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IS-7重型坦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IS-7重型坦克(ИС-7 ТАНК)是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開發的重型坦克。260工程(Объект 260)是蘇聯科京設計局的尼古拉·沙什穆林設計的一種集重裝甲、重火力、高機動等特點於一身的新式重型坦克。在1948到1949年之間由基洛夫工廠生產了6輛樣車。由於過於昂貴,該坦克最終沒有進入蘇聯軍隊服役。蘇聯轉而進行相對廉價的IS-8重型坦克(後改名為T-10重型坦克)坦克的進一步改進與279工程核戰坦克、770工程重型坦克的研發。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IS-7重型坦克
        外文名稱         ИС-7 ТАНК
        研製時間         1945年
        定型時間         1947年
        停產時間         1949年
        別   名         斯大林7型重型坦克


發展沿革

IS-7重型坦克四視圖圖片來自bilibili

理論提出

虎王重型坦克在二戰末期的表現實可謂一代偉大的庸才。其45萬個工時和35萬帝國馬克的身價,與其龐大的身姿甚為相洽;但與工時不足其1/6的Is-2坦克相比,戰績上未免就有點令人黯然神傷,相比後起之秀IS-3重型坦克,就更只有找豆腐撞死的份兒了。儘管如此,虎王還是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理想——只有無比龐大,笨重,昂貴的坦克,一如巨大的恐龍,才是真正的暴力象徵。儘管IS-3早已在指標上幾乎全面超越了虎王坦克,但是蘇聯人心尤未足。硝煙甫歇,各個設計局又開始加班加點,為紅色鋼鐵軍團注入新的毀滅之血。一系列的坦克或者怪獸由此誕生。而尼古拉·沙什穆林的團隊當時研製的,就是這群怪獸中的王者。[1]


1945年末,蘇聯科京設計局就開始着手制定一項代號為「260工程」的重型坦克研製計劃。總設計師雖然仍由科京擔任,但實際的項目設計IS師則由IS-2主任設計師,在蘇聯有着「天才坦克設計師」之美譽的尼古拉·沙什穆林擔任。在研製IS-7的過程中,他一直將KV重型坦克的失敗作為反面教材,旨在生產一種集重裝甲、重火力、高機動等特點於一身的新式重型坦克,以超越以往的重型坦克。據現有的資料顯示,他在IS-7開發期間,在莫斯科紅軍裝甲兵軍事學院進行了裝甲鋼板和裝甲防禦相關的研究,並提交了以此為題的博士論文。在論文中,他對以往單純的「厚裝甲 = 裝甲防禦力「的傳統設計構想進行了嘗試性的挑戰。他認為,通過增加坦克裝甲板厚度導致坦克重量大增,從而大大降低了機動能力的情況是可以避免的。


研究過程

1946年,沙什穆林回到列寧格勒。憑藉着超人的大腦和該市海軍研究所的各項資源,他開發出全新的「260工程」。同年9月8日進行了成功的樣車測試,12月25日,第2號樣車順利通過45公里行駛測試,它擁有傾斜外形的車體和由怪異曲面組成的炮塔,另在炮塔上帶有小型機槍塔。1947年,他對整體外形又進行了重新設計:大而扁平的新式炮塔和具有斜面的車體大大改善了它的避彈性能。


該樣車的設計結果是,在重量上,雖然沒有實現傳說中KV-5那100噸體重的宏願,但也接近了虎王的體重——IS-7自重68噸。為了給恐龍找到一顆合適的心臟,沙什穆林打起了鄰居列寧格勒海軍研究所的主意——最後他的決定是海軍輕型艦艇使用的1050匹馬力的柴油機。海軍的56-SM型艦炮看起來也挺順手,沙什穆林毫無顧忌地一起拿過來——那可是130mm口徑的利器,單發炮彈重36.5KG,初速945米/秒。加上那顆遠超時代的心臟,IS-7沒有重蹈虎王的覆轍。其最大公路速度據稱達到了59公里/小時。至此,IS-7的尖牙重甲,一時無兩,足以傲視群倫。


樣車最終於1948年初完成,不久,蘇軍將其正式命名為IS-7。[2]

