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兵部侍郎琅琊王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尚書兵部侍郎琅琊王公》是北宋詩人王禹偁之作。
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內容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30卷、《五代史闕文》[1]。
“ |
琅琊名父子,少孤起徒步。贄謁桑魏公,藻監非易與。 撫頂久嘆惜,王楊許為伍。諸侯取為官,佐幕大名府。 主帥杜重威,功大心跋扈。天驥被縶維,神龜罹網罟。 六師薄孤壘,三面開生路。主人既釋放,賓筵因詿誤。 逼脅本非辜,貶謫尋不赴。折腰紆墨綬,搨翼久未舉。 梁竦恥州縣,長卿有辭賦。里行旌邑政,柱史登朝序。 抨彈志不樂,潤色才有素。錦窠應列宿,星垣吟藥樹。 丹青生帝典,金玉鏗王度。東觀秉直筆,南宮司貢部。 時英萃門下,藹藹騰嘉譽。鵬掀六月風,豹蔚七日霧。 多才同列忌,嫉惡奸人怒。排斥屢專城,織羅仍典午。 名宦頗流離,衣食常貧窶。文明起代邸,振拔非不遇。 紫微雖正拜,白髮已遲暮。史魚直有遺,棖也剛不吐。 非才占清列,志欲投兕虎。英俊在草萊,力能生翅羽。 毀譽兩無私,華袞間蕭斧。掌選循故實,尹京恥鈎距。 名位僅三事,疾瘵嬰二豎。告滿拜貳卿,君恩慰沉痼。 終見哲人萎,蕭蕭空壠墓。鯉庭有令嗣,鳳閣登仙署。 兩制列門生,九原應自許。蒼蒼猶足信,吾道似有訴。 餘慶在子孫,明明深可據。 |
” |
— [北宋]王禹偁 |
作者簡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於直諫遭貶謫。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2]、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
文學主張
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較高者,他在詩、文兩方面的創作都較為突出,促進了宋初詩風、文風的變革。宋初詩派林立,但主要是"白體[3]"、"西崑體"、"晚唐體"三家。王禹偁屬"白體"。
古文: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來反對唐末以來浮靡文風,提倡平易樸素的優秀作家之一。王禹偁提倡"句之易道,義之易曉"(《答張扶書》),反對艱深晦澀,雕章琢句,為後來的歐陽修、梅堯臣[4]等人的詩文革新運動開闢了道路,因此頗受後人推重。北宋初期,文壇上沿襲唐末五代頹靡纖麗文風。
其代表作《黃州新建小竹樓記》[5]寫於貶官黃州時期。文中極力渲染謫居之樂,把省工廉價的竹樓描繪得幽趣盎然,含蓄地表現出一種忿懣不平的心情。文章多用排比,音調優美,富於詩味。
詩歌:在詩歌方面,王禹偁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宋末的方回說:"宋鏟五代舊習,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送羅壽可詩序》,《桐江續集》卷三二)顯然這種說法稍嫌誇張,但宋初詩風確有白體、昆體、晚唐體之分,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重要的白體詩人[6]。然而,王禹偁的詩風與李昉、徐鉉等白體詩人卻是同中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