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母磺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母磺溪發源於陽明山國家公園,上游可以溯自大屯火山群,流經士林北投地區,是台北市少數流經人口密集區的河川,早期與居民之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孩童戲水的天堂。 磺溪的溪流域面積廣大,在磺溪下游較平緩的河床中堆積著許多大石塊,這些石塊的顏色呈現鮮豔的紅褐色,這是因為上游溪水混有火山地熱區湧出的溫泉水,其中含有氧化鐵的成份,所以便將石頭表面染成紅褐色,形成台灣特殊的自然景觀。 位於天母近郊的磺溪公園,溫泉水將石頭表面染成紅褐色,石頭表面的青苔形成紅綠強烈對比,形成陽明山區特殊的自然景觀。磺溪下遊河段因水患之虞而加高堤岸,本中上遊河段至今仍保有自然野溪風貌,且因為水量宣洩功能良好,根據養工處的水文水理調查報告,目前自然式的堤岸已具備保障地區防洪安全的機能。 不過,現今人們所熟悉的天母磺溪是從天母公園算起,它穿越天母北路往下和天母西路垂直相交而成。 流經天母、士林的磺溪,是台北市少見具有天然原味的溪流,堪稱台北市最後一隻綠拇指。磺溪本身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景觀,以及珍貴的動植物,是台北市天母地區珍貴的自然野溪,也是我們生活、心理上的綠色指標。只要親近它就能夠感受到豐富的自然人文生態,這樣重要的資產還需要大家共同的維護才能保持下去。 「三角埔」是天母的舊地名。至於「天母」地名的由來,應源自日據時期。 據說日據時期日本人在三角埔一帶設立天母溫泉及天母神社,因此當地人便改以「天母」為地名,所以不是後來傳說中,老美到天母以英文問地名時,居民回答:「聽瞴」。 濃厚異國風情是天母給人第一個印象,因早期美軍眷屋、外國使節一棟棟紅瓦白牆的獨棟柱窄,是中山北路七段獨有景觀,天母東西路、磺溪左岸更是歷史風華與人文匯聚。多元文化、歷史風華及山邊光景,都讓天母人飲以為傲。[1]

天母磺溪,以磺溪橋為界,下游、中上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面貌。下游是鋼筋混泥土步道,中上游到永和橋、堉琪橋則是一段擁有峽谷地型、完整植被的帶狀性森林生態系統,是台北難得一見的生態秘境。

磺溪因上游有硫磺而得名。發源於陽明山竹子湖,上游又稱陽明溪,向南流至頂北投後才稱作磺溪。流經天母、士林一帶,直到建德橋與雙溪會合匯入基隆河。中下游雖已開發為河濱公園,但有些地方仍保有自然原始樣貌。

在磺溪可以看到不同的步道面貌,市府所謂的第一代步道,位於士林法官學院附近,有1.2公尺的防洪牆,設計相當生硬。有了這個經驗後,當明德橋到大使館附近要做步道時,居民就提出意見,後來步道的設計就有改進。而市府多年前曾在磺溪橋砍樹要把提防加高,後來也因居民抗議而作罷。

天母居民就是因為環境意識高,凝聚力又強,發現市府有什麼不當設施時,就會奔相走告,並合力反對,守護自己居住的社區,受到外地人的尊重。

台南社大研究員吳仁邦當天來到當地現勘,他驚訝原來台北都會也有這麼漂亮的秘境,他在說明會中說,這裡有這麼美的峽谷地型,也有台灣最引以為傲的生態系統,即使是冬日,走在這裏還有鳥、有昆蟲。而且沿岸社區已經有很多綠色步道,在這裏散步非常賞心悅目,不明白為什麼還要再增加一條親水步道。

另外,吳仁邦比對2015年、2017年的當地照片,發現即使台北這兩年發生多次暴雨災害,但磺溪中上游的改變不大,表示這裏已經是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做步道以為對居民好,但可能因為工程擾動,反而破壞磺溪的穩定性。

居民也擔心親水步道有安全疑慮,一位媽媽說:「如果這裏有步道,我也不會讓我小孩來這裏。加上磺溪有水質汙染問題,市府如果想在這裏做什麼,應該優先改善汙水,否則在汙水邊做親水步道也沒人敢去。」另外有了步道後,這裏可能增加外來遊客,未來交通問題也不見市府提出任何評估。[2]

