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指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指揮英語:conductor,法語:chef d'orchestre,德語:Dirigent)是以手勢操縱樂隊歌劇表演藝術(或方法),這種操縱包括打拍子,保證聲部正確的進入演奏以及個別樂句的分句處理。至19世紀初期,指揮成為最重要和最受尊崇的音樂家,這種發展是與音樂中的表情的,浪漫主義因素的增加是平衡的。從最基本的要求來說,指揮必須指出音樂的拍子,使全體演奏(唱)者能有統一的節拍,這些動作概括地刻畫出一小節內的節拍,其重拍總是用向下的動作來表示。指揮們喜歡用右手指揮棒或一細棒來強調節拍的輪廓,讓左手來指示各個聲部的進入和表示音樂的層次。然而許多現實指揮家遵循長期以來指揮無伴奏合唱的做法而不用指揮棒。可能第一位指揮大師(按現代人對此詞的理解)當推瓦格納。自瓦格納樹立起了「演繹」的傳統,指揮不僅要使演出具有優秀的演奏技巧,而且要在作曲家的意圖上建立起自己的個人風格。就音樂而言,指揮是指導管弦樂團、合唱隊、歌劇團、、舞劇團或其他音樂小組的演出或解釋合奏(唱)作品的職業及技能。指揮與一個樂團長期合作的例子極多。

形成歷史

巴洛克音樂時代,大部分音樂作品都是以小合奏團的形式表演的。指揮的角色通常由羽管鍵琴手或者其中一名小提琴手擔任[1]。有積極分子負責組織,沒有職業的指揮,樂團也能演奏得非常好。在個別演奏中,擔任指揮的樂手會站在樂隊前面,並通過指揮棒有節奏的擊打和手臂的動作,指揮樂隊的演奏。

19世紀開始,樂隊規模不斷擴大,沒有指揮的樂隊演出變得非常困難,職業指揮開始出現。20世紀,歐洲相當大部分的管弦樂團依然由小型樂隊指揮(Kapellmeister)領導。而這些小型樂隊指揮們會例行地為自己的樂團作曲

中國大陸第一位指揮家是鄭志聲

指揮棒

指揮用於打拍子和表達演奏表情的棒。指揮棒的確切起源無從考證。指揮棒的使用,19世紀始於德國。棒的長度有多種,有些指揮家(如里希特和博爾特)用一根長指揮棒。不過一般來說,指揮愛用輕而短的指揮棒,這樣可以在除了擊打小節的節拍之外能作出更多的暗示;因而有所謂的「用棒技巧」(stick technique)。有些指揮者不用指揮棒,僅用他們的雙手(當然還有他們的眼睛[2])。指揮們喜歡用右手握指揮棒或一細棒來強調節拍的輪廓,讓左手來指示各個聲部的進入和表示音樂的層次。然而許多現實指揮家遵循長期以來指揮無伴奏合唱的做法而不用指揮棒。

職責

表演時,樂隊指揮須和演奏樂隊基於相同的理解,共同演繹一個音樂作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樂隊指揮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職責:

通過指揮棒給定演奏曲目的節奏,協調樂隊的多個聲部,使之能夠成為一個整體。

通過對樂隊的指揮和安排,體現樂隊指揮對音樂作品的詮釋和再創作。因此有說,聽大型樂隊演奏,就可以知道指揮的性情修養

視頻

指揮 相關視頻

指揮基本手法-正確的速度-推文
7歲天才少年指揮演奏《蝙蝠序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