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饶宗颐文化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Dymh讨论 | 贡献2020年2月6日 (四) 13:01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饶宗颐文化馆网站封面。

饶宗颐文化馆英语:Jao Tsung-I Academy缩写:JTIA),位于香港九龙荔枝角青山道800号,前身为荔枝角医院,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是香港政府发展局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在《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中的首批活化项目,于2009年由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重新规划及展开活化工作。

简介

第一期的下区设施于2012年6月开放[1],公众可以参观艺术馆、保育馆、天光云影、礼品阁、旧更亭和古石牆等历史景点。

第二期工程亦于2013年完成。整个复修计划估计需要2亿港元,由香港政府负担,日后则为自负盈亏,因此,营运的开支需要以旅舍和餐厅等项目的收入支持[2]

设施

原图链接饶宗颐艺术馆。

饶宗颐文化馆建筑群,佔地约32,000平方米,分为上、中、下三区。下区设有艺术馆、保育馆及接待处,更有「天光云影」、旧更亭及古围牆等景点供访客参观。

2013年启用的中区将设有多用途厅、课室、综艺小剧场、资源中心、静心堂及餐厅。户外则有九龙关地界碑石、学圃和爬山廊。

当上区工程完成后,更可提供约180个青年旅舍宿位[3]。户外景点包括有古焚化炉、古渡口和山顶草坪。

长者社企银杏馆在2014年进驻饶宗颐文化馆提供餐饮服务,总厨为罗伟德[4]

历史

原图链接饶宗颐文化馆艺术馆

饶宗颐文化馆前身是荔枝角医院,原址多年来历尽变迁。远在1887年(光绪13年),粤海关设立九龙关分关,九龙关地界碑石现仍立于文化馆东边的山坡上。

1899年英国南非波耳人展开第二次波耳战争,1902年英方获胜并取得德兰士瓦区殖民地,因当地发现大规模的金矿,故大量华工经英资公司招募和贩运到南非当矿工,俗称「卖猪仔」。这批华工主要来自华中华北地区,需在香港集合暂住,等待离港出洋,所以英国人于1904年在此兴建临时的华工居所「屯舍」,俗称「猪仔馆」,及后因为英国政府禁止招聘华工,屯舍因而从1906年被荒废。

1910年屯舍一度改为控制疫症蔓延的隔离站,直到1920年代又改为「荔枝角监狱」。1931年并加建中区和上区,设立香港的首个低设防女子监狱

1938年,荔枝角监狱修建成为「荔枝角传染病院」,专门负责医治麻风病人,1948年改名为「荔枝角医院」,其后曾成为天花白喉霍乱等疫病的隔离所,亦曾于1975年改建成为精神病疗养院

荔枝角医院经历半世纪后,至2000年由医院管理局成立一所长期护理院「荔康居」,到2004年荔康居关闭,荔枝角医院旧址最终交到香港特区政府手上。

45年后再次用作检疫设施

原图链接饶宗颐文化馆

由于香港在2020年初爆发武汉肺炎疫情,而且持续扩散,政府于同年2月3日起徵用饶宗颐文化馆内宾馆「翠雅山房」作为隔离营,以便为近期从疫区返港居民进行隔离检疫。

这次是旧荔枝角医院在相隔16年后,再次用作医疗用途。此事触发逾百美孚居民不满政府事前未有谘询意见,于2020年2月1日下午游行抗议,并堵路、涂污巴士。

有居民担心,翠雅山房距民居(美孚新邨曼克顿山)仅5-10分钟路程,随时会出现社区爆发,认为隔离营不应该设置在社区。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赞成政府计划使用翠雅山房作检疫中心,不会影响附近居民的安全。他说:「其实与民居很大距离,有什麽需要担心?我就看不到有什麽需要担心,已经位于山上都不满,就是我们对科学完全不了解、不认识,或者甚至没有普通常识的想法,我觉得是绝对可以接受,是对旁边市民绝对安全,大家要明白每日已经这麽多人回港,他们若须隔离可以住哪里,是否回到你的大厦才开心,无办法唯有家居隔离,家居隔离就在你居住大厦是否最好?」

