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升金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升金湖(Shengjin Lake),古时曾称生金湖,亦名深泥湖,又叫新深湖。有着“中国鹤湖”之称,位于中国安徽省东至县境内,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水面面积133平方公里(东至占102.26平方公里,贵池占30.54平方公里),是国际重要湿地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区,也是是安徽省第一个以水禽及其栖息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史由来

升金湖的形成可追溯到地质史上300万年以前的喜马拉雅运动长江沿岸抬升形成河流,山峦起伏,河流汇聚发育形成湖泊。个别地方有小型湖泊,水系汇入古长江,并在江岸湖边堆积冲积了泥砂、砾石,所以升金湖,东南群山环抱,西傍丘陵岗地,北滨江滩洲圩。
升金湖东南岸属九华山山脉的一部分,为低山丘陵,西北属沿江冲积平原,为平原圩畈。其东南湖岸为中生代三叠纪古生代二叠纪地质构造,以灰岩页岩为主;西北湖岸为第四纪地层构造,以亚粘土砂砾为主。湖床自南向北逐渐倾斜,形成现代冲积层,泥沙淤积,土壤为黄色亚粘土和粉砂、砂砾。 升金湖的四周地形多样,湖岸曲折,湖汊较多,湖岸周长165千米,自西向北自然分成三个相连的水面。小路嘴以南为上湖,又称小白湖,面积5800公顷,八百丈以北为下湖,又名黄湓湖,面积2300公顷,上下湖之间为中湖,即升金湖,面积5200公顷。上、下两湖湖床略高于中湖,平均海拔11米,湖周岗地平均海拔25米。

地理位置

升金湖位于安徽南部池州市境内,濒临长江。地处东经116°55′至117°15′,北纬30°15′至30°30′。座落于东至县与贵池区交界处,全境以升金湖为中心,沿岸分别向外延伸2.5千米左右。其四邻界线为,东自高桥湖东岸经唐田坦埠刘村白笏杨家咀连线为界,南至丁村长岭,西至206国道,北自将军庙新河口牛头山一线。总面积33340公顷,其中升金湖13300公顷。现升金湖至长江出口建有黄湓闸,湖内水位由其控制。海拔平均11米。

气候生态

升金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无霜期240天,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年均蒸发量757.5毫米,最高年降雨量毫米(1983年),最低年降雨量759毫米(1978年)。平均气温16.14℃,最高气温40.2℃(1953年8月1日),最低气温-12.5℃(1969年2月5日),一月份平均气温3.97℃。气候温和,水体无污染,周围自然植被繁茂,是珍稀候鸟越冬栖息的理想处所。
每到秋冬季节,联合国、欧美地区国家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前来升金湖实地考察。据调查,升金湖共有鸟类142种,其中越冬候鸟66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白头鹤白鹤黑鹳等5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白枕鹤小天鹅等16种。
湖中有鱼类66种,软体动物18种,水、湿生植物62种。水禽资源尤为突出,有禽鸟103余种。每年在升金湖越冬繁殖的鸟类达170余种10万至15万余只。其中有中国最大的白头鹤越冬种群,占世界总数5%,东方白鹤占世界总数的1/8,白枕鹤白鹤灰鹤黑鹳琶嘴鹭小天鹅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3种。[1]

生态保护

1980年,首次在此发现白头鹤越冬种群,次年我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签定“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
1983年,在印度召开的国际鹤类学术讨论会上,中国湿地鸟类学家王岐山教授第一次向国际介绍了升金湖。
1986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区,事业单位、区级建制、定编10人。湖面13000公顷为核心区,沿岸2.5千米作为缓冲区。
1986年3月,原安庆行署正式组建了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站。
1997年12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7年,国务院国函[1997]109号文《关于发布芦芽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批准建立“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8年,被编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2015年12月25日,升金湖入编《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安徽省首个荣获国际级称号的自然保护区
2000年,安徽省决定成立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同时撤销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站,其人员和编制建制划入管理局,局人员编制40人,确定了内设机构。

参考文献

  1. 存档副本. [2012-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