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鋼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鋼琴,(英語: piano )(意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意大利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發明了鋼琴[1]

鋼琴旅程

歷史起源

鋼琴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動琴槌以敲打琴弦。從十八世紀末以來,在歐洲美國,鋼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鍵盤樂器。

鋼琴發源於歐洲,十八世紀初,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發明的一種類似現代鋼琴的鍵盤式樂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從鍵盤樂器發展的歷史來說,現代鋼琴是由鋼琴的前身——以撥弦發音的大鍵琴與以撞弦發音的小鍵琴演進而成的。

從十六世紀末開始,大鍵琴和古鋼琴這兩種鍵盤樂器逐漸盛行起來,直到十八世紀末,才被鋼琴取而代之。

鋼琴首次出現於1709年,在當時是一種既複雜又昂貴的樂器,只有皇室和貴族才有機會接觸到。

一開始,Johann Sebastian Bach(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一些非常有聲望的音樂家們並不欣賞鋼琴的音色。但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鋼琴就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當Mozart(莫扎特)、Brahms(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這些極具創造力的音樂家投入鋼琴的懷抱之後,熱情便瞬時被引爆。

在當時那個年代,這些新銳鋼琴家就如同「搖滾巨星」一般,他們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可謂給音樂創作錦上添花,為鋼琴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力量。

皇室和貴族紛紛把鋼琴這一樂器納入他們的樂隊中,民眾可以圍坐在鋼琴四周,聆聽最新創作的優美旋律。

工業時代的興起衍生出一個新的社會階層——中產階級,鋼琴在這一群體中大為流行。其中三角鋼琴是社會地位的象徵,通常用在與正式的獨奏演出或與樂團的協奏里,而立式鋼琴則更受家庭的歡迎。

撥弦古鋼琴

撥弦古鋼琴——哈普西科德(Harpsichord)在音源與演奏形式這兩大特徵上,都與擊弦古鋼琴有着完全相同的特徵。

就是外型上也基本一致,乃至如今我們僅從外型上難以分辨它們是哪一種琴。

兩種古鋼琴在外型、音源、演奏特徵上是一致的,但它們演奏所發出的聲音效果則完全不同。這是由於激發琴弦方式的不同使然。撥弦古鋼琴是在鍵盤的尾端裝有撥弦的裝置,其撥弦的撥子是以金屬薄片包裹皮革製成,也有使用禽鳥的羽翎作為撥片,故也稱這種琴為羽管鍵琴

按動音鍵而撥弦,十指可同時並用,彈奏出各聲、復調音樂。這種激發音弦的方式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點。

首先,撥弦的方式使其音量、音色難以變化,且不可克服在撥動弦時產生撥動噪音。

又由於撥片在琴弦上停留的時間不可能如擊弦弦槌在琴弦停留的時音那樣短促(0.3秒),所以琴弦不能充分振動,聲音較弱而短促。

這些缺點決定了它音樂表現力的不足。但其纖細而韻味十足的音色自有其獨特之處,在古代的宮廷室內樂為代表的音樂形式盛行時,這種獨具特色的音質有着無可替代的功能,其能在音樂歷史舞台中風光300來年就證明了這一點。

擊弦古鋼琴

擊弦古鋼琴稱為科拉維科德(Clavichord),它無論從音源、演奏形式、激發琴弦的方式都更接近現代鋼琴

但是由於它的結構過於簡單:

一沒有三級槓桿的傳動方式;

二沒有擊弦後立即脫離琴弦的裝置;

三不能快速連續彈奏;四沒有現代鋼琴所具有「軟中硬」的弦槌。

以上4個方面正是現代鋼琴擊弦機鍵盤的主要特徵。

由於上述原因,擊弦古鋼琴的音量小而纖細,具有一種恬淡的金屬音色,有些像敲擊鋼片琴的聲音特色,聽起來也有其迷人之處。

在小範圍的室內樂作品中有着其它樂器所難以替代的聲音效果,乃至在1709年現代鋼琴問世後仍在歐洲樂壇上活躍了100多年。

隨着現代鋼琴的不斷完善、社會生活的快節奏而出現的爵士樂、搖滾樂的需要,古鋼琴——似柔弱纖細而又羞澀的貴婦人——也只能歸隱於現代社會舞台的大幕之後了。

自19世紀中、末葉歐洲又興起了復古之風,歐洲各大中城市保存完好的輝煌古建築群落、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美術、音樂等古典文化藝術長久的生命力使古鋼琴又再着盛裝,走上舞台。