及后,由于政府并无答应诉求,居民于翌日下午再次集会抗议、堵路、涂污巴士,入夜后更演变为警民衝突,多名示威市民被捕。

展览

原图链接饶宗颐文化馆

饶宗颐文化馆的第一期工程包括位于下区的艺术馆和保育馆。前者共分为3个展厅,第一展厅展出饶教授的书法及绘画,例如马王堆隶体的「去无作相,住亦随缘」四言联(2008年作品)、漆书冬心句(1999年作品)、甲骨书法书楚缯书句(1999年作品)和「荷花四屏」等。

在众多展品中,饶教授在2011年的巨型画作「荷花四屏」最为瞩目,估计拍卖市值过千万港元。该作品由4幅长约2米的画卷合併而成,特点在于以「敦煌描白」手法绘画,并以金色、红色等鲜艳颜色的线条勾画荷花形态,同时以泼墨技法,营造荷花的飘逸意境[5][6]

第二展厅则展出饶教授的学术著作,包括有关潮州敦煌汉字楚国文化之研究。第三展厅展出饶教授与其他书画名家的合作作品。

保育馆方面,共分为4个展室,以文字、图片、人物专访、影片及互动资讯分别展示「百年使命」、「见证变迁」、「杏林春暖」和「文化传承」4个主题。

原图链接饶宗颐文化馆

第一展室「百年使命」概括介绍香港及文化馆现址的历史事件。

第二展室「见证变迁」描述清朝关厂、华工屯舍、检疫站和监狱等较早期的历史。

第三展室「杏林春暖」透过前荔枝角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病患口述历史,了解香港昔日的卫生发展。

第四展室「文化传承」则为介绍文化馆的建筑特色和活化过程。

2013年10月17日至2013年12月10日,举行「根深叶茂——天一阁馆藏珍品展」。展出的天一阁馆藏超过80项,如古书、碑帖和书画等,并分为「天一阁主」、「书藏古今」、「翰墨乾坤」三大部分。

开放时间

原图链接饶宗颐文化馆
  • 一般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日上午8时至下午10时

  • 展览馆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日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下区展览馆逢星期一休馆)

  • 办公时间

星期一至六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公众假期除外)

公共交通

原图链接位于青山道的「饶宗颐文化馆」巴士站

影响

2013年,整个饶宗颐文化馆全面开放,成为香港崭新的文化地标

这一工程是香港“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项目之一。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以“香港文化传承”为主题,申得此项目运营权。特区政府将此处命名为“饶宗颐文化馆”,以尊崇享有盛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

曾荫权在启动仪式上致辞说,饶宗颐教授在历史、考古、文学、经学方面成就卓越,也是教育家和书画家,毕生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饶宗颐文化馆”的设立,既表扬饶教授的非凡成就,也为这个活化项目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祝愿这个文化馆日后为香港带来新的人文气息。

视频:饶宗颐文化馆

资料来源

  1. 饶宗颐文化馆开幕.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12-06-22 [2012-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8) (Chinese (Hong Kong)). 
  2. 饶宗颐文化馆6月开放展真迹 明年推活化旅舍 聘100基层员工. 明报. 2012-03-13 [2012-09-17] (Chinese (Hong Kong)). 
  3. 饶宗颐文化馆开幕. 头条新闻. 2012-06-23 [2012-09-17] (Chinese (Hong Kong)). 
  4. 周六休游:饶宗颐文化馆 城市绿洲投宿记. 苹果日报. 2014年4月12日 [2014年8月15日] (Chinese (Hong Kong)). 
  5. 60书画著作率先展出 饶宗颐文化馆周二开放. 星岛日报. 2012-06-23 [2012-09-17] (Chinese (Hong Kong)). 
  6. 饶宗颐馆开幕 去年新荷今夕赏. 明报. 2012-06-23 [2012-09-20] (Chinese (Hong Kong)). 

外部连结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