磺溪,源自於大屯山系,長長的溪流幾乎貫穿整個天母,流經北投後匯入外雙溪,最後流入基隆河,和其他溪流匯集一起,曾是灌溉關渡平原的重要水道。現在磺溪的中下遊河段經過加高加固的防範工程,亦設置無障礙走道,平穩舒適。每到傍晚,溪邊便會有人來此運動,或是帶著阿公阿嬤出來散步。

日本時期開闢的運水路

天母水管路。這條全長約20公里的水道系統,是台北第二套完善的飲用水源工程,至今已有87年歷史。

當時為了將陽明山的湧泉引導至天母、士林一帶,而鋪設了水管,並沿途設置便道,這條大水管至今仍不斷地為天母居民提供水源,而一旁為了埋設水管而修築的便道,則成了人們走訪的親山步道。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這裡的歷史,2009年草山生態文史聯盟推動「天母水道系統」為台北市古蹟,成為了台北第一個系統性活古蹟。 為了將這些水資源的歷史傳承到下一代,草山生態文史聯盟也積極地向天母地區的國中小學推動水資源教育,並在每年3月22日世界水資源日舉辦天母水道祭活動。

當天除了開放平時不能進入,俗稱「第三水源」的淨水廠供人參觀外,蘭雅國中「綠色行動社」與天母國中「水道少年社」的學生也會定點導覽,讓參與活動的人,尤其是孩子們能親自感受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 [3]

磺溪流域位於臺灣北部,北臨淡水沿海河系流域,南與淡水河流域為鄰,東濱東海及基隆沿海河系流域。磺溪發源於大屯火山群七星山北麓,河道蜿蜒於峽谷中,經三和橋出山谷後河幅始漸開闊,進入金山沖積平原河幅寬廣,再經南勢、下六股,於社寮與來自西北向之支流清水溪與西勢溪會合後流入東海。幹流長約13.75公里,流域面積約50.8平方公里,其中標高100公尺以上山區佔全流域面積83%,平均坡降約1/15。

氣象水文與水質

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盛行東北季風,因地形的影響氣流往上抬升,故流域雨量豐沛。而每年5月至10月間盛行西南風,受台灣地形的影響,西南氣流受中央山脈阻隔,雨量較少,另夏季颱風多由台灣東部及東北部登陸,因磺溪流域地處迎風面,且無地形阻隔,颱風之強風豪雨常直接侵襲本流域。

本流域年平均溫度都維持在22.5℃左右,全流域最冷的時節是冬季12月到隔年3月,山區月平均氣溫約9.8~12.8度,平地月平均氣溫約15.8~17.6度;最熱的時間是6~9月,全流域月平均溫度約21.9~29度。

本流域之降雨除氣旋雨、雷雨及颱風雨外,大都受季風支配,冬季雨量豐沛,夏季則雨量少。一般而言,以11月至翌年4月最為豐沛,且7、8、9月多颱風,亦常可導致大雨;大致上6月至8月為旱期,若無颱風侵襲,降雨量不大。北部山區相對濕度月平均約為86~90%,平原濱海地區約為80%。

環保署於本流域內設有3個水質監測站,分別為上磺溪橋、磺溪橋及四十號橋。磺溪因流經大屯火山群,故礦物離子含量較高,屬PH值較低之酸性水質,尤以上游上磺溪橋測站PH值約在2~4之間,下游磺溪橋與四十號橋測站PH值仍有3~4的程度。

生態

依據台北縣金山鄉戶外生活發展協會94年12月「北磺溪生態資源調查報告」,生態資源調查成果,分述如下:

水域生物

磺溪因上游大量的溫泉、氧化鐵等酸性物質沖入磺溪,水棲生物無法生存,直到下游美田段至出海口,溪水大幅稀釋後才出現蝦蟹類、龜、鰻魚等,兩大支流的清水溪、西勢溪則有豐富的水棲生物,尤其以清水溪的水棲生物族群數量最豐。

  1. 魚類:台灣馬口魚、台灣石、台灣鏟頷魚(苦花、鯝魚)、粗首鱲(溪哥)、鯽魚、泥鰍、赤吻斑蝦虎、台灣纓口鰍(石貼仔)。
  2. 蝦蟹類:澤蟹、蔡氏澤蟹、日本絨毛蟹(毛蟹)米蝦、台灣沼蝦(過山蝦)、日本沼蝦、大和沼蝦、粗糙沼蝦。
  3. 螺貝類:捲螺、榔螺、圓田螺、石田螺、川卷、塔卷、瘤卷、網卷、河蚌、蛤蜊。
  4. 水棲昆蟲:水蠆、水蜈蚣、負子蟲、龍蝨、水黽、鼓蟲、長鬚石蠺、石蠺蛾幼蟲、蜉蝣幼蟲、石蠅幼蟲。

