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打浦路隧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打浦路隧道是上海第一條跨越黃浦江、連接浦東與浦西的隧道,為單管兩車道相向行駛。隧道浦西出入口在日暉東路中山南一路,複線另有一入口在龍華路大木橋路,浦東出入口在耀華路長清路,由於直接貫穿上海世博園,加上浦東出口距園區7號門較近,因此上海世博會期間,隧道直接為世博會交通提供服務,全長2,736米。隧道於1960年籌建,1966年初動工,1970年10月竣工,1971年6月正式通車。建成時為中國第一條江底隧道。

該隧道初名黃浦江隧道,工程代號為「651工程」,屬戰備工程,並且做了防原子彈設計[1]

打浦路隧道的建成,突破輪渡為上海過黃浦江唯一手段的格局,機動車從隧道過江僅需6分鐘。2008年12月26日,打浦路隧道的複線工程開始掘進,新隧道設計為兩車道,將與原來的老隧道共同構成雙向四車道(於2010年2月11日開通)。

2009年7月11日,打浦路隧道全封閉整修,公交車輛繞行西藏南路隧道,其他車輛則通過盧浦大橋、上中路隧道、南浦大橋、徐浦大橋等隧橋分流。

2009年9月9日,打浦路隧道複線貫通,雙線預計2010年1月底通車。

2010年1月4日,打浦路隧道恢復公交車通行。

2010年2月11日,打浦路隧道及複線全部開通[2]

隧道位置

打浦路隧道浦西出口設在中山南一路,浦東出口在耀華路,經浦東大道、上南公路可直達長江口和東南海濱。隧道線路走向基本上與黃浦江正交。打浦路隧道西起上海寶山區,以隧道形式向東進入長江,下穿國際郵輪碼頭引橋、炮台灣濕地公園吳淞島以及黃浦江,最後在濱江森林公園處登陸。

隧道設計

隧道結構

隧道內車行道為現澆的鋼筋混凝土路面。上部吊平頂由鋼絲網水泥、預製薄板構成。採用橫向機械通風,沿隧道縱向布設送排風口。沿隧道設有7座排水泵房,可將隧道內污水及沖洗水定時排出,以保持隧道內的清潔和乾燥。

隧道參數

1966年3月8日,國家計委批准打浦路越江隧道設計技術標準:該隧道以防常規武器為主,適當考慮原子彈爆炸衝擊波對地面影響。

江中段為防護重點,戰時對空隱蔽,軍運暢通。引道適當隱蔽偽裝。隧道設備及中央控制系統置於地下。隧道上部均鋪起爆層,洞口設防護門。

車行道淨寬7.07米,限高4.4米。最大縱坡為3.76%。盾構段隧道斷面為圓形,外徑10米,內徑8.8米;明挖段隧道斷面為矩形,江底至隧道頂部厚度不少於7米。

隧道為雙車道,雙向設計通過能力按每小時670輛計算。路面承載力按汽車—18級標準進行設計,能通過80重型坦克

視頻

打浦路隧道 相關視頻

浦東電視台國慶報道——打浦路隧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