這正是我們人類在快速前進的路途之中回首望去所發現的不該丟棄的寶貴財富。於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重新奏響,古鋼琴又翻開了新的篇章。誠然它不占據現代音樂舞台的主流,但是我們相信,它將為我們的精神生活增添晚霞的壯美。

這些古老的文化遺產當然不應被遺棄,因為它不僅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夕陽的壯美,使我們看到人類的先祖們所創造的文化,同時我們也更清醒地看到了現代樂器之豐富,現代樂器之王——鋼琴如日中天的輝煌。

進步發展

國外

17世紀到18世紀間,撥弦古鋼琴在當時的音樂生活中有着相當顯赫的位置,可以說是它的全盛時代。

至18世紀初,歐洲大陸音樂迅速發展,音量弱小的撥弦古鋼琴已不能滿足當時音樂家們的需要,因而逐漸被音量洪大的鋼琴所取代。

鋼琴的發明者是巴爾托洛奧.克里斯托福里,他是意大利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的一位樂器製作師。

1709年,他以撥弦古鋼琴為原形,製作出一架被稱為具有「強弱音變化的古鋼琴」他在鋼琴上採用了以弦槌擊弦發音的機械裝置,代替了過去撥弦古鋼琴用動物羽管波動琴弦發音的機械裝置。

從而使琴聲更富有表現力,音響層次更豐富,並能通過手指觸鍵來直接控制聲音的變化。在克里斯托福里的第一架鋼琴出現後的一百年裡,撥弦古鋼琴仍為人們所應用,但更多地是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

故以弦槌代替撥弦發音就成為當時鍵盤樂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鋼琴的標誌與象徵。

1709年後,克里斯托福里又進一步改革了原來擊弦機的結構,他在這部機械中安裝了一種與現代擊弦機的復震槓桿系統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動槓桿,使擊弦速度比原來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連續彈奏;音域也增加為4組;可以說這就是現代鋼琴的雛形。

他的這一發明為以後的鋼琴製作師們打開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門。但遺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發明並沒有得到他的意大利同行們及當時演奏家們的注意,卻在異鄉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德國管風琴師、製作師戈特弗里德.西爾伯曼,在1730年根據一份繪製極不準確的意大利鋼琴草圖,借鑑克里斯托福里的發明,製造出德國第一架鋼琴[2]

他把這架琴送到音樂大師巴赫那裡鑑定,巴赫卻不屑一顧,只是說道:「觸鍵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在採用了巴赫的建議之後,於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進宮晉見腓特烈大帝時彈奏了西爾曼的新型鋼琴。

西爾曼對鋼琴改革的主要貢獻在於對鋼琴制音器的運用。他利用手動音拴使全部制音器離弦,以使鋼琴的音響效果更豐富並具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對於我們當代的演奏家來說,這種性能在鋼琴中是用腳迅速而敏捷地控制着,很難想象當時是用手來操作的。

鋼琴雖誕生在意大利,卻在德奧和英國得以發展成長。至18世紀中葉,人們對鋼琴的製作工藝實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這一時期,西爾伯曼及其子弟在鋼琴的變革中起着主導作用。

西爾伯曼的名徒被稱為「十二弟子」,他們分別製造出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即「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和「英國式擊弦機鋼琴」。

他們具有不同的機械性能和不同的音響效果,由此形成兩大不同的鋼琴製作流派。這兩種流派,也對當時的音樂家們產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影響。

「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的鍵盤觸感較輕,能夠彈出快速的音符,音色變化細微,在與管弦樂隊協奏時,音色對比清晰。這正符合莫扎特溫文爾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樂需要。

約翰內斯.楚姆佩是西爾伯曼的名徒之一,他於1760年來到英國,成為著名鋼琴製作師;他的產品被稱為「英國式擊弦機鋼琴[3]

