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月亮泡 |
中文名称;月亮泡 地理位置;吉林省大安、镇赉2县之间 面积;205.7平方公里 最大库容;4807万立方米 平均水深;4.7米 |
月亮泡是吉林省淡水渔业基地之一。位于省境西北大安、镇赉2县之间,濒嫩江右岸,为嫩江遗迹湖。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10公里,略呈蝶形。面积205.7平方公里。最大库容4807万立方米;平均水深4.7米,最大水深7.7米。养鱼水面1万多公顷。湖底平坦,底质为细沙和黑土。库区水生植物繁茂,浮游生物达60余种,对鱼类繁殖有利。是著名淡水鱼类产地。1976年筑堤,天然湖泊变成大型人工水库,除养鱼外,还用于灌溉。湖区集水面积19万平方公里。嫩江年均入库流量2.7亿立方米,洮儿河年均入库流量0.37亿立方米。
月亮泡渔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三、四千年前,秽貊、夫余等少数民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它是几代辽帝“春捺钵”的巡游地,是皇家贵族的乐园,也是当时兵家必争之地。[1]
序言介绍
所在地区 吉林
面积 30.000万亩
深度 平均水深 2.40米
形态描述 亮泡水库(吉林) 黑龙江水系,面积约20.00万亩,平均水深2-3米,底质:沙土。
生态特征 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及优势藻类的季节变化(毫克/升)
1981年,春季生物量2.86,春优势藻类硅藻,夏季生物量14.70,夏优势藻类蓝藻绿藻,秋季生物量35.23,秋优势藻类蓝藻绿藻。
水域水草状况
面积16.00万亩,平均水深2-3米,种数31,沉水植物量306,水草优势种菹草,测定时间1980,资料来源云宝深等。
面积20.00万亩,平均水深2-3,沉水植物量,水草优势种菹草,测定时间1986.3,资料来源大连水产学院。
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与季节变化(毫克/升)
春季生物量17.32,夏季生物量5.13,秋季生物量2.61。
底栖动物的密度(个/米)与生物量(克/平方米)(密度/生物量)
调查日期:80年~81年,底栖动物:16/,环节动物:187.1/1.145,螺类:30.4/4.7,蚌类:2.4/29.93,甲壳类:无,摇蚊科幼虫:684.8/11.12,其它水昆虫:6.8/0.3,其它:19/0.47,总计:924/47.7。
月亮泡镇位于大安市区西北部,距大安市区37公里,背靠月亮湖,南与太山镇、红岗子乡毗邻,北于镇赉县接壤,东临嫩江。全镇幅员面积1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1986亩,草原面积27000亩,林地面积14560亩。下辖10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总人口16000人,其中农业人口14600人。全镇有党支部14个,党员325名,其中农村党员245名。
月亮泡镇交通十分便利,南于图乌公路相接,镇内铺设了环镇柏油路,有8个行政村在油路的沿线,未通油路的两个村,也已启动了"村村通"工程。
产业结构
月亮泡镇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并根据市场形式提出了"巩固农业,发展牧业,以商活镇,多元开发"的发展战略。镇政府多方筹集资金,打抗旱井,修建排灌站,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改善了农业的基础设施。目前,月亮泡镇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为30000亩。月亮泡镇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减少了玉米面积,稳定了烤烟和杂粮面积,增加了水稻、瓜果、大尧子的面积,引进了芝麻、辣椒等经济作物。月亮泡镇已建立了烤烟生产基地、西甜瓜生产某地和水稻示范区,并创建了"月亮湖牌"大米。近几年,牧业在月亮泡镇得到了长足发展,从山东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引进了西门塔尔牛、小尾寒羊、三元杂交猪等优良品种,扩大了獭兔、狐、貉等经济动物的饲养,扩大鹅、蛋鸭的饲养规模。现在,月亮泡镇的牛、羊、猪、貂、蛋鸭等养殖业已颇具规模,更创建了"月亮湖牌笨鸭蛋"等名牌产业。月亮泡镇的牧业产值已由2002年的1850万元增加为2004年的3000万元,牧业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800增长为2004年的1000元。通过全镇农民和全体干部的努力,月亮泡镇农业将向绿色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资源
月亮泡镇境内渔业资源丰富。月亮湖是省内闻名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其特产胖头、鲫鱼、鲤鱼、青鱼、草鱼等,因其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些鱼远销到大庆、长春等地。
