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壺菌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壺菌病
圖片來自ltn

壺菌病是一種兩棲類傳染病,是由一種稱為蛙壺菌的非菌絲游離孢子真菌所引起的疾病。壺菌病與北美洲西部、中美洲澳洲東部多種兩棲類數量大幅下降或滅絕有關,全世界約30%的兩棲類都受到這病的影響。

壺菌病能夠造成兩棲類零星的死亡甚至完全滅絕,現時在野外並沒有有效的控制方法。

歷史

壺菌病是於1993年在昆士蘭已死或正在死亡蛙類中發現。研究發現這種病自1978年已經遍佈整個澳洲。在非洲美洲歐洲紐西蘭大洋洲都有發現。在澳洲、巴拿馬及紐西蘭,正當蛙類的數量下降時,壺菌突然出現及擴散開來。不過,壺菌可能只一個普通的真菌,因它們的毒性及擴散程度,到最近才被發現及認識。在澳洲的東岸、阿得雷德西澳州的西南部及金伯利曾有它們的蹤影。[1]

最早發現感染壺菌病的是非洲爪蟾。由於爪蟾屬被運輸至世界各地,故可能壺菌病是經此傳播開來。[2]其他研究指蛙壺菌在北美洲中美洲已出現了數十年。但仍然不明是否有新的病原體或是增加了毒性的舊有病原體。

疾病傳播

蛙壺菌游離孢子相信最先進入兩棲類皮膚,並迅速長出孢子囊,再產生新的游離孢子。[3]隨著新的游離孢子再次在主體生長,主體因而感染壺菌病。感染了壺菌病的蛙類會有形態上的改變,包括腹部皮膚會變為紅色、後肢抽搐、身上積聚脫下的皮、腳部及其他部份的淺表皮脫落、皮膚出現輕微粗化及細小的潰瘍或出血。患者行為上表現無力、不能找到遮蔽處、不能逃跑、失去正常的反射作用及出現不正常的姿勢。

參考文獻

  1. Natural Heritage Trust. Chytridiomycosis (amphibian chytrid fungus disease) (PDF). [2008-12-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9-11). 
  2. Weldon C, du Preez LH, Hyatt AD, Muller R, Speare R. Origin of the amphibian chytrid fungus. Emerg Infect Dis. 2004 Dec [2008-12-28]. 
  3. Berger, L., Hyatt, A.D., Speare, R. & Longcore, J.E. Life cycle stages of the amphibian chytrid 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Dis. Aquat. Org. 2005, 68: 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