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嵊州竹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嵊州竹編為流行於中國浙江省紹興嵊州市的一種傳統手工藝品,原名嵊縣竹編,以編織精巧、工藝繁多、花色豐富見長,作為浙江竹編的傑出代表現已被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嵊州竹編的編織手法包括龜背、傳絲、打束、纏股盒結邊等200餘種,粗細並茂,以竹編模擬動物、竹絲篾片漂白、篾片燙印花筋和藍胎漆器為四大工藝特徵,尤以竹編模擬動物為特色,常以獅、象、雞、魚等動物造型與盒、罐等巧妙結合,可實用兼欣賞。早期的竹編以編制籮、籃等日常生活用品為主,至20世紀80年代已發展為籃、盤、罐、盒、瓶、屏風、動物、人物、建築物、家具、燈具、現場等十二個大類7000多個花色品種[1]

歷史發展

嵊州竹編始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勤勞聰慧的先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編制簡易的用具,編織出「方格紋」、「米字紋」、「人字紋」等紋樣。至漢晉時工藝已臻精細。明清兩代,嵊州竹編工場生產的竹製品已相當精緻,竹編成為民間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並遠銷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嵊州竹編成為國內聞名的民間工藝。清光緒年間,嵊州出現竹編作坊,以編制挈籃、考籃、香籃、食籃、食籃、鞋籃等細篾竹編器皿為主。

建國後,嵊州竹編已從傳統的工藝品發展成為堪稱世界一絕的藝術奇葩。竹編藝人合作辦場,創立了嵊縣(州)篾業產銷工場,後改名工藝竹編廠,被譽為「中外竹編第一家」。

20世紀80年代初,全市常年從事竹編行業的有3萬多人,形成了一批專業企業和專業村、專業戶;到1988年,嵊州竹編已開發和研製了360多種編織圖案、6000多個花色品種,創新了漂白、花筋、藍胎漆、防蛀、脫脂、模擬動物等六項工藝,有「中外竹編第一家」之譽,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唯一的「中國竹編之鄉」[2]

主要特色

嵊州竹編通常取料於當地盛產的各種堅韌挺拔的翠竹,如水竹、早竹、毛竹等。劈成的篾絲細如髮,篾片薄如紙,可以編成各種各樣的造型。

嵊州竹編以編織精巧、工藝繁多、花色豐富著稱。嵊州竹編有籃、盤、罐、盒、瓶、屏風、動物、人物、建築物、家具、燈具、器具等12個大類,6000多個花色品種。

其製作工藝較為複雜,一般要經過設計、造型、制模、估料、加工竹絲篾片、防蛀防霉、染色、編織、雕花配件、裝配、油漆等工序,僅竹絲篾片工藝就有剖青、鋸竹、卷竹、剖竹、開間、烤色、劈篾、劈絲、抽篾、刮絲、刮篾等眾多步驟,編織技法更有龜背、插筋、彈花、穿絲等一百多種。

嵊州竹編有竹編模擬動物、漂白、花筋、藍胎漆四個特色品種,代表作有《六和塔》、《岳飛》、《蘇武牧羊》、《昭陵六駿》等。竹編《九獅舞繡球》陳列在人民大會堂浙江廳,深受好評;竹編《滄海還珠》作為浙江省人民政府贈給澳門特區新政府的禮品,引來一片讚譽之聲。

嵊州竹編的編織方法粗細並存。細者能在一寸長度內編進150根竹絲,精巧細膩,薄如羽翼;粗者能充分利用竹材的彈性,巧插靈編,粗獷豪放,工致質樸。

在長期的創作生涯中,嵊州竹編藝人們創新了漂白、花筋、藍胎漆、防蛀、脫脂、模擬動物等六項工藝,首創並形成了四大工藝特徵:竹編模擬動物、竹絲篾片的漂白、篾片燙印花筋和藍胎漆器。所謂"花筋"工藝,是把印有各種圖案的篾片,插在器物的中間和兩端,印花一般有單層、雙層和多層套色之分,頗具裝飾效果。

傳承價值

嵊州工藝竹編以造型精巧、編織細膩、氣韻生動而著稱,以其獨具的藝術魅力,譽滿中外。到20世紀八十年代,嵊州竹編已暢銷到日本、美國、意大利、德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贏得了「東方珍寶」、「世上精品」的讚譽,其中竹編「白尾海雕」受到美國總統卡特和鄧小平同志的讚揚;竹編「奔馬」得到了江澤民同志的讚揚。

嵊州竹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除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外,還為研究竹編生產歷史和江南農村的民俗民情提供了重要的考察線索。20世紀90年代以後,各式各樣的塑料製品代替了竹編日用品,竹編需求量日益減少,竹編藝人難以為繼,嵊州工藝竹編廠已於2002年11月停產,嵊州竹編後繼乏人,亟待搶救、扶持。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浙江省嵊州市的俞樟根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視頻

嵊州竹編 相關視頻

CCTV7《綠色時空》嵊州竹編 小片
越行記——嵊州竹編

參考文獻

  1. 嵊州竹編:指尖上的藝術  ,搜狐,2018-10-12
  2. 嵊州——中國竹編之鄉 ,嵊州新聞網 ,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