月亮泡镇旅游资源丰富,月亮湖是省内大型淡水湖,位于吉、黑两省交界,嫩江右岸,水库幅员辽阔,东西长25公里,南北长10公里,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月亮湖是大安市乃至省内著名的旅游胜地,不仅是月亮湖,就连月亮湖延伸形成的浅滩--榔头泡,都富有盛名。榔头泡地势平坦,沙质的底儿,水清可见鱼,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目前,榔头泡天然浴场旅游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多年来吸引着白城、长春、黑龙江的大批游客。月亮泡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望广大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旅游区。[2]
月亮泡镇生态环境建设成就显著。近几年,月亮泡镇委、镇政府立足于长远利益,为了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一是保质保量地完成退耕还林工作、植桑养蚕工作和"三环一路一网"任务,切实抓好还林地块的补水补植、管护工作,确保新植林的成活率。这几年,共植树3700亩,成活率在90%以上。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了《关于草原林地禁牧的决定》,对草原实行季节性禁牧,对幼林地实行全年禁牧。通过整治,草原植被、森林覆盖率都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连久违的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也出现在月亮泡镇的土地上。
月亮泡镇境内石油资源丰富,经勘探证实,月亮泡镇内含有大量石油资源,开发潜力巨大。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5800万元,农业总产值5000万元,财政收入180万元,人均收入2000元。月亮泡镇内各色商店林立,设有一大型集贸市场,极大地活跃了该镇经济,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200万元。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办学条件,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在98%以上。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的方针,提高了计生工作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严格控制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社会治安良好,民风质朴。医疗条件较好,群众就医有保障。积极开展健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反对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和邪教组织,净化社会环境。[3]
传说
在嫩江西岸、镇赉与大安交汇处,有一个水草丰美、物产丰富的月亮泡,这泡子方圆百余里,无边无际,是闻名省内的淡水鱼产地。素有"闸住月亮泡,银子没了腰"的美称。 月亮泡原名运粮泊。辽金时代,月亮泡北岸有座少力古城,驻扎着金兀术(金国四太子)妹妹一家。当年金兀术率兵南侵,扰乱大宋江山,与岳家军在中原对峙。其妹夫--大金国驸马统帅一支劲旅,充当督粮官,因而月亮泡便成为金兀术向南方运粮草的交通要道,运粮泊由此得名。 一年农历七月十五这天,金国驸马正在用餐,忽然接到军令,让他火速运送粮草到前方。于是这位驸马立即率领本部2000余人抢运粮草。粮队乘着月色,驾着400多只粮船列队向南岸进发。当行至月亮泡中心时,天空骤变,乌云滚滚,雾气冲天,遮住了月亮,霎时间水面上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运粮船迷失方向,互相撞击,许多船只下沉,船上人员落水而亡。据说,有些船只至今还沉睡在泡底呢。这下可急坏了运粮官,如果不赶紧想办法,真是不堪设想。他忙同部下一起跪在船头,齐声高呼:"月亮、月亮啊,你快出来吧!救救我们,我们永远忘不了您呀!"这一片哭喊声,在夜里传得很高、很远…… 说也奇怪,他们祷告不久,天空忽然云开雾散,水面上风平浪静,不仅露出月亮,而且格外明亮。有了这一转机,粮船顺利抵达彼岸。为了纪念这次运粮的胜利,感谢月亮的恩赐,从此,便把运粮泊改为月亮泡,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诗歌<;最后的月亮泡>
最后的月亮泡 文 / 传情龙霸江湖
美丽如风刮过了关外
月亮泡岁月最漂亮的情人
生活在人类童贞弥漫的世纪里
如今 爱情悲歌也喑哑了
月亮泡披着夜色踪迹模糊
许多关外的风物老迈了
二人转的柔情蜜意和月亮泡一样
变成了一个干涸的过程
曾经的春雨和阳光
都被寒潮折磨成虚幻的梦影
如今重返陌生的水域
渔歌山谣内容怪怪的
与干涸的月亮泡开着玩笑
女人洗的风光被沙土深埋
跑马圈地的故事无人讲起
月亮泡的存在过吗
月亮泡的消失得合理吗
唐琴奏响月亮泡的月
宋笙吹涨月亮泡的水
元笛弄弯月亮泡的柳
清箫逗乐月亮泡的鱼
这一切都不仅合理
更合情
如今在我和情人分手的傍晚
我想为月亮泡唱最后的一首哀歌
与情
与理
已不再单纯
"汉书遗址"
人们都熟知中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的青铜器时代,却很少有人知道,吉林省西部的古代居民也留下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汉书遗址。
一场大雪过后,位于大安市西北约35公里的月亮泡镇汉书村显得十分空寂。在村东北约一公里的月亮湖南岸,有一处隆起的小土岗,土岗的西、北两面由于常年受洪水的冲刷,形成了十几米高的陡峭断崖。崖下是被冰雪覆盖的宽阔湖面,崖上的土岗连着一望无际的农田。
