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衛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直播衛星直接廣播衛星(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DBS,簡稱直播衛星)通過衛星將視像、圖文和聲音等節目進行點對面的廣播,直接供廣大用戶接收(「個體接收」或「集體接收」)。
簡介
直播衛星是向公眾直接轉播電視或聲音廣播節目的專用通信衛星[1],主要用於電視直播。
衛星直播技術最早由美國應用技術衛星(ATS一6)於1974年試播成功,但當時由於衛星功率大,壽命短,頻道少,造價高,地面接收天線仍偏大,安裝不便,並面對眾多通信衛星(分配式電視傳輸)的競爭,在美國長期未得到發展,而主要在蘇聯,日本,歐洲,印度得到利用。
隨着衛星高功率放大器,低成本衛星接收機,尤其是數字視頻壓縮技術的實現,使得個人家庭只需一副0.45m天線對準一顆裝有16個、24個或更多轉發器的直播衛星即可接收上百套、幾百套電視節目,為此,衛星電視直播出現了重大轉機,於是90年代世界上又掀起了發射直播衛星的熱潮,並成為世界衛星通信發展的主流之一。
按照國際電信聯盟(ITU)規定,衛星直播屬於衛星廣播業務(BSS),它與衛星節目傳輸不同,後者通過衛星進行點對點(或多點)傳輸,把節目傳送給地面廣播台或有線電視台轉播,屬於固定衛星業務(FSS)。按照無線電規則,兩者使用的頻段和管理規則是完全不同的。
直播衛星是利用地球靜止同步軌道衛星,實現廣播電視、多媒體[2]數據通信直接向小團體及家庭單元傳送的一種衛星傳輸模式,通過衛星將視像、圖文和聲音等節目進行點對面的廣播,接收者只需要使用小型衛星接收天線,即可收到來自衛星的電視或廣播節目。與傳統通信衛星、廣播衛星相比,直播衛星具有能夠全面覆蓋某一國家或地區,而且能夠實現雙向數據傳輸,同時,用戶天線體積較小,造價也較為低廉。
直播衛星的分類:目前國際上對直播衛星尚無具體分類,但根據衛星技術和廣播技術可分為C頻段直播衛星、Ku頻段直播衛星、Ka寬帶多媒體直播衛星、Ka高清電視直播衛星等。
發展過程
20世紀80年代中期,歐洲、日本先後建立了以模擬技術為基礎的Ku頻段直播衛星。由SES(歐洲衛星公司)經營的Astra衛星是成功的直播衛星系統,在歐洲擁有上千萬用戶,它採用中功率多頻道廣覆蓋方式,地面天線直徑大約為0.6~1m。日本的直播衛星也擁有幾百萬用戶。模擬制式的直播衛星每個衛星轉發器只能傳送1路或2路圖象信息,限制了衛星的直播容量。
90年代初,數字壓縮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使直播衛星進入了數字化時代,給直播衛星注入了新的活力。將電視圖像數字化,並將上百Mbit/s的圖像帶寬壓縮至幾Mbit/s,可使每個衛星轉發器傳送幾路乃至十幾路圖像信息,從而實現了更有效的圖像數據傳輸、存儲和交換。ナ字直播衛星系統中,通過同步軌道上的大功率(120W或240W)衛星,用戶使用一副較小的固定衛星天線(18英寸到3英尺),就可以直接接收多個頻道的電視節目。用戶接收系統硬件包括天線、解碼器和遠端控制器,價格大約在100~300美元。解碼器的作用是將電視信號解碼後轉送到電視機和錄像機上,國際上沒有標準的解碼器,不同公司的解碼器是互不兼容的。由於電視節目信號是經過數字壓縮的,所以多達200個頻道的電視節目集中從上行鏈路發送到衛星上,可以通過一顆衛星轉播出去。數字直播衛星具有質量高、容量大、能提供多媒體業務等優勢,故在全世界範圍內蓬勃發展。一般說的DBS多指數字直播衛星,而且與另一個名詞DTH(直接到家)在指數字衛星直播方面通用。
發展現狀
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的衛星直播業務開展時間不是很長。日本是該地區發展比較好的國家。日本第一家提供數字衛星直播業務的公司是PerfecTV,它以日本數字廣播服務公司為中心,豐田汽車、日本電報電話、索尼及松下電器等公司參股,使用已經升空的通信衛星JCSAT-3構成系統。PerfecTV於1996年6月試播,並於同年10月開始正式開通加擾後的廣播業務。廣播方式完全符合日本電氣通信技術審議會確定的標準方式。除了採用MPEG-2為數據壓縮方式以外,其調製、復用及傳輸均沿用歐洲標準DVB-S規定的方式。之所以採用歐洲標準,是為了降低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開發費用,擴大批量生產效果和有利於市場競爭。但是,它沒有採用DVB-S的加擾方式。
緊跟在PerfecTV之後,經過2年多時間籌備的DirecTV Japan在1997年12月1日開始收費服務。1995年9月成立的DirecTV Japan(簡稱DTV),參與者有軟件商Culture Convenience Club(簡稱CCC)、日本宇宙通信(SCC)、松下電器、三菱等。DirecTV Japan所使用的衛星是SUPERBIRD-C通信衛星,位置為東經166°,共提供90個電視頻道(計劃在1998年秋增至100個),另外還有29個廣播頻道和16個數據頻道。
日本有運營許可證的第三家公司Jsky也在籌備提供業務。Astro是馬來西亞衛星(Measat)系統的衛星直播業務的名稱。它也是一個英國股份集團的名稱,集團成員還包括馬來西亞政府投資的Khazanah National Berhad、Bumiputra Trusts和Usaha Tegas Entertainments System Sdn Bhd。到1997年6月時,Astro共有用戶6.5萬。Astro通過Measat 1號和2號衛星上的大功率Ku頻段轉發器,能提供20個頻道的電視節目和4個頻道的聲音廣播。
印度尼西亞於1997年2月由PT Matahari Lintas Cakrawala和Star TV公司開通了19個頻道的數字衛星直播業務,業務名稱為Indovision。該系統在發射Indostar衛星後將增加到40個頻道。
印度人口眾多,在某種程度上意味着潛在市場很大,故吸引了眾多的衛星直播提供商,但印度的廣播法規使許多人放棄了在印度開展業務的計劃。印度在IskyB業務將通過東經68°的Panamsat4號衛星上的7個轉發器進行廣播,使用65cm和85cm天線。該業務將提供17個頻道的節目,在計劃發射的PAS 7號衛星上天后將能提供更多的節目。
參考文獻
- ↑ 中國通信衛星40多年從無到強 在軌通信衛星有16顆 ,搜狐,2017-04-13
- ↑ 新媒體和多媒體的區別是什麼,多賬號管理軟件有哪些?,搜狐,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