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T-37A 水陸兩棲輕型戰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T-37A 水陸兩棲輕型戰車
圖片來自itw01.com

T-37A為二戰時期,蘇聯的一款水陸兩棲輕型坦克,該坦克亦常被簡稱為T37。在美國,也有一款同樣被稱為T37的戰車,但其種類為輕型戰車且僅處於研發階段,和此處所稱之T-37A無任何關聯。T-37A系列是世界上第一個投入量產和使用的水陸兩棲坦克。

該坦克以先前所設計製造出來的英國維克斯小戰車和其他水陸兩棲戰車為基礎。該坦克於西元1933年至西元1936年止被大量生產,直到被以其為基礎、更為現代的T-38所取代。總之,在這四年的生產時間,總共有2552台T-37A被製造出來,包含其原型車。

紅軍,T-37A使用在多種任務之中,例如:通訊、偵察、支援步兵,和防禦單位等任務。在蘇聯入侵波蘭和對芬蘭冬季戰爭[1] 中,T-37A被大量使用。T-37A也曾使用於德蘇戰爭初期,但和前兩次的作戰不同,它們在蘇德戰爭中遭受巨大的戰損。倖存的T-37A到西元1944年前,都在前線作戰,之後則轉用來當作訓練用車輛或輔助防禦單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批量生產

西元1932年結束前,紅軍的高級指揮部計畫下訂30輛T-37A。為了加速T-37A的生產,第37號工廠(即被重新命名的VATO二號工廠)接收了OKMO有關生產T-37的資訊,以及一輛英國Vickers坦克。1933年,第37號工廠正式接收到1200輛T-37A的訂單。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件顯現了領導階層對該工廠設備的過度樂觀、相信該工廠設備能支撐此戰車生產。第37號工廠之前為了配合蘇聯早期軍事生產設備的量產擴增計畫,而在國內各地的工廠花了大把精力發展和安裝新型的裝甲載具生產設備,並在其後的考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從西元1933年開始生產T-37A坦克後,第37號工廠"老古董"設備的問題開始暴露出來,根據M.N.Svirin的評估,其成為純粹有組織卻無行為能力的組織。

生產與生產問題

因為T-37的設計T-27小戰車複雜得多,引發了許多生產上的問題,且不僅僅發生在第37號工廠,其分包商-波多斯克電動機車工廠,這個生產T-37A車體的工廠也同樣出現這些問題。此外,在西元1933年,T-27小戰車仍然在生產,然而蘇聯缺乏足夠的資源來同時進行T-27和T-37A兩輛車型的生產,這惡化和減緩T-37A的生產。波多斯克工廠用於生產沖壓膠結裝甲的技術完全不成熟;結果波多斯克工廠僅能通過相當臨時或原始的方法來生產車體。結果,在西元1933年前半年,第37號工廠僅生產出30輛水陸兩棲戰車(其中12輛是T-41),而不是如同計畫的255輛。其後,被替換的人民國防專員米卡爾·圖科契夫斯基在他的報告寫出"在西元1933年前半年該計畫的進程":T-37A戰車生產計畫延宕之原因為:

  • Podolsk KrekIng工廠生產車體的挫敗
  • 尚未準備好和不成熟的生產技術
  • 不良的金屬品質

波多斯基工廠。T-27的生產計畫已經完成,T-37A亦同,卻只生產了250輛成品,在今年後半年僅生產了一個可運作的車體。 造成這個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生產車體的方式改為沖壓和膠結,但是工廠內部卻缺乏相對地的生產裝備。但在此時,工廠可以說已經掌握沖壓的技術。在未來要完成這個計畫,需要在五月前從Kulebakskiy工廠及時船運所需的裝甲版。由於六月時缺乏必要的鐵合金,工廠沒辦法生產戰車並運送出去,而現在工廠急需必要的金屬來生產戰車。情況在西元1933年後半年並沒有任何改變;軍隊的領導、Spetzmashtrest和信託執行單位,要求第37號工廠大量生產T-37A戰車,並期望能收到800多輛坦克。然而實際上,只有126輛T-37A在西元1934年1月被生產出來,其中兩輛被安裝了無線電。 一些坦克參加了西元1933年十一月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典禮。早期的T-37A的與後期沒有多大差別,早期生產出來的T-37A有一部分缺乏消波板和漂浮能力。

在西元1934年,Spetzmashtrest的領導注意到必須增進這些工廠生產的狀況。他們為第37號工廠新建的兩個機房購買外來的設備,並增加工作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的數量。然而這些措施並沒有改進生產力低落的情況;組裝戰車的行程大大低於計畫。紅軍機動與機械化部門注意到第37號工廠技術和在管理上的不足,且對於生產計劃和"風暴"行動上缺乏規劃。 因此,西元1934年中旬,工廠的領導階層被替換,只期望能在該年年底能增進生產效率。 此外,在西元1934年,T-37A的設計進行了略微更改:側裝甲被增加到10毫米、後方裝甲從多片裝甲板彎曲、焊接改成整片沖壓以減少技術要求和工時,並將其塞進軟木,使他們裡面具空洞能夠漂浮。