這種鋼琴觸鍵感覺較重,但聲音渾厚深沉,正適合於克萊門蒂那堅實有力的音樂風格。莫扎特和克萊門蒂當時是名聲同噪的鋼琴演奏家,由於他們演奏風格的不同,他們分別使用結構各異的維也納式和英國式鋼琴。

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萊門蒂在維也納奧國國王的王宮裡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鋼琴演奏比賽,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這次比賽對提高鋼琴在諸樂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鋼琴在它誕生的頭一個世紀中經歷多次改良。雖然開始它被形容為是鍋爐工製造出的粗陋機械,少有優雅之色,在表現細膩的情感上遜於撥弦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但隨着時代的變遷,音樂由巴羅克風格向古典主義演變,聲音尖銳、古板、缺乏生機的撥弦古鋼琴被音響豐富、細膩、洪亮的鋼琴所替代。

到18世紀後期鋼琴已登上「樂器之王」的寶座。

隨着工業生產的增長,許多家庭都能夠負擔得起鋼琴的費用,每家每戶都要擁有一架鋼琴。由於日益增長的需求,鋼琴的教學系統開始變得火爆。越來越多的父母希望她們的子女能夠學習彈奏鋼琴。如今,數碼科技的革新燃起了人們對鋼琴新一輪的熱情。你不僅可以在電聲樂器的實體店面購買到數碼鍵盤和教學程序,還可以結合時下最流行的App在iPad等平面電腦上使用。

中國

鋼琴在18世紀的歐洲有着相當顯赫的位置,在中國鋼琴的製造也從兩百多年前就已開始。

1886年,上海謀得利工廠正處於開辦初期,急需一批技術較高的木工與油漆工,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外輪上干木工的寧波巧匠被英商發現,他就是被中國鋼琴行業稱為「祖師爺」的毛文正

1890年,從寧波來的工人逐漸增多,產量大增。在英商謀得利偷學到技術的華工紛紛自立門戶,上海出現了第一批民族鋼琴作坊(不過初期的業務以鋼琴修理為主)。

至20年代末,上海的制琴廠商有20家,其中風琴廠13家,鋼琴廠7家(包括修理)。中國的現代鋼琴製造業始自中國建立之後的1950年。

當時的北京新中國鋼琴廠(北京鋼琴廠的前身)於1950年10月製造了完全由自己生產的第一台國產立式鋼琴[4]

基本構造

踏板鋼琴

踏板(Pedal)是指鋼琴下面用足踩的踏板而言。它是鋼琴中除鍵盤外最重要的配件。1711年意大利樂器製造家克理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在改造鋼琴時發明的。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其中最常用的是延音踏板)

延音踏板(Damper Pedal):右踏板,也叫做延音踏板,又叫共鳴踏板。是英國布勞馬(John Broadwood)於1783年發明,通常是鋼琴下最右內側的踏板,也有書上稱之為「增音器」,當延音踏板被壓時下,平時壓在弦上的制音器(Damper)立即揚起。使所有的琴弦延續震動,將踏板放開後,所有的制音器又全部壓在琴弦上制止發音。由於按下制音踏板會使琴聲在一定程度上擴大,故又稱強音踏板(Loud Pedal)。

柔音踏板(Soft Pedal):左踏板,也叫做弱音踏板(ulna cord)。在平台式鋼琴里,踩下柔音踏板時,琴槌會立刻向旁推移,使音量減少,並使聲音變得非常清純、柔和。而立式鋼琴,踩下柔音踏板時,琴槌移近琴弦,藉以減輕衝力,減少打擊的長度與強度,使音量變小。它的作用就不僅是幫助演奏者彈得更弱,也是為了增加聲音的柔和,並除掉音質中任何敲擊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樂演奏者的弱音器」。

消音踏板(Sostenuto Pedal):中踏板、選擇延長音踏板(sostenuto)。具有特殊性能的踏板。三角鋼琴中間踏板的用途是「特定連音踏板」,用法是先彈下琴鍵並保持,踩下「特定延音踏板」不放,剛才所彈鍵會繼續延音,其他鍵不受影響。大部分現代立式鋼琴的中間踏板被踩下時,一塊活動的絨布會夾在琴槌和琴弦之間,使音量變得極低。通常只使用於夜間或清晨彈奏鋼琴之時,以免驚擾鄰居的安寧。所以有時候也稱為也有稱之為倍弱音踏板。

