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鋒》選自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六韜》卷六《犬韜》。

《六韜》不僅僅是一部兵書,也是一部治國安邦定國的政治著作,其治國思想體系大體上屬於黃老道家,提倡無為而治 。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1]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提示

本篇着重論述了戰場上最有利於打擊敵人的十四種戰機。首先強調了用兵作戰,「必有武車驍騎、馳陣選鋒」。接着詳細論述了十四種可以利用的戰機:「敵人新集」、「人馬未食」、「天時不順」、「地形未得」、「疲勞」、「不戒」、「將離士卒」、「奔走」、「不暇」、「亂行」、「心怖」、「涉長路」、「濟水」、「阻難狹路」,並指出抓住戰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即可取得作戰的勝利。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車驍騎,馳陳選鋒,見可則擊之。如何則可擊?」

太公曰:「夫欲擊者,當審察敵人十四變,變見則擊之,敵人必敗。」武王曰:「十四變可得聞乎?」

太公曰:「敵人新集可擊,人馬未食可擊,天時不順可擊,地形未得可擊,奔走可擊,不戒可擊,疲勞可擊,將離士卒可擊,涉長路可擊,濟水可擊,不暇可擊,阻難狹路可擊,亂行可擊,心怖可擊。」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用兵的重要原則,就是必須有強大的戰車和驍勇的騎兵,能夠衝鋒陷陣的突擊部隊,發現敵人有可乘之機就發起攻擊。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時機可以發起攻擊呢?」

太公答道:「要攻擊敵人,應當詳細察明不利於敵人的十四種情況。這些情況一旦出現,就可以發起攻擊,敵人必定會被打敗。」

武王問:「你可以把這十四種對敵不利的情況講給我聽聽嗎?」

太公答道:「敵人剛集結而立足未穩時可以發起攻擊,敵人人馬沒有進食而飢餓時可以發起攻擊,天候季節對敵人不利時可以發起攻擊,地形對敵人不利時可以發起攻擊,敵人倉促奔走趕路時可以發起攻擊,敵人沒有戒備時可以發起攻擊,敵人疲勞倦怠時可以發起攻擊,敵軍將領離開士卒而無指揮時可以發起攻擊,敵人長途跋涉時可以發起攻擊,敵軍渡河時可以發起攻擊,敵軍忙亂不堪時可以發起攻擊,敵軍通過險阻隘路時可以發起攻擊,敵人行列散亂不整時可以發起攻擊,敵人軍心恐懼不安時可以發起攻擊。」

治國思想

《六韜》治國思想的基本思路是聖賢的君主通過使用賢能之人治國,並提出了一套足以和儒家內聖外王學說相媲美的治國戰略思想,即"心以啟智,智以啟財,財以啟眾,眾以啟賢,賢之有啟,以王天下。"要通過修煉個人心性以獲取智慧,通過個人智慧來獲取財富,通過財富來獲取眾人擁戴與歸附,從擁戴歸附自己的眾人中獲取賢才,通過賢才來提高自己,這樣就成為一個良性循環,遇到一定的時機,就以行動以獲取天下。《六韜》強調以道以智治國,在競爭激烈的春秋戰國時期,和儒家的以德治國思想相比更具有可行性 。

歷史意義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韜》的基本理論和範疇,主張柔弱勝剛強、韜晦不露和安靜玄默等,同時又引用「黃帝」之書,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六韜》據傳在7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此外,在日本由於源義經盜得《六韜》因而作戰得以出奇制勝的傳說,使得《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2]

視頻

武鋒 相關視頻

六韜
六韜兵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