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DF50型柴油机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源初之水讨论 | 贡献2022年8月22日 (一) 02:06的版本 (源初之水移动页面DF50型柴油机车CF50型柴油机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DF50型柴油机车日语:DF50形ディーゼル機関車)是日本国有铁道[1]的电力传动柴油机车车型之一,于1957年由三菱重工业研制成功,也是日本铁路史上第一款投入批量生产的柴油机车,是日本国铁牵引动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57年至1963年间共生产了138台DF50型柴油机车,其中包括由三菱重工业、汽车制造、日本车辆制造生产的基本番台机车65台,以及由川崎重工业东京芝浦电气、日立制作所生产的500番台机车73台,两者除了所装用的柴油机型号不同之外,其他部分均完全相同。

开发背景

1950年代初,受到美国和联邦德国(西德)大力推动牵引动力内燃化改革的影响,日本国有铁道也开始计划非电气化干线的牵引动力现代化。与此同时,随着旧金山和平条约的签订,日本在1952年完成了从统制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正式结束了石油制品统制制度,日本国铁随即恢复新型柴油机车的研制工作。1953年,新三菱重工业和三菱电机成功试制了DD50型柴油机车,并投入北陆本线进行试运行。

DD50型柴油机车是1000马力的电传动柴油机车[2],由于日本当时缺乏铁路机车使用之中等功率柴油机的研制经验,因此采用了由瑞士苏尔寿公司转让技术及授权生产的8LDA25型柴油机。然而,DD50型柴油机车投入北陆本线运用后,很快就显示出一些设计上的不足之处。例如,单端司机室的设计令机车几乎总是需要重联运用,大大降低了这种机车的运用灵活性和经济性;加上机车的平均轴重达到了15吨,使其不能在轴重限制为14吨的四级线路上使用。此外,该型机车亦没有安装为旅客列车供暖的蒸汽锅炉,旅客列车在冬季仍需要加挂燃煤的暖房车。

1957年,随着铁路运输量伴随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日本国铁宣布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1961年),旨在提高铁路系统运输能力和推进牵引动力现代化。同年,日本国铁在DD50型柴油机车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新一代的DF50型柴油机车,以推动次级干线铁路的旅客列车无烟化。针对上述关于DD50型柴油机车的缺点,DF50型柴油机车是按照次级干线的单机运用为原则进行设计,采用了设有贯通门的双端司机室布置方式,并搭载了一台与EF58型电力机车相同形式的自动化蒸汽锅炉。因考虑到在次级干线的运用需要,而且搭载蒸汽锅炉亦增加了机车重量,因此DF50型柴油机车特别采用了Bo-Bo-Bo轴式,不仅使机车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还可以令重减轻到约14

三菱重工业、汽车制造、日本车辆制造生产的基本番台机车采用经过改良的8LDA25A型柴油机,装车功率为1200马力(895千瓦);而川崎重工业、东京芝浦电气、日立制作所生产的500番台机车则装用由西德曼恩集团授权生产的V6V22/30MA型柴油机,装车功率进一步提高至1400马力(1040千瓦)。电力传动系统包括一台直流牵引发电机和六台直流牵引电动机。为了提升DF50型柴油机车的牵引力,将最高速度设定为90公里/小时,使其在低速时能发挥同D51型蒸汽机车一样的性能,高速时能发挥同C57型蒸汽机车一样的性能[4]。

虽然DF50型柴油机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日本国铁的非电气化干线无烟化,但与其他功率较大的蒸汽机车相比,比如1600马力的C62型蒸汽机车,其功率和牵引力水平仍然比较低;而且当时电传动柴油机车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其柴油机的部分零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一台DF50型柴油机车的造价高达7000万日元[4]。除此之外,在柴油机车选用电力传动抑或液力传动方面,日本国铁认为液力传动机车单位功率重量较小,因而更适合允许轴重较轻的日本铁路,所以于1960年确定以后研制的柴油机车均采用液力传动。这些因素都减少了日本国铁继续购置DF50型柴油机车的意欲,最终DF50型柴油机车亦在1963年停产。

1957年3月至1962年10月,三菱重工业、汽车制造、日本车辆制造共生产了65台基本番台机车(1~65)。1958年4月至1963年10月,川崎重工业、东京芝浦电气、日立制作所共生产了73台500番台机车(501~573)。

视频

DF50型柴油机车车 相关视频

三菱重工与三菱电机的历史和渊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