車體的生產問題持續限制了工廠的生產速度,並一直持續到西元1935年。波多斯克電動機車的工廠一直未能取得滿足生產計劃的零件。 為了解決問題,一年之前,決定將在列寧格勒Izhorsky工廠加入T-37A車體生產的行列。 但是這個企業,雖然有相當大的生產能力,但已有其他訂單,如:蘇聯海軍的裝甲車輛、T-26T-28坦克,及上述提到T-37A的車體生產,所以從該廠下線的超體並不多。 因此,大多數的T-37A車體是從波多斯克被送到第37號工廠。 車身不同的製造商具有不同的製造方式:Izhorsk工廠使用焊接,而波多斯克的車體使用鉚釘。 為產生一個永久的解決方案,工程師們重組、改變了T-37A的動力設備。

早期的歷史

維克斯-阿姆斯壯公司買下的公司-卡登-洛伊德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英國參謀部的要求開發出輕、可漂浮的坦克(A4E11等),其中的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吸引了英國參謀部的目光。在1931年四月,維克斯-阿姆斯壯公司在對媒體的展示中以該戰車進行了幾次成功的測試。媒體針對該戰車設計和測試的出版物引起了紅軍農工機動與機械化部門(UMMRKKA)的關注,因其較小的油箱非常適合紅軍的新軍備政策,且可能能夠取代從未參與任何戰鬥的小戰車。在列寧格勒布爾什維克機械化設計與試驗部門(OKMO)工廠,取得由全俄羅斯合作社(ARCOS)上交的報紙,紀載了英國小戰車相關的照片和技術規格。利用可得的資訊,蘇聯的工程師發現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的動力設備是來自卡登-洛伊德公司生產的輕型拖拉機,推斷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整體的布局也許與卡登-洛伊德公司出產的輕型拖拉機相似。據此,鴨計畫出現,目標是建造一個以英國原型布局為基礎的水陸兩棲戰車。首個鴨計畫原型車-T-33,於1932年三月被製造出來,並在測試期間表現出良好的漂浮能力,但是T-33在其他測試中的表現並不令人滿意,且對於蘇聯當時現有的軍事工業來說太過複雜。因此,它並沒有被大量生產或裝備。

T-41和T-37

在製造T-33之前,蘇聯決定擴大製造水陸兩棲坦克的規模。除了列寧格勒的OKMO和為紅軍生產裝甲載具的全蘇聯汽車聯盟(VATO),都被轉移去發展和生產水陸兩棲裝甲載具。結果,由N.N. Kozyrev監督的VATO第2工廠,生產出以T-27動力設備為基礎的T-41水陸兩棲戰車,重3.5公噸並使用Ford Model AA引擎。T-41的傳動系統與T-27幾乎完全相同,他們亦在T-41的動力輸出裝置加上採用剛性齒輪的離合器,用來停下傳動機制,用以停下戰車和關閉引擎。T-41的底盤部分借鑑了T-33,而履帶則完全自T-27移植而來。此時,位於列寧格勒的OKMO的工人們,開發出一個比T-41更符合蘇聯軍方要求的水陸兩棲坦克,並命名為"T-37"。T-37與T-41使用同樣的 GAZ AA引擎、同樣的傳動系統和克魯伯製的的底盤(其為蘇聯首次與威瑪德國科技合作的其中一個結果),並在T-37上廣泛使用汽車的零部件。雖然T-41是實際為軍方所生產的,然而數量卻很少,而經過試驗和戰場考驗的的T-37由於各種細微的錯誤和不完善的設計過程而在未來遭到停產。

與維克斯的交易

之後,充分分析的英國原型的機會出現了。由於英國軍隊拒絕使用維克斯的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儘管他們被用作試驗用車輛),因此該公司決定尋找國外買家。而蘇聯在西元1932年四月就表明對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感興趣,因此在西元1932二月五日經由全俄羅斯合作協會的Y. Skvirskiy代表下,向維克斯下訂購買了八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在交貨方面,可說是相當順利,西元1932年六月,維克斯已經將首批完成生產的兩輛戰車,以船運的方式送抵蘇聯。

蘇聯在這些審視這些英國貨戰車後認為,T-37是維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的複製品。然而,如果更仔細地去比較兩者,其實會發現T-37A與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兩者其實具有很大的差異,但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設計的確影響了蘇聯T-37原型。

參考文獻

  1. 冬季戰爭,隨意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