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1972年尼克森訪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片名稱
[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

1972年尼克松訪華(英文:1972 Nixon visit to China,1972年2月21日~28日),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應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邀請,對北京杭州上海進行的訪問,這是美國總統歷史上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尼克松到訪北京期間,還在中南海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會面。此次訪問是中美邦交正常化的過程中重要的一步。這是美國總統第一次訪問當時被認為是其敵對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也終結了兩個國家長達25年相互隔絕的歷史。尼克松稱此次的訪問為「改變世界的一周」。

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尼克松已經表達了對於改善中美關係的態度。當時美只承認中華民國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並沒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在尼克松第一任期初期,尼克松和他的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1] 開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示好,表達了期望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改善關係的願望。在經過中美雙方反覆的相互示好之後,基辛格秘密訪問了北京。在北京,基辛格會見了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宣布他將在次年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的這次訪問在過去的20年內首次向美國民眾展現了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為期一周的訪問中,尼克松和他的最高級幕僚與中國政府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其中包括會見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

尼克松的此次訪華有着深遠的影響,也極大地改變了正處於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形成了美國聯合中國對抗蘇聯的局面。從此以後「尼克森在中國」變成了一句美語俚語,表示政客採取了一個意料之外的行動。

準備

1971年3月至4月,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賽上,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被稱為「乒乓外交」。5月29日,毛澤東批准周恩來《中央政治局關於中美會談的報告》,同日中方向尼克松發出「口信」,歡迎基辛格訪華,進行初步秘密會談。6月,周恩來批准北京外國語學院招收800名新生,實現毛澤東之計劃。7月,尼克松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在訪問巴基斯坦的途中秘密訪問了北京,為尼克松的訪華做了鋪墊。白宮的會議記錄和已經公開的文件顯示尼克松在上任的第一天就開始建立與北京的聯繫渠道。7月16日,中美雙方同時發表公告,宣佈尼克松準備訪華;10月26日,雙方就聯合公報草案達成初步協議。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當天下午毛澤東召集周恩來及外交部有關人員開會,決定立即組成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大。

行程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和夫人帕特·尼克松、羅傑斯和基辛格一行人抵達北京,周恩來、葉劍英等到機場歡迎;當天下午尼克松接到毛澤東要會見他之通知,在周恩來陪同下到中南海毛澤東之住處。同日,毛澤東同尼克松談話,當尼克松稱「毛主席的著作感動了全國,改變了世界」時,毛澤東詼諧地說:「沒有改變世界,只改變了北京附近幾個地方。」2月27日,中美聯合公報終於談定,2月28日公報在上海發表。毛澤東說:「中美關係正常化是一把鑰匙。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2月21日至28日為期一周的訪問中,尼克松和他的最高級幕僚與中國政府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其中包括會見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尼克松的夫人帕特·尼克松和眾多美國媒體一起參觀了北京、上海和杭州的學校、工廠和醫院。

結果

這是美國總統歷史上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兩國之間還沒有建立外交關係。訪問結束前,兩國政府發表了上海公報

公報表示兩國致力於發展全面正常的外交關係。美國認識到台灣海峽兩岸中國人都認同只有一個中國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對此美方沒有異議。美國政府重申對中國人自己同意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興趣。公報的表述使得兩國政府可以將台灣的政治地位和外交關係等「阻礙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問題」暫時擱置起來,還包括雙方開放貿易以及其他方面的接觸。

上海公報的簽署也導致美國開始逐漸從台灣撤軍,根據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USTDC)的數據,1970年時駐台美軍人數大約3萬人,到了1974年底時,駐台美軍人數只剩5千多人。

此後,美國繼續與中華民國政府保持正式外交關係,直到1979年1月1日才和中華民國斷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面建交。此後北京的美國聯絡辦公室升級為大使館。美國同時通過台灣關係法,以保證協防台灣的安全,並成立美國在台協會維持與台灣的關係。中美建交以後兩國關係進入蜜月期。

後續事件

訪問

歷史背景

改善了與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通常被看做是尼克松任期內最成功的外交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與蘇聯的關係趨於惡化。同時蘇聯鞏固了與許多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並且國共內戰中的中國共產黨也將要獲勝。這讓許多美國人擔心社會主義會統治學校和工會。

尼克松成為1952年艾森豪威爾的競選夥伴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對於共產主義的強烈牴觸情緒,持強烈反共立場。儘管如此,他還是在1972年成為了首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任總統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在尤利西斯·S·格蘭特的環球旅行|World tour of Ulysses S. Grant中訪問了大清廣州上海北京赫伯特·胡佛在1899年年輕時到過大清天津,這也是他能聽懂北方官話的原因。艾森豪總統在1960年正式訪問了台北,期間會見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代表美國政府承認位於台北中華民國政府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的政府。

而自1955年爆發的越南戰爭到1971年已持續了16年。美國是南越的主要支持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則是北越的主要支持者。同時因為這場戰爭,美國和蘇聯主導的冷戰中,美國成為了處於弱勢。1960年代中蘇決裂,美國政府認為可以聯合中國對抗蘇聯,這成為尼克松訪華並願意改善中美關係的主要因素。1970年10月初,尼克松會見美國《時代》週刊雜誌記者時稱:「如果說我在死以前有甚麼事情想做的話,那就是到中國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去。」。12月18日,毛澤東會見斯諾,稱如果尼克松願意來,毛澤東願意和他談。

參考文獻

  1. 基辛格,dw