調音釘

(Tuning Pins)是一些能夠用特製扳手扭動旋轉的釘狀螺栓。它的旋床是有鎖口的特製高碳鋼,因而琴弦能牢固地繞在弦軸釘上,致使音準在琴弦高強度拉力作用下能長期保持並穩定下來。

琴槌

琴槌(Hammer)外包着高品質的毛氈或絨布,由於這層「皮膚」多是羊毛造的,因而又稱羊毛槌。它本身連着琴鍵,當琴鍵被按下時,琴槌便會打落琴弦上並借着琴弦的振動使鋼琴發出聲音。因此,它的作用是用來敲擊被調音釘緊扣着的琴弦。

制音器

制音器(Damper)制音器是與弦緊貼着,用來阻止弦的震動。例如當鋼琴上的琴鍵被按下時,鋼琴內部的琴槌會打在一條條用銅製造的琴弦上,借着琴弦的震動發出聲音。

擊弦機

擊弦機(Action)擊弦機連接着琴鍵和琴槌,是整部鋼琴的靈魂和最重要的配件。

音板

(Soundboard)音板位於鋼琴內部的一塊大木板,高檔鋼琴用楓樹實木板拼成,現代低端普及琴有用密度板。它連着調音釘,緊貼着琴弦,當琴弦振動,音板會使聲波高效率耦合到空氣中,即將聲音透過響板反射以及擴大出來。

琴鍵

琴鍵(Keyboard)整個琴鍵都是由黑鍵白鍵組合而成。黑鍵36個,白鍵52個,共88個。部分鋼琴不同。

演奏技巧

成功的音樂作品是作曲家最初的思想動機推動靈感創作,使其作品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具有想象力、表現力。通過演奏家十分嫻熟的演奏技巧將好的音樂作品傳達給觀眾,其中音樂表現應當由情感來支配,應當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一味地炫耀技巧是沒有靈魂的音樂,因此兩者有機地相容相依才能得到理想的音響效果。因此彈奏鋼琴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音階:音階24個大小調是比較重要且有用的。很多大型奏鳴曲、樂曲、協奏曲都有很多地方有音階,因此需要將音階掌握好。彈音階要注意的是讓所有音發出來的聲音都要一樣,不能有輕有重,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控制能力,如果彈音階的時候還是有的重有的輕,控制不好力度,可能演奏不出令你滿意的音色和旋律。

琶音:琶音包括24個大小調琶音跟屬7減7琶音。這個是建立在音階之上的東西,主要練習手指之間的擴張和伸縮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練習。鋼琴曲琶音部分占很大一部分,各式各樣的琶音都會出現,但都是24個大小調屬7、減7和弦的琶音變形模式,所以彈好基本琶音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八度:8度的演奏技巧有兩種,第1個只用手腕技巧,第2個用手臂和手腕一起來完成。如果彈篇幅很長的8度片段就需要手腕技巧,如果彈最後結尾那一小部分8度就需要手臂的力量,這樣才能彈出氣勢輝煌的效果。如果是兩隻手一樣的8度片段,就需要手腕和手臂的配合使用,如果只用手腕或手臂就很難彈出ff的力度和很好的跳躍。

輪指:常用的輪指有3個指的,有4個指的。彈的要有較好的顆粒性,不能有任何模糊和混亂的成分在裡面。比如說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的開頭部分就需要很連貫的輪指[5]

和弦:和弦方面主要還是練習方法問題。不管是幾個音的和弦彈下去都要整齊,不能有前有後,P的和弦演奏要非常輕巧、乾淨利索, f的和弦要有種金屬般的聲音,彈下去的音就要沉下去,不能彈下去的和弦給人一種發飄的感覺。

大跳:這個說白了就是很機械的動作,尤其是2個8度以上的大跳純粹是技巧方面的事情,這個一開始慢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慢練才能讓肌肉鬆弛下來,記住八度演奏琶音的位置,而且慢練的時候需要弧度,這樣快彈的時候就不至於錯音較多。