IS-7重型坦克正剖圖圖片來自搜狐


最終叫停

戰後蘇聯已經頗有餘力,對新型武器的開發也不像戰時那樣追求生產效率而犧牲質量。故而沙什穆林可以像他們的德國同行一樣使用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解決方式。為了無敵的防護性能,就要加重裝甲,為了還能跑起來,就使用海軍的發動機;為了無敵的火力,就使用艦炮當坦克炮——反正從IS-2時代蘇聯人就認識到無敵的火力比拘泥於火炮分類更重要,為了補償大口徑炮彈的重量,就使用自動裝彈機。為了加強防空和反步兵火力,IS-7上乾脆裝上了不是空前但是絕後的8挺機槍——反正已經夠重了,也不在乎幾挺機槍的分量。德國人的解決思路極大地拓展了IS-7的性能潛力。當然也帶來了類似的副作用——這就是IS-7悲劇性生涯的伏筆。


1948年的時候第一輛原型車已經開始測試,當然一開始不是那麼令人滿意。對於車組人員來說是十分令人不滿意。內部空間太擠了,比IS-2那種狹小空間還要擠得多。炮彈也太沉,那麼擠的情況下實在不好搬弄。機槍多得要溢出來,結果搞得所有的機槍彈藥在戰鬥狀態下都無法重裝。懸掛裝置沒有走IS系列的老路,而是使用了液壓扭杆和虎王一般的大負重輪,只不過,在最大速度的時候容易損壞。


於是,1949年,IS-7被勒令停止生產。樣品保留,但生產線挪作它用。一代終極怪獸在正式誕生前的一瞬胎死腹中。沒有經歷硝煙,沒有噴灑死亡,所有的樣機只是靜靜地成為軍事博物館中的冰冷屍體。[3]


結構性能

IS-7重型坦克使用的半自動裝彈機,這是坦克史上首次使用裝彈機圖片來自bilibili

火力方面

1948年12月,IS-7試裝了S-26改裝而來的S-70火炮(該火炮源自海軍B-13艦炮),初速提高到925米/秒,結果令人滿意,IS-7隨後確定使用該火炮,作為試驗的重點,S-70的實驗一直持續到1951年,中途陸續建造了約20種設計樣車,而其同宗兄弟便是著名的「遠射能手」M46加農炮,冷戰時期這種加農炮出色的遠距離精確射擊能力為其獲得了「窮人的核武器」的綽號,其國產版本59式加農炮及其改型仍為解放軍重要的現役裝備。搭載的半自動化裝彈機,裝填手僅僅需要向輸彈帶上安裝藥包和彈頭,既可以自動入膛射擊,輸彈帶可以最大容納6發。由於IS-7 的半自動裝填機遠比T-64主戰坦克T-72主戰坦克的全自動裝填機龐大,且無法很好的整合進炮塔,130毫米炮彈和裝填機占據了太多地方,最終定形的IS-7備彈量30發。


IS-7試驗搭載了主動式紅外夜視儀(戰前蘇聯就在BT-7上進行了測試,戰後更是借鑑了繳獲的德制同類設備改進設計),大幅提高了坦克的夜間戰鬥能力。此外為了更好的發揮S-70火炮的精確射擊能力, IS-7還搭載「Гроза」(暴雨)火控系統,增配了體視式或合像式測距儀和以凸輪等為函數部件的機械式彈道計算機,性能比其先的坦克有了明顯改進,改變了二戰時各國坦克那種靠光學瞄準具上的分劃板估測距離然後憑經驗計算射擊提前量的作戰模式。成為了世界上首批搭載第二代火控系統和偵查系統的坦克之一,成為坦克進入自動化時代的先驅者之一。[4]


