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勒奈·笛卡爾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勒奈·笛卡爾
原文名 Rene Descartes
出生 (5196-03-31)5196年3月31日
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
逝世 1650年2月11日(1650-02-11)(53歲)
國籍 法國
教育程度 普瓦捷大學
職業 哲學家,科學家,數學家
知名於 創立了解析幾何
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
知名作品 《方法談》
《幾何學》
《屈光學》
《哲學原理》
《論光》

勒內·笛卡兒(法語: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是一名法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尤其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曾經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因而被稱為是解析幾何之父。他是二元論唯心主義理性主義的代表人物,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譯為「思考是唯一確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歐陸理性主義理性主義)哲學。

生平

1596年,笛卡兒出生在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的圖賴訥拉海(現改名為笛卡爾以紀念這位偉人)。他出身於地位較低的貴族家庭,父親Joachim雷恩布列塔尼議會的議員。1歲多時母親患肺結核去世,而他也受到傳染,造成體弱多病。[1]母親去世後,父親移居他鄉並再婚,而把笛卡兒留給了他的外祖母帶大,自此父子很少見面,但是父親一直提供金錢方面的幫助,使他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追求自己的興趣而不用擔心經濟來源問題。

1606或1607年,笛卡爾進入位於拉弗萊什耶穌會皇家大亨利學院Collège Royal Henry-Le-Grand學習。[2]在那裡,他學習到了數學和物理學,包括伽利略的工作。[3]1616年12月畢業後,他遵從他父親希望他成為律師的願望,進入普瓦捷大學學習法律,並獲得業士學位Baccalauréat和文憑。[4]畢業後笛卡兒一直對職業選擇不定,又決心遊歷歐洲各地,專心尋求「世界這本大書」中的智慧。1618年,笛卡爾加入荷蘭的拿騷的毛里茨的軍隊。但是荷蘭西班牙之間簽訂了停戰協定,於是笛卡爾利用這段空閒時間學習數學[5]

在笛卡兒的時代,拉丁文是學者的語言。他也如當時的習慣,在他的著作上簽上他的拉丁化的名字——Renatus Cartesius[[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條目]](瑞那圖斯·卡提修斯)。正因為如此,由他首創的笛卡兒坐標系也稱卡提修坐標系。

笛卡兒對結合數學與物理學的興趣,是在荷蘭當兵期間產生的。1618年11月10日,他偶然在路旁公告欄上,看到用佛萊芒語提出的數學問題徵答。這引起了他的興趣,並且讓身旁的人,將他不懂的佛萊芒語翻譯成拉丁語。這位身旁的人就是大他八歲的以撒·貝克曼Isaac Beeckman[[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條目]])。貝克曼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有很高造詣,很快成為了他的導師。[6] 4個月後,他寫信給貝克曼:「你是將我從冷漠中喚醒的人……」,並且告訴他,自己在數學上有了4個重大發現。

1621年笛卡兒退伍。

1622年,當他26歲時,笛卡兒變賣掉父親留下的資產,用4年時間遊歷歐洲,其中在意大利住了2年,隨後遷住於巴黎

因為在當時的法國教會勢力龐大,不能自由討論宗教問題,因此笛卡爾在1628年移居荷蘭,在那裡住了20多年。在此期間,笛卡兒致力於哲學研究發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包括了《方法論》(Discours de la méthode)、《形而上學的沉思》(Méditations métaphysiques)和《哲學原理》(les Principes de la philosophie)等,成為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

1649年笛卡兒受瑞典克里斯蒂娜女王之邀來到斯德哥爾摩擔任女王的私人教師,但不幸在這片「冰雪岩石的土地」上得了肺炎,在1650年2月去世,享年54歲。

1663年他的著作在羅馬巴黎被列入禁書之列。1740年,巴黎才解除了禁令,那是為了對當時在法國流行起來的艾薩克·牛頓世界體系提供一個替代的東西。

宗教信仰

笛卡爾的宗教信仰在學術圈中一直被嚴格地爭論着。他聲稱是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天主教)徒,以及「沉思」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基督教信仰。但是在他自己的時代,笛卡爾被指控宣揚秘密的自然神論無神論信仰。與他同時代的布萊茲·帕斯卡說,「我不能原諒笛卡爾;他在其全部的哲學之中都想能撇開上帝。然而他又不能不要上帝來輕輕碰一下,以便使世界運動起來;除此之外,他就再也用不着上帝了。」[7][8]

斯蒂芬·高克羅格Stephen Gaukroger的笛卡爾傳記中寫到,「他作為一個天主教徒有着很深的宗教信仰,並一直保持到他死的那一天,並帶着堅定的,熱情的探索真理的渴望。」[9]在笛卡爾死於瑞典後,克里斯蒂娜女王放棄了她的王位轉信羅馬天主教(瑞典法律要求統治者是新教教徒)。她一直聯繫的僅有的天主教徒就是笛卡爾,他曾是她的個人家庭教師。[10]

參考文獻

  1. 移至 Rodis-Lewis, Geneviève. Descartes'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s philosophy. (編) Cottingham, Joh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Descart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2. ISBN 978-0-521-36696-0. 
  2. 移至 Desmond, p. 24
  3. 移至 Porter, Roy. The New Science. The Greatest Benefit to Mankind: A Medical History of Humanity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paperback edition, 135798642. Great Britain: Harper Collins. 1999: 217 [1997]. ISBN 0006374549. 
  4. 移至 Baird, Forrest E.; Walter Kaufmann. From Plato to Derrida.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8: 373–377. ISBN 0-13-158591-6. 
  5. 移至 René Descartes. FamousScientists.org. [15 December 2011]. 
  6. 移至 參考 Stephen Gaukroger: Descartes. An Itellectual Biography.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5, p.68.
  7. 移至 Think Exist on Blaise Pascal. Retrieved 12 February 2009.
  8. 移至 〔法〕帕斯卡爾《思想錄》,思想錄34
  9. 移至 The Religious Affiliation of philosopher and mathematician Rene Descartes. Webpage last modified 5 October 2005.
  10. 移至 Smith, Kurt. Descartes' Life and Works.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BY COLA. Fall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