手指獨立練習:掌握這個技巧需要對鋼琴的彈奏有一定的了解之後。什密特鋼琴教程是有一定難度的一本鋼琴指法練習,但是彈過之後就會發現原來不可解決的技巧問題都不在是困難的了。李斯特夜鶯就是非常好聽的一首小樂曲,但是很多人總也彈不利索,就是手指獨立問題沒有根本解決。

三六度和弦練習:這個是較難的技巧之一,重要是指法跟手指柔韌性,也是一個重要的技巧。對於右手較容易練習,3 、6度音階還能能彈清楚,速度也沒問題,但是對於左手,速度跟清楚只能做到1個,3、6度雖然較難彈,但能堅持練習,會有一定收穫。

代表作品

獨奏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拉赫瑪尼諾夫 《意大利波爾卡》、《升c小調前奏曲》

約翰·帕赫貝爾 《D大調卡農與吉格》

肖邦 《幻想即興曲》、《英雄波蘭舞曲》、《小狗圓舞曲》、《夜曲》等

巴赫 《E調前奏曲》、《二部創意》、《三部創意》

門德爾松 《春之歌》、《婚禮進行曲》等

舒伯特 《軍隊進行曲》、《小夜曲》等

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五號》

德彪西 《月光》、《意大利波爾卡》等

舒曼 《夢幻曲》

貝多芬 《熱情奏鳴曲》、《悲愴奏鳴曲》、《獻給愛麗絲》、等

柴可夫斯基 《四季套曲》、《聖母頌》 、《小步舞曲》等

賀綠汀 《牧童短笛》等

莫扎特 《土耳其進行曲》等

理查德·克萊德曼 《夢中的婚禮》、《秋日私語》、《水邊的阿狄麗娜》等

協奏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莫扎特 27首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 五首鋼琴協奏曲(作品15、19、37、58、73)

舒曼 a小調鋼琴協奏曲

肖邦 兩首鋼琴協奏曲

李斯特 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A大調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 鋼琴協奏曲(作品1、18、30)

格里格 a小調鋼琴協奏曲、聖桑五首鋼琴協奏曲

巴托克 鋼琴協奏曲

普羅科菲耶夫 三首鋼琴協奏曲(作品10、16、26)

柴科夫斯基 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拉赫馬尼諾夫 第三鋼琴協奏曲(作品30)

社會影響

鋼琴之所以成為樂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類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發展所賦於它的,鋼琴作為樂器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需求,鋼琴的發展更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精神生活不斷發展的狀態。

鋼琴作為物質基礎,為音樂家的創作提供了條件,音樂家創造發展的鋼琴文化又促進鋼琴結構功能的進一步成熟。由此我們說鋼琴是鋼琴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鋼琴、認識鋼琴,也就成為了一個音樂人認識鋼琴文化的必須了。

通常人們認為鋼琴有近300年歷史,即1709年由意大利制琴大師B·克里斯托福里所創製的現代鋼琴的前身。在以後的200多年,又不斷改進完善,方成為我們看到的現代鋼琴。然而,鋼琴的整個演變過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即現代鋼琴出現之前,鋼琴已存在了300多年,我們稱這一階段的鋼琴為古鋼琴

現代鋼琴的前身只是1709年古鋼琴質的發展與飛躍。若沒有古鋼琴所發展的「量」的積累,也就不會產生1709年古鋼琴「質」的飛躍。

鋼琴的傳統市場需求呈現下降趨勢,而發展中國家的鋼琴消費量不斷增加。全球鋼琴製造和消費正從歐美日向新興市場轉移,其中,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鋼琴生產國和消費國。

2012年,中國國有企業仍然是鋼琴的主要生產主體,生產鋼琴達到17.1萬架,約占全國鋼琴總產量的45%。

隨着中國人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鋼琴作為重要的文化娛樂消費品越來越受到重視。現今世界鋼琴生產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歐洲地區為全球高端鋼琴生產地,而中國鋼琴產量排名世界第一,但超過九成是中低端鋼琴2010年世界鋼琴總產量約為45萬架,其中亞洲鋼琴總產量約42.7萬架,占世界產量的94.89%,中國鋼琴產量約占世界鋼琴產量的73.33%。