陸域生物

流域上游,因地屬陽明山國家公園,人為干擾較少,植物茂密,蟲鳥多,森林生態系統豐富,森林密佈,野生動物容易繁衍,早年山羌、水鹿、山豬、台灣獼猴頗多,後因盜獵者獵殺,目前大型野生動物僅存山豬、台灣獼猴,數量眾多,山羌水鹿則已絕跡,穿山甲因國家公園保護近年來常見於磺溪頭一帶。

本區蛇類常見的有赤尾青竹絲、眼鏡蛇、龜殼花過山刀、青蛇、水蛇。而食物鏈下方的蛙類數量更多,常見的有澤蛙、貢德氏赤蛙、梭德氏赤蛙、古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褐樹蛙艾氏樹蛙、台北樹蛙、面天樹蛙、中國樹蟾、小雨蛙、盤古蟾蜍、黑框蟾蜍等13種。

居於食物鏈上方的猛禽亦是本區的主角,大冠鷲、松雀鷹、藍鵲、樹鵲數量多。

流域中游,地處平原為本流域最重要的水田區,也造就水田伴生動物;如食物鏈下方的負子蟲、松藻蟲、紅娘華、搖蚊、蟋蟀、螺貝及蝌蚪,供養了多種蜻蜓有白痣珈蟌、青蚊細蟌、烏帶宴蜓、薄翅宴蜓。

流域下游因硫磺水質,水中生物生存不易,只見水岸斑龜棲息,到了海口因潮水沖淡,河口生物引來灰瓣足鷸覓食,來自西伯利亞水鳥,則因市場魚肉販倒廚餘吸引而來,常年聚集於此,形成難得百鳥匯集場面。

海尾沙崙形成天然屏障,成為北海岸最重要候鳥棲地,內側水田沼地常見雁鴨種,鷺鷥科,鷸鴴科,鷗科及鸕鶿,成群聚集,本地留鳥如小白鷺,黑鳶等整年可見,尤其有多種候鳥經常光顧,是各地賞鳥協會的優質賞鳥地點。

磺溪鳥類,依據中華民國野鳥協會及金山鄉戶外生活發展協會的觀察紀錄,近五年來觀察有紀錄的鳥種計255種,計冬侯鳥57種,夏候鳥5種,迷鳥30種,過境鳥80種,種類豐富。

人文

磺溪頭古道

「磺溪頭」是當地地名。過去曾有農民在清水溪畔栽種香菇,所以此地又被稱為「香菇寮」。近年來在金山地區的社區發展團體與居民共同努力下,在溪畔闢建了「清水溪生態休閒園區」,成為一處親水的河畔生態公園。

八煙望洋

八煙位在金山鄉與陽明山交界處,右望有磺溪源水交會,溯數十仞流貫平野,右瞧則羊腸小路,盤迥山川豁谷,其幽美壯麗,恰似國畫。此地前可俯瞰金山平原,眺望太平洋,兼有豐富溫泉(屬白硫質),與北投、陽明山並稱「姊妹泉」,為避暑勝地。

  1. 金山老街(金包里街):為目前臺灣少數老街之一,老街西段丁字路口,有一座「主祀」開漳聖王的百年廣安宮,足以印證鄉民來自福建漳州的史實。金山老街也和三峽老街一樣,歷經地震及日軍焚毀的命運,現為農友販賣農特產品(芋頭、箭竹筍、甘藷、山菜、山藥)之聚散地,古老建築及金山鴨肉,名聲遠播,假日人聲鼎沸。
  2. 慈護宮(媽祖廟):位於金山鄉金包里街。清嘉慶年間,神像從海上漂流至野柳,為漁民發現迎回,設壇供奉,後經聖母神意,指示建廟金包里街,現廟中尚存同治癸酉(西元1873年)之龍柱二,浮雕雅緻,另有光緒元年之對聯「慈泉人猶一人聖宮昭字宙,護弟子若赤子母德配乾坤」。
  3. 下瓦厝-芑豐居:此居建於嘉慶15年(西元1810年),家族早期人丁旺盛,家業甚大,眾志成城,富甲一方,是為當代名噪一時之金山下瓦厝季芭豐,名震全台,當時在金、雞、貂、石(即是金包里、基隆、三貂、石碇)稱為第一富戶。
  4. 金山鄉溫泉:舊稱「金包里溫泉」,與陽明山溫泉同屬大屯山地熱帶,主要的溫泉區是在金包里街一帶(又稱舊館溫泉),但目前則分布於陽明山的天籟溫泉會館、水尾漁港旁的舊金山總督溫泉及金山青年活動中心內的溫泉健身館。其溫泉水水質暖滑,清澈無刺鼻味。[4]