動力方面

IS-7重型坦克使用的 1050ps(馬力)M - 50T 12缸V型水冷4衝程柴油機圖片來自bilibili

is-7重型坦克使用海軍輕型艦艇的1050匹馬力的M - 50T 12缸V型水冷4衝程柴油機,最大公路時速59千米/小時(自燃時所達到的最大速度59.6個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300千米,過垂直牆高1.5米,最大爬坡度30度,單位壓力0.9千克力/平方厘米。拜其所賜IS-7的單位功率為11.3KW/T,與以機動性著稱的T-34 85中型坦克的11 .5KW/T相差無幾。但設計組給IS-7定下了令人吃驚的機動性目標:時速70KM/H!雖然稍後該指標降為比較實際的60公里/小時。但眾所周知,坦克車輛的極速並不是簡單的取決於單位功率高低,更主要是取決於變速系統與懸掛系統的設定,而後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預定的使用環境和需求而非機械本身。動力測試的目的是驗證動力系統設計是否合理,動力分配設定是否合適,在完全發揮發動機和變速系統能力的條件下跑出的極速雖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數據, 但和最後進入部隊的正式生產車輛卻幾乎毫無關係,因為最終量產車型的最大速度取決於最後變速器等設備的設定和使用手冊的規定,並且各國軍隊出於裝備壽命和經濟性考慮以及場地條件限制,在實際操作中很少達到最大速度。[5]


裝甲防護

車首造型繼承IS-3的設計,並改進了幾何形狀,首次在車首前上裝甲厚度150毫米傾角65度,車首下部150毫米50度,車體正面最薄弱環節也達到驚人的100毫米63度,並留在裝甲後部留有空腔以阻擋空心裝藥彈的威脅。同時吸取IS-3的不足,在裝甲拼接部分內襯附加裝甲,此種設計也延續到其後的T-10坦克上。炮塔則採用75L鉻鎳鉬裝甲鑄造,半球形,正對時,正面最大厚度為炮盾350毫米/0度,正面炮台厚度210毫米。


選擇箭簇車首,車體側裝甲採用船型構造,側下主裝甲向下傾斜,外部用薄鋼板焊接構成三角形橫截面的儲物結構來放置隨車工具等雜物,而真正的車體側面垂直面則幾乎全被履帶和負重輪擋住,這種車體設計在擊穿實驗中效果良好。並吸取了IS-3由於沿用戰時較低的工藝標準而導致裝甲焊接質量較低的教訓之後,科京設計局對IS-7的工藝標準定的很高 ,實驗中樣車的正面裝甲,特別是焊縫附近反覆承受了多發穿甲彈攻擊而沒有被擊穿。


性能數據

基於IS-3的炮塔而升級過後的IS-7炮塔結構圖圖片來自bilibili
重量         68 噸
車長         7.38米;10米(包括主炮)
車寬         3.4米
車高         2.48米
車組         5 人
發動機         1050ps(馬力)M - 50T 12缸V型水冷4衝程柴油機
最大時速         公路59千米/小時
行程         300千米
油箱容量         1050L
單位壓力          0.9千克力/平方厘米。
越障高         1.5m
爬坡度         30°
主武器         1門 S-70 57.2倍徑130毫米線膛坦克炮
副武器         2挺 14.5毫米 КПВТ機槍;6挺 7.62毫米 СГМТ43機槍
彈藥         132mm炮彈備彈30發 ; 7.62mm機槍彈備彈6000發;14.5毫米機槍彈備彈1000發
火炮俯仰角         俯仰角 -3~+20度
火炮旋轉方向         旋轉方向 360°
炮盾裝甲         210毫米半球形裝甲,幾何傾角30度;最厚處為350mm
炮塔正面裝甲         150毫米/65度(車首上裝甲)
側面裝甲          150毫米 傾角45度
瞄準器         主動式紅外夜視儀;「Гроза」(暴雨)機械式彈道計算機
通訊設施         10-РК-26Р-113無線電台一部[6]

坦克評價

IS-7重坦和虎王重坦的比對圖圖片來自360圖書館

在當時,IS-7計劃對蘇聯現有技術儲備的整合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成功的將130毫米加農炮,大口徑火炮自動裝填機,1050馬力艦艇用柴油機這些在當時看來沒法裝上坦克的設備整合了在一起,並裝備了機械式火控系統,獲得了一款主要性能超出了當時軍方實際需要的大型技術裝備,在這層意義上,IS-7本身也是一項技術儲備,在後來蘇聯研發的其他各型坦克身上,尤其是IS-8也就是T-10重型坦克,雖然一些不專業的軍文聲稱T-10重型坦克IS-3重型坦克的改進版,甚至說它的車體和IS-3一樣,但實際上它的車體設計卻處處透着IS-7的影子,比起IS-7,IS-8除了用了質量更好的裝甲鋼之外,最主要的不同便是使用了更實用的火炮,因此不必裝着巨型炮塔,較輕的炮彈也不需要彈夾式裝填機完成裝填,只需尺寸小得多的輔助推彈機完成最費力的推彈工作即可(T-10上裝備的正是輔助推彈機),當然也不需要把艦艇柴油機硬塞進車體,除此之外IS-8/T-10與IS-7非常相似。T-10成為了一款非常耐用的裝備,在作戰部隊服役到70年代才被T-64主戰坦克徹底取代,轉入訓練單位和作為火力點使用的T-10系列直到90年代才全部從俄軍退伍,整體經濟性非常出色,而如果不是科京設計局在IS-7上的大膽嘗試,是不會有T-10這樣成功的產品的。因此其實IS-7更準確的定義應該是:試驗重型坦克。