樂器保養

設計琴罩的

購買了一架新鋼琴,首先想到的是做一個琴罩。一般琴罩大多採用質地柔軟的布料加工、琴罩的設計以既美觀又方便為原則,出售鋼琴的商店也有售。琴罩的質地、款式、顏色要和鋼琴及家庭的環境相協調。還可以在鋼琴頂面蓋一塊網眼比較大的裝飾布或白色網扣織物,女同志可以根據鋼琴的尺寸和自己喜歡的圖案自己設計製作。

注意:不可把包裝鋼琴用的塑料罩套在上面,或在鋼琴上蓋上一塊塑料布。塑料布或罩子使空氣不流通,琴底下的潮氣進入琴體內,鋼琴長期在這種情況下將會嚴重受潮,容易導致內部機件的不靈活,音色發悶,金屬件生鏽,外觀油漆失去光澤,影響鋼琴的使用的壽命。有的鋼琴主人為了保護鋼琴鍵子,特意做一塊琴鍵罩布,罩布的質地一般都選用比較厚的毛織品,其實鋼琴使用完都要蓋上琴蓋的,沒有必要再放一塊琴鍵罩布,而且彈好琴後鍵盤上都有一些手汗,蓋上罩布後,罩布起到吸潮的作用,很少有人經常把罩布拿出去曬一曬,長期下去罩布的潮氣勢必會導致鍵孔呢受潮膨脹,鍵皮便容易開膠[6]

化學劑擦拭

為了保證鋼琴的漆膜光亮清潔,應經常用軟布揩擦表面。如外表有人體脂肪的油印,汗水滴落在鋼琴外殼的油漆面上,都會一定留下痕跡。如果當時沒有清除,時間一久,形成斑斑污點。要清除油漬、汗邊形成的污點,可用軟布蘸上酒精或經過稀釋的洗潔精,在琴面上擦拭後,再用干布擦淨,然後在鋼琴的外表塗上鋼琴高級光亮劑,再用軟布擦拭。通常可保持一段時間鋼琴的外表不容易粘上油污及灰塵。切忌用丙酮、稀料(香蕉水)等化學劑擦拭。

鋼琴上不要放置不必要的裝飾品和雜物,以免雜物掉進鋼琴,使機件發生故障。彈奏時,這些雜物還可能產生共振,影響彈奏。也不要把點燃的火柴頭、煙頭、熱水杯放在鋼琴上,以防燙壞油漆。當然更不能把盛有液體的容器直接放在琴上,一旦容器翻倒,致使液體流入琴內,內部機件膨脹,生鏽,將給鋼琴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保持通風

鋼琴的擊弦機系統等部件使用了許多全羊毛氈材料,為了防止蛀蟲蛀壞呢氈,老鼠鑽進琴內咬壞機件或在琴里做窩,必須在鋼琴里放上樟腦丸之類的殺蟲劑。將樟腦丸等殺蟲劑裝在小布袋裡,分別掛在擊弦機兩邊的鐵架柱頭上以及琴鍵與鍵盤底板之間,並定期更換。如果長期不使用,則應在琴內放足殺蟲劑和乾燥劑,將踏板孔堵上,並套上琴套,把鋼琴放在通風條件、溫濕度較為正常的地方保管。

如果鋼琴弦軸釘和琴弦生了銹斑,有的人會往弦軸何和琴弦上塗抹凡士林或機油,如果油類從弦軸釘滲進弦軸孔內,就會給鋼琴調音帶來麻煩,嚴重的根本無法調音。琴弦上的油漬粘到了制音器音頭上、小槌頭上,不但會影響毛氈的顏色,而且制音效果和音色也將變壞。弦軸和弦上的油漬時間一長會粘上灰塵,這樣既不美觀,防鏽的能力反而更差。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弦軸部位的銹斑清理可用干布蘸上少許汽油和機油擦拭一遍,再用干布擦盡油漬。琴弦部分的輕微銹斑可用酒精調鉛粉,用氈布蘸上用勁擦拭,直到銹跡消失。

彈奏時,不能用手猛烈敲擊琴鍵或用腳猛踩踏腳板,以免造成擊弦機械損傷和踏腳彈簧斷裂、不要用銳器刻畫琴鍵和漆膜表面。在開閉琴蓋時動作不要過猛,應首先合上書架,以免開閉琴蓋時,琴鍵受損。鋼琴使用完畢應將琴蓋等全部關閉,並罩好琴套,防止灰塵的入侵。

