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比鄰星或毗鄰星(Proxima Centauri)位於半人馬座,是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第三顆星,依拜耳命名法也稱為半人馬座α星C,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4.22光年),恆星分類屬於紅矮星。
它是由天文學家羅伯特·因尼斯於1915年在南非發現的,當時他是擔任約翰尼斯堡聯合天文台的主管。
亮度
通常紅矮星的亮度都很弱,以肉眼觀測是看不見的,比鄰星也不例外。它的視星等是11等,絕對星等是非常弱的15.5等。如果從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其他兩個星觀測,將是4.5等星。
距離、直徑與質量
由歐洲天文衛星Hipparcos量測到的視差772.33 ± 2.42 毫角秒推算,比鄰星離地球大約是4.22光年遠,或者地球到太陽距離的270,000倍(AU,天文單位)。離它最近的鄰居依序為: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其他兩顆星(0.21光年)、太陽(4.22光年)和巴納德星(6.55光年)。從地球觀測,比鄰星離半人馬座α星A視角約2°,或相當於滿月直徑的4倍。由於比鄰星離半人馬座α星AB雙星與太陽距離的比率僅僅是20分之1,天文學家猜測它可能是以500,000至2,000,000年或更長的周期在繞半人馬座α星AB雙星的一個軌道上運轉。因此,比鄰星也稱為半人馬座α星C。
用歐洲南天天文台(ESO)位在智利的甚大望遠鏡在2002年以光學干涉測量得到比鄰星的角直徑為1.02 ± 0.08毫角秒[1]。由已知它的距離,推算實際直徑大約是太陽的7分之1,或者木星的1.5倍。它的質量約為太陽的8分之1,或者木星的150倍。
形成年代與壽命
它的形成年代,與半人馬座α星A和B雙星相同,約48.5億年前,比太陽的46億年略早些。但由於大小僅比產生氫核聚變反應所需的恆星質量下限稍大,融合反應的速率很慢且不穩定,因此天文學家推算它的壽命可達數千億年以上。
表面活動觀測
比鄰星有很活躍的色球層活動,在X-光波段可觀測到它色球層的噴發,是屬於典型的耀星(變星命名:半人馬座V645);在紫外線波長觀測它的色球層的變化,得知它的自轉周期大約31天。由90年代哈伯太空望遠鏡所量測的資料顯示,比鄰星應存在有一顆尚未觀測到的暗淡伴星。2016年8月24日歐洲南天天文台正式宣布發現了比鄰星的一顆行星,命名為比鄰星b,它位於比鄰星的適居帶內。即與恆星距離適中、可能有液態水存在的區域。但也有人提出,比鄰星是一顆M型矮星,這類恆星比較容易爆發耀斑,破壞行星的大氣。
2017年3月24日,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望遠鏡觀測到比鄰星亮度在10秒內上升了1000倍,隨後迅速回落[2]。研究分析觀測數據後發現,亮度上升集中發生在極短時間內,應該是一次比最強烈的太陽耀斑還強10倍的恆星耀斑。行星「比鄰星b」在這次事件中受到的輻射,比通常太陽耀斑爆發時地球受到的輻射高出約4000倍。研究人員認為,比鄰星b在它近50億年的生涯中,可能曾多次遭受強烈耀斑襲擊,即使表面曾有過液態水和大氣,也早就被摧毀殆盡,環境不適合生命存在。
視頻
比鄰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比鄰星,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外星探索網,2015-12-30
- ↑ 比鄰星去年曾爆發強烈耀斑「烘烤」其行星,新華網,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