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山紀念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中山图书馆)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山紀念圖書館,又稱中山市圖書館、中山圖書館,是一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中山市的市級公共圖書館,為紀念孫中山而於1935年成立。隸屬於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是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國家一級圖書館。館舍坐落在中山市東區興中道,於2019年啟用,建築面積57660平方米。館舍的標誌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的題字。因為中山市的行政區劃比較特殊(作為地級市下不設縣級行政區,為罕見的直筒子地級市),故中山紀念圖書館是中山市唯一一所具規模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

歷史

清朝光緒十四年(1888年),「壽香樓」在豐山書院成立,當時這是一個只供文人進出的地方。民國八年(1919年),香山縣通俗圖書館在鐵城的關帝廟成立,但先後因陰暗潮濕、地方狹窄的原因多次搬遷,圖書散失。當時的人們認為:作為孫中山的故鄉,香山應該有一所像模像樣、具規模的圖書館。

中山紀念圖書館的歷史可追溯到1935年。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之後為了紀念孫中山,香山縣改名為中山縣。當時政府倡議創建圖書館紀念孫中山,並籌集捐款,同時成立了設計委員會。1935年11月1日館舍興建,次年12月,館舍一、二兩層在西山上落成(這是當時當地最宏偉的建築),開放使用,時名中山紀念圖書館:92,館舍面積800平方米。併入通俗圖書館圖書之後,縣裡各界捐錢協助運營,購置設備和圖書2萬餘冊。1937年2月1日,中山紀念圖書館正式揭幕,時任縣長楊子毅主持了揭幕儀式;2月10日正式開放。當時計劃於翌年興建第三層,但第二次中日戰爭中,圖書館遭破壞,續建三樓的計劃自然也被擱置。中國抗戰勝利後,1947年7月11日:93,該館重新開放。在縣內各界人士捐款贊助之下,館舍第三層終於在1947年10月竣工[1],館名改為中山圖書館,全館面積達1179平方米。

解放軍進駐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50年2月接管了中山圖書館,短暫更名為石岐人民圖書館。1954年,該館開始在中山各地設立流通圖書館,到20世紀60年代已有近兩百個。1955年8月,名稱改為石岐中山圖書館。20世紀60年代,又改名為中山圖書館。文化大革命期間,圖書館又一次遭到破壞。文革結束後,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圖書館用戶增加,館舍不能滿足人民的文化需要。於是,政府撥款在原館舍後新建了一座兩層的少兒圖書室(面積168平方米)。1981年2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的提議之下,館名復為中山紀念圖書館。同時,宋慶齡還帶病為該館題寫了館名。之後,中山市政府決定投資建設一座現代化圖書館館舍。在泰國泰華報人公益基金會主席陳世賢夫婦的贊助(捐款數百萬港元),以及中山市政府的出資之下,1988年7月,位於東區興中道(又稱興中路)的圖書館新館開工。1991年,新館舍竣工投用,呈「日」字體,館內設置園林,環境安靜,而原館舍改為少年兒童閱覽中心(現為中山市佛教協會的辦公地點)。1994年,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三級圖書館。同年,中山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成立,隸屬於中山紀念圖書館,這是廣東省第二家獨立建制的少兒圖書館。1997年10月,館舍三樓建起了綜合藝術廳和方成展覽廳。1999年,被評為國家二級圖書館

2001年,中山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撤銷,併入中山紀念圖書館,其館舍另作他用。2005年,升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並保持至今。2009年,成為「中國圖書館學會青少年閱讀推廣委員會」主任館,並以此為契機打造了一批青少年閱讀推廣相關的活動。在新館建設被列入中山市「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後,2012年10月,原館舍進行改造建設,圖書館臨時搬遷至東區華凱分館。2014年,中山紀念圖書館新館館舍奠基。2019年11月4日,一座以中山陵祭堂中孫中山雕像為原型,由法國Susse藝術工坊鑄造的銅像在新館前完成安裝。11月12日,中山紀念圖書館新館開館,啟動試運行[2]

視頻

中山紀念圖書館 相關視頻

中山紀念圖書館
中山紀念圖書館

參考文獻

  1. 中山紀念圖書館歷史演變 ,搜狐,2016-10-08
  2. 廣東中山紀念圖書館今起開門迎客,中國新聞網 , 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