樂器分類

早期鋼琴

1711年,意大利作家Scipione Maffei寫了一篇文章介紹這件新的樂器,包括不太準確的機構圖解。這篇文章在西歐廣泛傳播,很多工匠都據此製作鋼琴。1726年,德國管風琴製作師希爾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1683年~1753年)根據這篇文章也製造了一台鋼琴,並加入類似現代鋼琴延音踏板的手動音栓,可以揚起琴弦上制音器。

1730年代,希爾伯曼曾把他製造的鋼琴介紹給巴赫,不過巴赫當時並不喜歡它,抱怨高音太弱,動態範圍不廣。之後希爾伯曼又進行了改進,1747年巴赫訪問柏林,試奏並稱讚了希爾伯曼的鋼琴。希爾伯曼有很多學生,他們對早期鋼琴發展有重大的貢獻,其中重要的12位,稱為「十二門徒」。部分人移居英國,在德語國家和英國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製造流派。

維也納式擊弦機

十八世紀後期,鋼琴的製造越來越多。希爾伯曼的學生斯泰因(Johann Andreas Stein,1728-1792)在德國奧格斯堡開始了鋼琴的製作。斯泰因鋼琴有一個後向的擊槌,比起現代鋼琴,對觸鍵力度非常敏感。

莫扎特於1777年訪問奧格斯堡,並且試奏了斯泰因的鋼琴(當時斯泰因鋼琴取消了克利斯托弗利鋼琴的擒縱機構[escapement]),後來在寫給父親的信里,莫扎特稱讚斯泰因鋼琴的音質均衡,製造工藝高超,但是也指出缺少擒縱機構。

斯泰因之後進行了改進,發明了Prellmechanik擊弦機,加入了擒縱機構,完善了延音踏板。斯泰因的女兒Nannette Streicher和女婿Johann Andreas Streicher在維也納繼續鋼琴製造的生意,他們是貝多芬的朋友,貝多芬擁有一台Streicher鋼琴。

同一時期在維也納還有其他鋼琴製造師,包括Anton Walter,他製造的鋼琴的音量Streicher鋼琴大一些。Walter是莫扎特的朋友,莫扎特在1781年時購買了一台Walter鋼琴。

還有Conrad Graf(1782年~1851年),他製造了貝多芬最後使用的鋼琴,同時開設了維也納第一個批量製造鋼琴的企業。這些在德語國家發展的鋼琴稱為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除了三角式,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還有方形鋼琴(square piano)。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使用木質框架,每個音有兩根琴弦,擊槌外有皮革包裹,琴鍵的白鍵和黑鍵的顏色和現代鋼琴相反,聲音比現代鋼琴要弱,對比清晰,混響時間短一些。

英式擊弦

從1760年代開始,由於德國的七年戰爭,希爾伯曼的很多學生移居英國,其中楚姆佩(Johann ChristophZumpe)開始在羽管鍵琴製作家Burkat Shudi的工場製造便宜的方形鋼琴。這種方形鋼琴雖然沒有擒縱機構,技術上相對落後,但是卻非常流行,在鋼琴取代羽管鍵琴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768年J.C.巴赫用這種方形鋼琴作鋼琴史上的第一次公開演奏。

現代鋼琴

現代鋼琴從外形上主要分成立式鋼琴三角鋼琴

三角鋼琴是鋼琴最原始的形態,一般都用於音樂會的演奏,是一件笨重的龐然大物。為了解決占地的問題,立式鋼琴被發明出來。立式鋼琴採用了一種琴弦交錯安裝的設計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空間上的要求和音色音量的平衡問題。只要家中有一小塊空間,都能安放一台立式鋼琴。

無論是三角鋼琴還是立式鋼琴,其基本結構都是一樣的。由:弦列、音板、支架、鍵盤系統(包括 黑白琴鍵和擊弦音棰,共88個琴鍵)、踏板機械(包括頂杆 和踏板)和外殼共六大部分組成。