如今停放在博物館中的IS-7重坦圖片來自搜狐


但是,如同德國人的暴力傑作虎王重型坦克一樣,IS-7太過沉重了。沉重也就意味着昂貴。不但是本身造價的昂貴,還有維護和使用上的昂貴。虎王的重量使得其使用上都受到了局限——承重70噸以下的橋樑都是無法通過的,基礎設施較差的蘇聯對此更是敏感。此外,這些恐龍們的戰績都滿可質疑。以虎王的45萬工時的成本來說,相當於超過10輛的T34-85。在面對超過自己數量十倍的獵殺者的時候,虎王也只有被吞噬的命運。那麼IS-7能禁得起財大氣粗的北約家潘興們和謝爾曼們的圍攻嗎?[7]


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IS-7還是天下無敵,其火力和裝甲可以媲美20年後的M60主戰坦克,在當時就是沒有人能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其最大厚度300毫米的正面裝甲,即便是IS-7自己也不行。沒有其他國家的坦克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承受IS-7的正面攻擊。火控在當時算一般的,但也不算太差。機動性能追上T-34坦克。野地里跑起來也比兔子快。而且,美蘇兩國雖然在各自占領的德國領土上組建了完全聽命於華盛頓或者莫斯科的「德國武裝力量」,但此時他們都只有美蘇裝備可用,要等到德國投降20年後的1965年才有戰後第一款德國坦克:豹1型投產,而戰後初年的法國還在尷尬的搜刮各國戰時生產的舊坦克維持武裝(法軍裝備了數十輛德國豹式坦克,在東南亞的法軍則悲催到使用日本遺留89式坦克維持秩序!)戰前和戰時在重型坦克發展上走了彎路的英國美國雖然奮起直追,但畢竟缺乏相應技術儲備和使用經驗,對重型坦克的定位也並不如經驗豐富的蘇軍那樣清晰明了,此時他們的新型重型坦克計劃,例如1948年開始研製的M103重型坦克等針對的則是在1945年柏林勝利閱兵式上耀武揚威的IS-3重型坦克,而M103計劃開始時IS-7已經接近定稿等待國家驗收了……看起來在戰後的第一輪軍備競賽中,IS-7可以讓蘇聯占儘先機,然而蘇聯軍方卻依然選擇了拒絕。


許多人為IS-7在正式降生前一刻被扼殺感到痛惜:它擁有德國重型坦克令人印象深刻的堅甲巨炮的同時還有蘇聯坦克出色的機動能力,戰後借鑑了德國美國的先進技術讓蘇聯坦克大大改善了工藝,和平時期寬鬆的條件也讓蘇聯人可以精心製造裝備……看起來蘇聯有足夠的精力和金錢來裝備已經初步完善了的IS-7,而在1946~1949年的歐洲,老對手德國已是各國占領下的一片廢墟,那些永遠留在了繪圖板上的夢幻戰車們此刻成為了美蘇英法設計師們的桌上的參考資料。[8]


最終蘇聯人選擇轉向了性能一般但非常廉價的T-54/55中型坦克來保證數量優勢——歲月如梭,重型坦克的時代就伴隨着蘇聯T-10重型坦克和美國M103重型坦克的退役走進了歷史終點站。而IS-7作為坦克發展史上的一個特例,以其大膽的技術目標和設計思路為坦克發展史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儘管如此,主戰坦克的身影即將出現在恐龍們的屍體之上。

視頻

二戰中蘇聯最頂級的重型坦克IS-7宣傳片,太震撼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