地熱溫泉

天母磺溪起源於七星山,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河流非常多,沿途多經地熱溫泉匯流而下,因水中富含硫磺鐵礦等礦物,磺溪最讓人心醉的是溪中凸出綠石,溪床被染成特殊的金黃色,亮麗搶眼的色彩交織一處,形成少見且特殊的自然景觀!

特別是早晚的時候,微風徐徐吹來 ,鏤空拱頂間隙中撒落的稀疏陽光,變紅的樹葉在秋季顯得亮麗嬌俏,夾雜著山花、綠葉、慢速的快門配上水紋如綿的溪流更顯美麗!

對於喜愛溪瀑攝影同好,空閒時約好三五影友同好,切磋影技, 隨處可見的溪瀑更令人驚喜連連,多發點時間細細觀察構圖,亦可練習純熟的長時間曝光技巧,長時間的溪邊拍攝休息時分,岸上的紅色涼亭下泡茶聊天,涼風徐徐真讓人輕爽愜意 ,還可促膝長談、聆聽溪流、蟲鳴蛙叫、還有那挺直兩旁樹林及U型彎道盡收眼簾,最讓人感動的是溪谷觸目所見的都是天然形成的,沒有太多人工的矯飾,能夠遠離塵囂,享受放鬆的心情 ,更是不可多得離市區近的溪流夕照取景最佳去處。

天母磺溪步道

左上方石階可步行至陽明山後山公園約行3公里路程,紅色涼亭右方小橋步道沿溪上翠峰瀑布直上天母古道約行1公里。

食宿

天母地區集合了許多高級商店及餐廳到處林立,百貨公司有大葉高島屋、新光三越地下美食街。由磺溪可直上陽明山區特有的山產野菜,行義路溫泉區及北投溫泉區的住宿旅館飯店,相當不錯的選擇。

攝影

中午過後陽光才會灑進林子裡面,午後順光三-五點為最佳拍攝時機, 斜照的光線有利於立體感與層次表現,穩固的三腳架則成為必備之設備,標準鏡頭配合減光鏡PL或CPL偏光鏡則可消除水面反光或減暗天空漫射光,秋冬午後四點過後陽光消失於山谷之間,收拾裝備前往土地公廟前行U型路紅色涼亭,對於長時間曝光車軌攝影人,是非常有趣而又有創意與抽像題材的攝影,長時間曝光 拍出人眼所看不見的動感。天色漸漸暗下來,洞天福地公路水池旁拍攝夕照景點。在這邊一個下午的時間 ,可以拍照多樣性的題材,自然界真善美之詮釋-身心靈極致完美之旅拍!!

交通資訊

公車

台北車站(忠孝)站 搭乘 [220,220(直達車)] 路公車至 天母站,步行約三公里,拍攝地點磺溪並無公車底達。

汽機車

北部地區朋友一日遊當天往返,磺溪溪水終年不斷,春秋冬之季較適合拍攝(夏季蚊子多),自行開車台北走中山北路到七段底(天母古道入口)左轉直行丁字路右轉叉路(七段219巷)上山,上坡陡坡不易會車,續行約400公尺遇叉路左轉(紗帽路)可見繹湯餐廳,約行500公尺即抵翠峰橋,過橋左方土地公廟前行U型路紅色涼亭可停十多部車,下方即是磺溪拍攝景點。[5]


視頻

磺溪秘境 20 10 02

看見臺灣之美-第二週金山北磺溪(磺溪)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韓良露.南村落臉書
  2. [2]風傳媒
  3. [3]微笑台灣
  4. [4] 台灣河川復育網
  5. [5]自然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