鋼琴的音域寬廣,現代鋼琴一般為88鍵,可達7個多八度,音量宏大,音色變化豐富,可以表達各種不同的音樂情緒,或剛或柔,或急或緩 均可恰到好處;高音清脆,中音豐滿,低音雄厚,可以模仿整個交響樂隊的效果,因此有「樂器之王」的稱號。

Slide soft system技術簡稱3S技術,是立式鋼琴中最好的革新,由日本東洋鋼琴製造株式會社發明,普通立式鋼琴是通過改變擊弦距離,輕打琴弦來減弱琴音。但使用3S技術的鋼琴採用與三角鋼琴同樣的工作原理,減少被打弦的數量來達到弱音效果。3S技術可使有效打弦速度達到普通鋼琴的1.5倍,能夠以不次於三角琴的打弦速度演奏。而且在使用弱音踏板演奏時,絲毫不會影響連擊的速度。安裝有3S技術的立式鋼琴即使踩上弱音踏板,觸鍵的手感也不會發生變化。

普通的立式鋼琴在弱音演奏時不可避免出現手感差的情況,但3S系列鋼琴克服了這個難題,它通過打3根弦中的2根,2根弦中的一根,一根弦的用弦槌的一端來擊打的方法來達到弱音的效果。使其不但可以減小音量,而且可以自由的改變音色,讓您享受不次於三角鋼琴的演奏效果。

十八世紀時鋼琴上的張弦是用木框,而琴弦則以銅絲為主,配用鐵絲。隨着工業的發展,冶煉技術不斷提高。一八二五年鋼琴弦架開始改用鑄鐵架(又稱「鋼板」);又於一八三四年開始裝用鋼弦; 鋼琴除了鋼弦之外20%是鑄鐵支架,之所以叫鋼琴是因為鴉片戰爭後西方國家看到中國的市場,一些歐洲商行引入中國大批鋼琴。他們宣傳鋼琴裡面的材料是鋼製成的,所以很重。當時是一個新生事物比較時髦,此後國人便開始習慣稱為「鋼琴」了。

自動鋼琴

自動鋼琴最初形式(出現19世紀末)是在普通鋼琴前加用一部可移動的「演奏器」(player),外形極似一架小型足踏簧風琴,有一排65-88個「木手指」置於普通鋼琴鍵盤上方。演奏器用打孔紙卷(打孔位置與鋼琴譜相符)操縱;用足踏風箱鼓風,風通過紙卷緩緩轉動的紙卷上的孔位,驅動機械連動相應的「木手指」擊琴鍵奏出音樂。

此後又有設計將外附的演奏器直接裝置於鋼琴內部,並可控制速度、力度、踏板等。自動鋼琴在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曾廣為流行於家庭娛樂,有過兩年內生產50萬台的紀錄;至30年代由於無線電及唱機的興起,才漸被淘汰。但因為紙卷打孔在數量上不受人手十指的局限,鋼琴上的音數和音域都可儘量發揮運用,故自動鋼琴仍受現代作曲家的青睞。拉赫瑪尼諾夫德彪西馬勒格什溫施特勞斯都曾為這一樂器寫作樂曲,製成紙帶,供演奏使用。

現代自動鋼琴(本世紀80年代) 隨着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用集成電路和CPU控制鋼琴自動演奏裝置成為可能。

據此基本原理,一些知名企業投入了鋼琴自動演奏系統的研製與生產。其原理是利用計算機MIDI信號原理,把鋼琴鍵盤的速度和力度信號,以及記譜法轉換成特定的能讓自動鋼琴CPU識別的信號,驅動40V電力信號,讓安裝在鍵盤底端的動力部分推動鋼琴的榔頭髮出聲音。

隨着採樣率的進一步提高,鋼琴演奏的表現力大大豐富。在推動自動鋼琴中國本土化的進程中,上海北京樂器研究所等企業,為自動鋼琴的本土研發、技術引進做出了努力。

視頻

鋼琴相關視頻

四歲小女孩超高水平演奏鋼琴十大難曲之一《野蜂飛舞》,驚呆了!
郎朗這段鋼琴,都快激動的站起來彈了!韓國人都聽激動了!
郎朗白宮演奏《我的祖國》奧巴馬表情陶醉頻點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