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尚書兵部侍郎琅琊王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尚書兵部侍郎琅琊王公》是北宋詩人王禹偁之作。

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內容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30卷、《五代史闕文》[1]

尚書兵部侍郎琅琊王公

作者簡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於直諫遭貶謫。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2]、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

文學主張

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較高者,他在詩、文兩方面的創作都較為突出,促進了宋初詩風、文風的變革。宋初詩派林立,但主要是"白體[3]"、"西崑體"、"晚唐體"三家。王禹偁屬"白體"。

古文: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來反對唐末以來浮靡文風,提倡平易樸素的優秀作家之一。王禹偁提倡"句之易道,義之易曉"(《答張扶書》),反對艱深晦澀,雕章琢句,為後來的歐陽修梅堯臣[4]等人的詩文革新運動開闢了道路,因此頗受後人推重。北宋初期,文壇上沿襲唐末五代頹靡纖麗文風。

其代表作《黃州新建小竹樓記》[5]寫於貶官黃州時期。文中極力渲染謫居之樂,把省工廉價的竹樓描繪得幽趣盎然,含蓄地表現出一種忿懣不平的心情。文章多用排比,音調優美,富於詩味。

詩歌:在詩歌方面,王禹偁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宋末的方回說:"宋鏟五代舊習,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送羅壽可詩序》,《桐江續集》卷三二)顯然這種說法稍嫌誇張,但宋初詩風確有白體、昆體、晚唐體之分,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重要的白體詩人[6]。然而,王禹偁的詩風與李昉徐鉉等白體詩人卻是同中有異。

視頻

尚書兵部侍郎琅琊王公 相關視頻

《清明》宋代:王禹偁——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小火星唱《清明》(王禹偁)

參考文獻

  1. 《五代史闕文》,文學360
  2. 知制誥,在線漢語字典
  3. 白體,知識貝殼
  4. 梅堯臣,古詩文網
  5.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原文和翻譯,在線文言文翻譯
  6. 宋初白體詩人和王禹偁,中國作家網,20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