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类固醇,(Cortisol)正确名称为皮质醇,[1] 或“副肾上腺皮质激素”,本身具有强力的抗发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对于一些发炎性的疾病如许多的自体免疫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肾丝球肾炎、发炎性关节炎、硬皮症、血管炎)或气喘、过敏性疾病、顽固性湿疹、过敏性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病、脑部水肿、某些发炎性的神经病变及癌症(如淋巴癌)等的治疗效果,常常有立竿见影之效,所以很多坊间将之称为“美国仙丹”。[2]
临床用途
类固醇其实是身体内分泌的物质之一,每个人每天都会分泌一定量的类固醇以维持生理机能所需,且类固醇的分泌有规律性,在健康无紧张压力的成人体内,类固醇的浓度在清晨时最高,夜晚时最低。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发炎效果,也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种发炎反应或类固醇分泌机能不足的疾病治疗,包括缓解发炎反应如红、肿、热、痛的症状,也用来治疗关节炎、气喘、红斑性狼疮、异位性皮肤炎等,甚至预防器官排斥、治疗癌症。
类固醇使用原则是尽量以最低有效剂量最短的使用时间,而类固醇的治疗剂量范围很广,根据适应症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全身性的治疗,包括器官移植的排斥、自体免疫疾病的急性期等,可使用“脉冲疗法”,指短时间内使用大剂量的类固醇以压抑身体免疫或发炎反应,阻止进一步的疾病恶化,而短期使用可减少副作用带来的伤害。当疾病进入慢性期,可能需要长期低剂量使用类固醇控制病情。为了减少全身性副作用的发生,更有效专一的作用于患部,除了全身性吸收的口服剂型与针剂以外,类固醇被制成各种剂型以治疗各器官疾病,例如吸入剂用来治疗气喘、鼻喷剂用来治疗过敏性鼻炎、外用药膏用来治疗干癣等皮肤病、关节腔注射剂用来治疗关节炎、眼药水用来治疗结膜炎等,一般而言,类固醇局部制剂的全身性吸收很少,例如治疗气喘使用的类固醇吸入剂每次吸入的剂量极低,大幅降低了类固醇全身性副作用的发生率,增加类固醇使用安全性。[3]
副作用
类固醇能调节许多生理机能,包括肝糖代谢、糖质新生、脂质代谢、体液与电解质平衡、精神、骨骼、肠胃、免疫等各方面功能,若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增加副作用发生的风险,但大部份的副作用在减药或停药后可获得缓解。类固醇使用初期即可能出现失眠、血糖升高、食欲增加、情绪改变 (如欣快感、忧郁、焦虑)、面疱等副作用,长期使用则可能有骨质疏松、白内障、抑制生长等。类固醇对于各器官系统的副作用分述如下︰
1. 心血管方面︰类固醇会增加钠水滞留而增加血液容积,导致血压上升、水肿等,因此患有高血压或心衰竭的患者需注意血压与心脏功能变化,避免疾病恶化。
2. 肠胃道方面︰类固醇使用初期可能有食欲增加、肠胃不适等副作用,长期使用则有导致胃溃疡的风险。
3. 新陈代谢方面︰类固醇会改变脂肪的代谢,使脂肪重新分布而造成中心型肥胖,如月亮脸、水牛肩、腹部肥胖。类固醇也会改变葡萄糖代谢,促进糖质新生,导致血糖升高,通常停药后血糖升高的现象会逐渐消失,糖尿病患者使用类固醇需特别注意血糖变化。此外,可能增加面疱或青春痘的生成、抑制甲状腺功能。
4. 骨骼肌肉方面︰类固醇会减少肠胃道对钙质的吸收、抑制造骨细胞活性、减少肾脏对钙离子的再吸收,导致骨质流失而造成骨质疏松症或骨折,是长期使用类固醇所导致最严重的副作用。类固醇相关的肌肉副作用以肌肉无力最常见,尤其缺乏运动或久坐型态患者发生肌肉无力的风险较高。
5. 眼睛方面︰使用类固醇可能逐渐出现视力模糊、畏光、眩光、近视加深,长期使用甚至可能导致青光眼、视神经伤害、后囊下白内障。
6. 精神方面︰患者通常在用药后几天内可能出现失眠、情绪改变等现象,停药数周内会自然消失。[3]
参考资料
- ↑ [临床药学] 类固醇在shock治疗的角色. Med Data Speaks. 2014-08-30 (中文).
- ↑ 类固醇背后的真相和误解. 彰化医院. 2013-03-20 (中文).
- ↑ 3.0 3.1 您了解类固醇吗?. 台湾癌症防治网. 2013-03-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