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毛公”即为毛亨(?-?),秦末汉初(战国末期)学者,赵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1][2][3] ,生卒年不详,毛遂侄儿。相传为毛诗学的开创者,其诗学传自子夏,以授毛苌。曾作《毛诗故训传》[4] ,世称为“大毛公”。
成就
毛诗是西汉时期鲁国人毛亨、毛苌学派的《诗经》。为当时的乐官所采集而成,各篇作者大都已不可考。汉代《诗经》学分为四家又名四家诗,为《齐诗》(齐人辕固生)、《鲁诗》(鲁人申培)、《韩诗》(燕人韩婴)、《毛诗》(赵人毛公)四家。后仅《毛诗》独传于世,今本十三经中之《诗经》即为《毛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秦始皇“焚书坑儒”致使《诗经》一度失传,到汉代传诗者当时共有四家:《齐诗》、《鲁诗》、《韩诗》和毛亨所传的《毛诗》。《齐诗》、《鲁诗》、《韩诗》三家诗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惟有鸡泽毛亨、毛苌叔侄注释的《诗经》流传至今,因此我们现在读到看到的《诗经》又称《毛诗》。
孔子删定《诗》后传给了子夏,子夏传给了曾申,曾申传李克,李克传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牟子传荀卿,荀卿传给毛亨,毛亨传给侄子毛苌。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整天以语《诗》为事的毛亨、毛苌不知何时大祸临头,为了保护《诗》,携带家眷一路仓惶地从鲁地鸡泽外迁北上,一步步远离尘嚣,最后来到相对荒僻但水草丰美的武垣县居住下来,其中毛苌迁至河间,隐姓埋名。
这也是后来史家有的称他为鲁人,有的直接称他为河间人的原因。直至汉惠帝撤销了“挟书律”,天下天平了,毛亨才敢光明正大地重新整理《诗经诂训传》[4],并亲口传授给毛苌。毛苌为儒门正宗毛诗的传授者。时人称毛亨为大毛公,毛苌为小毛公。
齐、鲁、韩三家诗从西晋到宋先后失传,现仅存《韩诗外传》[5]六卷,只有毛亨、毛苌叔侄作注的“毛诗”流传下来。郑玄作笺、孔颖达作疏,成就了《毛诗正义》[6]。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