陪同而来的大安市博物馆馆长梁建军拾起一块黑褐色的陶片,它显然曾经是一只陶罐的口沿部分,上面有细绳纹、锥刺纹和锯齿纹。又发现了一个支座的残片,指甲纹清晰可见。还有一块陶片的"红衣"依旧鲜亮。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汉书村的农民在土岗上种地时就经常能刨出一些陶器的残片。1974年的春天和2001年的夏天,省有关考古研究部门对汉书遗址进行了两次局部发掘。大量的房址、窖穴、墓葬等遗迹,陶器、青铜器、铁器、石器、骨器、青铜陶范等遗物随之出土。根据遗址的地层和文化内涵,分为两种互相叠压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层。下层汉书一期文化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年代相当于中原的西周时期。上层汉书二期文化的年代相当于战国至西汉时期。
汉书一期文化以土坑墓为代表。内置3个人的头骨和零乱且有缺失的肢骨,属二次葬。经头骨鉴定,1人为40岁以上的男性,另两人均属20岁左右的女性。随葬品有陶罐、铜扣、铜片等。其它几座墓葬,一般都有青铜器,如铜扣、铜环、铜刀、铜针、动物形的饰品等。这说明汉书一期文化的居民已经广泛使用了青铜器,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汉书二期文化的遗存为房址和窖穴。共发掘出房址20处,均为半地穴式。在一较典型的房址中,室内正中有一灶,灶的四周有柱洞12个。靠西墙有一窖穴,呈袋形。居住面有一层炭屑,还有被烧成木炭的木柱、20多件陶器及一些炭化的粮食作物和鱼骨。研究者认为,此房址曾遭火灾。在地层堆积和遗迹中,鱼骨、鱼鳞堆叠混杂,俯拾皆是。大量陶网坠的发现,表明当时的渔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规模的聚落建筑,标志着人类穴居生活的消亡。汉书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文明的社会阶段。
汉书二期文化的陶器既有生活用具,也有生产用具。生活用具从器物类型来看有鬲、壶、罐、钵碗、杯、支座、船形器等。质地多为泥质红褐陶。主要纹饰有绳纹、按压纹、锥刺纹,还有饰以"红衣"的彩绘。生产用具以陶网坠为最多,还发现了50多件浇铸青铜器的陶范。制陶业是当时人类社会由不稳定的游牧业向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迈进的标志。
出土的石器主要用于农耕生产,如石斧、石锛、石锤、铲形器等,说明当时已经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农耕生产部落。
在二期文化中也发现了较多的带孔骨片。这种骨片可能就是甲衣的附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军事活动的频繁。
二期文化层还发现了銎形斧和刀等铁器。銎形斧的形制与战国秦汉时期华夏---汉族使用的同类器物一样,反映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对古代汉书居民的影响。
距今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拥有了出色的制陶技术,齐家文化出现了很多小型的青铜器,虽然人们还都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但是黄土高原上的先民已经学会了打窖洞。据研究,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后,中国经历了一个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先民为了躲避灾难,纷纷迁徙,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他们不约而同来到了中原。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各部落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战争像一只硕大无比的手,把各部落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华夏族。各地的新石器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华夏文明。从此,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大约也在那个年代,嫩江流域的一支部落为了躲避滔滔洪水,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这个江畔向阳的小土岗。他们看着岗下湛蓝的江面,心里涌动着无限的憧憬和希望。人们跑下土岗,只见岸边花草萋萋,江水清澈见底,鱼儿不时蹿出水面,形成圈圈涟漪。男人们用箭镞和渔网猎起肥硕的大鱼,女人们搬出了陶鬲、陶罐。她们随手拾起土岗周围的倒木枯树,拢在一起。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土岗上的炊烟袅袅升起。
自从有了人烟,小土岗便失去了平静。树木年复一年减少,房屋和耕地一片片增多,制陶和冶金的炉火越烧越旺,部落之间的厮杀声也时时响起。
汉书遗址出土最晚的是一个魏晋时期的墓葬。也许从那时开始,打井技术已经普及,农业取代了渔猎,人们可以远离水域而选择更新更美的生存空间。于是,自然环境极度退化的小土岗便逐渐萧条。
2001年,"汉书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 伊秀丽)
相关视频
参考资料
- ↑ 纯天然渔场:月亮泡(组图) ,搜狐 2015-01-05
- ↑ 白城市月亮泡渔场渔场信息化视频监控系统采购项目 , 中国建设招标网 2020-03-12
- ↑ 白城市月亮泡水库管理局 , 顺企网 199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