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郑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𬘡(752年-829年),字文明荥阳人。

父郑羡,池州刺史。郑𬘡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少好学,善属文,进士出身,登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鄠县尉。最初为西川节度使张延赏掌书记,喜结交名士如张参杨绾常衮等,五代无名氏《玉泉子》记载刘景《商山题诗》受郑𬘡的赏识。

唐德宗时期历任补阙起居郎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郎知制诰等内职。

唐顺宗时,帝师王叔文发动永贞改革宦官俱文珍刘光琦不满,劫持顺宗,以长子李淳太子监国,迁郑𬘡为中书舍人,不久,俱文珍立李淳为帝,即唐宪宗,顺宗退位上皇,郑𬘡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转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与杜黄裳同掌朝政。

元和五年(810年),因拜相而谦默无为,被贬秩为太子宾客。三月出为岭南节度使广州刺史、检校礼部尚书。以廉政著称。入为工部尚书,转太常卿,又为同州刺史、长春宫使,改东都留守。入历兵部尚书,旋为河中节度使。大和二年(828年),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保唐文宗即位后以太子太傅致仕。卒于唐文宗太和三年十月,年七十八岁。赠司空,谥曰宣。

《新唐书》曰:“郑𬘡守道寡欲,为人正派。”《旧唐书》载郑𬘡以文章出身仕途,生性恬淡,在朝中、朝外为官四十多年,虽然没有赫赫显奕之功,但他“守道敦笃”,爱好读书著作,与当时名士如张参、蒋乂、杨绾、常衮、张籍韩愈等人相交相重,为讲论名理之游,深受时人敬重。

有关典故

刘瞻的父亲是个贫寒的读书人,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在郑𬘡身旁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𬘡当上了御史,前往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亭子里休息,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分外好看。郑𬘡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没有作诗,就是观赏到天黑又有什么关系?”于是又返回亭子,想要往亭子上题一首诗。他忽然发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没有干。郑纟因惊讶于这首诗作得出色。而当时南北方向又都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𬘡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𬘡同刘景开玩笑说:“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实在是因为看见侍御您欣赏风景起了兴致,所以特意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𬘡赞叹了很久才离开。这次巡视回到了京城,郑𬘡对自己的后辈郑涵、郑瀚等人说:“刘景将来是个人才,文学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一起到学院,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没有差别。我也不再把他当做仆人指使。”三年以后,刘景所作的文章辞藻都十分华美,经过科举考试被录取。郑𬘡推荐他当上了辟法寺学省清级。刘景所生的儿子就是刘瞻,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最后当了宰相。[1]

子孙

参考书目

  1. 《郑𬘡》文言文阅读答案,查字典语文网, 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