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絪(752年-829年),字文明滎陽人。

父鄭羨,池州刺史。鄭絪生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少好學,善屬文,進士出身,登宏詞科,授秘書省校書郎鄠縣尉。最初為西川節度使張延賞掌書記,喜結交名士如張參楊綰常袞等,五代無名氏《玉泉子》記載劉景《商山題詩》受鄭絪的賞識。

唐德宗時期歷任補闕起居郎翰林學士、司勛員外郎知制誥等內職。

唐順宗時,帝師王叔文發動永貞改革宦官俱文珍劉光琦不滿,劫持順宗,以長子李淳太子監國,遷鄭絪為中書舍人,不久,俱文珍立李淳為帝,即唐憲宗,順宗退位上皇,鄭絪拜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加集賢殿大學士,轉門下侍郎、弘文館大學士,與杜黃裳同掌朝政。

元和五年(810年),因拜相而謙默無為,被貶秩為太子賓客。三月出為嶺南節度使廣州刺史、檢校禮部尚書。以廉政著稱。入為工部尚書,轉太常卿,又為同州刺史、長春宮使,改東都留守。入歷兵部尚書,旋為河中節度使。大和二年(828年),入為御史大夫、檢校左僕射、兼太子少保唐文宗即位後以太子太傅致仕。卒於唐文宗太和三年十月,年七十八歲。贈司空,諡曰宣。

《新唐書》曰:「鄭絪守道寡慾,為人正派。」《舊唐書》載鄭絪以文章出身仕途,生性恬淡,在朝中、朝外為官四十多年,雖然沒有赫赫顯奕之功,但他「守道敦篤」,愛好讀書著作,與當時名士如張參、蔣乂、楊綰、常袞、張籍韓愈等人相交相重,為講論名理之游,深受時人敬重。

有關典故

劉瞻的父親是個貧寒的讀書人,十多歲的時候,他就在鄭絪身旁管理筆墨硯台等書房用具。十八九歲的時候,鄭絪當上了御史,前往荊部商山巡視,中途在亭子裡休息,俯瞰山水。當時剛剛雨過天晴,山巒秀美岩石奇麗,泉水山石分外好看。鄭絪坐了很久,起來走了五六里地,說:「如此美景,卻沒有作詩,就是觀賞到天黑又有什麼關係?」於是又返回亭子,想要往亭子上題一首詩。他忽然發現亭子上已經題了一首絕句,墨跡還沒有干。鄭糹因驚訝於這首詩作得出色。而當時南北方向又都沒有行人。隨行的人對鄭絪說:「剛才只有劉景落在後面二三里地。」鄭絪同劉景開玩笑說:「莫非是你題的嗎?」劉景拜了拜說:「實在是因為看見侍御您欣賞風景起了興致,所以特意作了這首拙詩題在上面。」說完自我檢討又行了一個禮。鄭絪讚嘆了很久才離開。這次巡視回到了京城,鄭絪對自己的後輩鄭涵、鄭瀚等人說:「劉景將來是個人才,文學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從今以後讓他和你們一起到學院,住宿吃飯的標準和你們沒有差別。我也不再把他當做僕人指使。」三年以後,劉景所作的文章辭藻都十分華美,經過科舉考試被錄取。鄭絪推薦他當上了辟法寺學省清級。劉景所生的兒子就是劉瞻,後來參加科舉考試被錄取,最後當了宰相。[1]

子孫

參考書目

  1. 《鄭絪》文言文閱讀答案,查字典語文網, 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