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角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角龙亚目)
前往: 導覽搜尋

角龍亞目(學名:Ceratopsia;意為「有角的面孔」)是群植食性、喙狀嘴恐龍,生存於白堊紀北美洲亞洲。它們的祖先出現於侏羅紀晚期。已知最早的角龍類是隱龍,生存於1億6120萬到1億5570萬年前。角龍類在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滅絕,約6550萬年前。

早期物種是小型、二足恐龍,例如鸚鵡嘴龍。較晚期的物種,包括角龍科的尖角龍三角龍,演化為非常大的四足恐龍,臉部發展出延長的角狀物,以及頸部頭盾。頭盾可能用來保護容易受傷的頸部被掠食動物攻擊,也可能作為展示物、調節體溫、大型頸部與咀嚼肌肉附着用、或者是綜合以上幾點。角龍類在體型上的變化從1米到9米,體重的變化從23公斤到5.4噸。

三角龍是目前最著名的角龍類。傳統上,角龍亞目的屬以「-ceratops」作為結尾,但並非全部都是。角龍屬是最早被命名的屬之一,該屬現在被認為是疑名,因為角龍屬沒有可在其他角龍類上發現的顯著特徵[1]

生理結構

角龍亞目的頭顱骨是相當容易辨認的特徵。角龍亞目恐龍的上頜前端是喙骨(Rostral bone)[2],喙骨不存在於動物界的其他動物上。喙骨與前齒骨一起形成類似鸚鵡的喙狀嘴,前齒骨形成所有鳥臀目恐龍的下頜前端。眼睛下面的顴骨往兩側傾斜、突出,使得頭顱骨從上方看呈三角形。較晚的角龍類恐龍里,頭顱頂部的頂骨、方軛骨往後延伸,形成頸部頭盾,而使得三角形外表更為明顯。

研究歷史

在1872年,由美國地質學家Ferdinand Vandeveer Hayden率領的美國領土地質地理調查團,前往美國西部進行大規模調查。其中一名地質學家,Fielding Bradford Meek在懷俄明州東南部的一處山丘,發現數個大型骨頭。他通知著名古動物學愛德華·德林克·科普,科普在當地挖出一個部分身體骨骼。科普發現這是一個恐龍化石,雖然缺乏頭顱骨,但明顯不同於當時已知恐龍。科普將這個化石命名為奇蹟龍(Agathaumas)。這是第一個經過科學研究的角龍類化石。

視頻

角龍 相關視頻

恐龍戰爭:角龍決戰戟龍,決戰孤島
認識開角龍,似鱷龍等七種恐龍

參考文獻

  1. 我國學者發現鸚鵡嘴龍與新角龍之間的過渡角龍,中國科學院,2015-09-27
  2. 角龍亞目,丁香通 ,20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