要兴建八万五建屋政策,于天水围北增建7千个公共房屋单位,让天水围北本已非常密集的公共房屋更加。俊宏轩天逸邨天恒邨的13,000个单位原本是规划为居者有其屋,但是后来又因为居屋第23期乙取消而改为公共房屋出租;房协曾计划在103区兴建夹屋项住宅,后来因当局于1998年10月宣布搁置夹屋计划而取消,改为兴建公共住租房屋,成为今天的天晴邨。由于公屋对住户人数的下限比居屋的要求为高,因此进一步增加天水围北的公共房屋人口,令中产阶级人口与中下阶级人口比例严重失衡[4]

2003年年初,香港爆发沙士疫症期间,天恩邨其中4座楼宇被香港政府用作为医护人员的临时宿舍;2004年由中转房屋改为公屋出租。

九广西铁(现属港铁屯马线)及九广轻铁(现称轻铁)的第四期支线于2003年末通车,天水围区内及对外交通都大为改善。2006年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的香港湿地公园正式开幕,为区内增加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2012年2月1日,屏山天水围体育馆投入服务,为天水围第四座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的体育馆。2017年1月9日起,天水围天坛街的天水围医院分阶段投入服务。2018年3月21日起,急症室于每天上午8时至下午8时提供服务,2018年11月21日起急症室24小时提供服务。

地理

天水围位于后海湾的南岸,为元朗平原的一部分。天水围的东北方为米埔湿地。后海湾的对岸为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海湾两岸的距离少于5公里。米埔一带为自然保护区,海湾沿岸没有被开发。

天水围的周边为乡村地区,南面有屏山,北面有辋井围流浮山,西面有厦村,东面有横洲。天水围的周边也有新发展的市镇地区:东南方有元朗新市镇,西南方有洪水桥新市镇屯门新市镇新界西北现正高速地城市化

旅游

  • 香港湿地公园,于2006年5月20日正式开幕,位于天水围东北部。
  • 屏山文化农庄,位于天慈路旁的冯家围,即前“有叉用乐园”。[5][6]
  • W*28 活动中心,户外野战场地
  • 名乐渔庄 Mingle Farm,占60万平方呎,设露营车、宿营、垂钓、烧烤场、笨猪跑、太空球及“泡泡酒店”等
  • 屏山文物径
  • 天秀墟

参考文献

  1. 存档副本. [2017-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4). 
  2. A Study on Tin Shui Wai New Town Final Report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 (PDF). [2012-12-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22). 
  3. 天水围发展史的谜团 德看生活事.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4. 陈惜姿. 天水围十二师奶. 香港: 蓝蓝的天. 2006年12月: 第23–24页. ISBN 9789889818197 (中文). 
  5. 屏山文化农庄. [201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6. 有叉用烧烤乐园 - 美食天堂. [201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